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ID:15197694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弥可保片和中药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临床观察范围的糖尿病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通心络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对照组予以弥可保片500μg,3次/d,口服;通心络组予以通心络胶囊4粒,3次/d,口服;中西医结合组为弥可保片与通心络胶囊同时口服。连续服药1个月为1个疗程,均观察1个疗程。观察三组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变化(以治疗后积分减少为优)和神经传导速度变化,以及三组临床疗效有否差异。结果(1)中西医结合组和通心络组积分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P<

2、0.01,P<0.05);(2)中西医结合组和通心络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75.0%)亦明显优于对照组(45.8%)(分别为P<0.01,P<0.05);(3)中西医结合组积分变化和总有效率虽优于通心络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较好,尤其是中药通心络胶囊在其治疗中的作用值得肯定。【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6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临床非常常见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许多报导报道了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本篇就通心络胶囊和弥可保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1资料

3、与方法1.1病例选择标准所选病例均符合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1],具备以下条件:(1)确诊为糖尿病并排除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外的其他末梢神经损害,具备下列三项中的至少两项:①双侧趾尖及足底麻痹或疼痛或感觉异常。②双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③双侧内踝震动觉减退或消失。(2)胫神经或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减慢。(3)伴或不伴单一神经病变。1.2一般资料将所选68例病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35~71岁,平均(56.8±9.6)岁,糖尿病病程1.5~14年,平均(6.5±2.5)年,周围神经病变6个月~10年,平均(4.0±2.2)年;通心络组20例,男9

4、例,女11例,年龄40~69岁,糖尿病病程1.0~12年,平均(7.2±2.8)年,周围神经病变6个月~9年,平均(4.2±2.5)年;中西医结合组24例,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37~68岁,平均(54.6±8.8)岁,糖尿病病程1.0~13年,平均(7.5±3.6)年,周围神经病变5个月~8年,平均(4.4±62.6)年。三组性别、年龄、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无肝肾功能不全、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衰及急性脑血管意外或中风后遗症。1.3治疗方法三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饮食及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降压药物不选用钙阻滞

5、剂、α-受体阻滞剂等对周围血管影响较大的药物。开始治疗前使所有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0±2.6)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10.0±4.0)mmol/L。对照组予以弥可保片500μg,3次/d,口服;通心络组予以通心络胶囊4粒,3次/d,口服;中西医结合组为弥可保片与通心络胶囊同时口服。观察期间注意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降糖药或用量。1.4观察项目以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三组一疗程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变化(以治疗后积分减少为优)和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积分变化以治疗前后积分差表示,比较三组积分变化差异有无显著性。积分标准:足部感觉异常、疼痛及单神经痛或感觉异常按无、

6、轻、中、重各积0、1、2、3分;双跟腱反射按正常、减弱、消失各积0、1、2、3分;双足踝震动觉以128Hz音叉检查,持续10s以上为正常,积0分,持续5~10s积1分,持续5s以下积2分;痛温觉减退、消失各积1、2分。1.5疗效评定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6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积分减少46.7%以上,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m/s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积分减少17.7%~46.7%,神经传导速度增加3~5m/s;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积分减少不足17.7%,神经传导速度无增加或增加不到3m/s。1.6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样本均

7、数间的差异用方差分析,均数的比较t检验,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有意义。2结果(1)中西医结合组和通心络组积分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5);中西医结合组积分变化虽优于通心络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2)中西医结合组和通心络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75.0%)亦明显优于对照组(45.8%)(分别为P<0.01,P<0.05);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虽优于通心络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中西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