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ID:15196838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汤剂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7例确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采用中药汤剂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甲钴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5周。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6%,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5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结合疗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M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笔者

2、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7例,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  全部病例来自门诊(58例)和病房(19例),共77例。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31~84岁,平均61.7岁;糖尿病病程12个月~17年,平均7.1年;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9个月~13年,平均4.5年。对照组30例(另有16例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故不计在内),男14例,女16例;年龄37~72岁,平均59.4岁;糖尿病病程1.5~16年,平均6.9年,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8个月~11年,平均4.1年。两组病例共伴有其他并

3、发症(视网膜病变、白内障、脑梗塞、冠心病、高脂血症、肾病等)43例。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1.2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WHO的1999年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对称性,以下肢为主的肢端感觉异常,下肢较上肢重,分布如袜子或手套状,伴麻木、针刺、灼热或如踏棉感;随后出现肢痛,夜间或寒冷季节加重;后期出现运动神经受累,表现为肌张力减弱,肌力减弱以至肌萎缩或瘫痪。神经系统检查可见深浅感觉及膝腱反射不同程度减低或消失。四肢肌电图检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45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40m/s,并排

4、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  2治疗方法5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以降糖治疗(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控制空腹血糖在6~8mmol/L,餐后2h血糖在11mmol/L以下),同时予口服肠溶阿斯匹林100mg,1次/天,甲钴胺500μg静滴,1次/天。治疗组加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药[2]:葛根30g,当归、川芎、黄芪、赤芍、木瓜各15g地龙,生地、麦冬各12g,红花、桃仁、水蛭各10g,生甘草6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两组疗程4~5周。观察期间,糖尿病治疗还包括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根据血糖调整口服降糖

5、药及胰岛素。  观察项目:对两组病例进行临床症状及体征、血糖、肌电图等项检测,统计方法用t检验。  3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膝、腱反射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s以上或恢复正常者。有效:自觉症状改善,膝腱反射好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小于4.9m/s者。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膝、腱反射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如前无变化者。  3.2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比较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表1两组疗效结果比较(略)注:*P<0.05,差异有显著性  3.3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肌

6、电图变化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程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2。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神经传导速度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    4讨论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甲钴胺是西医临床治疗该病常用的一种有效药物。中医认为,该病多由久病导致气阴两虚,脉络淤阻。气为血帅,气虚则血行不畅,筋脉瘀阻,以致血液不能濡养四肢肌肉,阴虚则脉络不利,故见肢端麻木,痒如蚁行,感觉障碍;不通则痛,故见肢体疼痛难忍。故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通

7、络为法[3]。所用药物中,黄芪补气,使气旺以促血行;当归活血祛瘀而不伤气血;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当归活血祛淤;地龙通脉活络;麦冬、生地养阴。现代药理研究[4]显示:黄芪具有双向调节血糖作用,抗血小板聚集;川芎、红花、地龙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水蛭有抗凝,改善组织缺血缺氧,改善循环,从而改善神经功能;麦冬、甘草、生地有降血糖,抗缺氧作用。上述临床观察表明,中西药结合应用可使疗效明显提高,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值得推荐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97-798.  2曹辉,郝齐志,余晓

8、慧.银杏叶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