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628514
大小:2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9-04
《老年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老年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为患者入院48h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肺炎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加上老年患者的住院比例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增多及延长,使得发生院内感染的趋势也逐年增加。有文献报告老年肺炎患者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病、恶性肿瘤,高达20%~30%[1,2],为了更好地关注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现就我院近3年收治的老年人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老年肺部感染患者468例,男
2、362例,女106例;年龄60~93岁,平均74.3岁,所有病例行胸部位X线片及(或)胸部CT检查显示肺部片状或斑片状阴影及(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WBC>10.0×109/L者374例,WBC<4.0×109/L者94例。听诊:所有患者两肺均呼吸音低和(或)闻及湿啰音。均符合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1.2采集方法清醒患者,采用无菌清洁口腔后第一口痰;意识障碍患者,清洁鼻腔后用无菌吸痰管以及无菌瓶留取。气管切开或插管者采用深部无菌吸痰法留取,均连续留取3天。培养前进行革兰染色涂片检查,并在低倍镜下观察,每视野白
3、细胞数>25个,上皮细胞<10个,保证培养的为合格痰标本。痰培养标本接种于血平板和中国蓝平板,35℃恒温培养箱培养24h后,取优势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严格依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进行操作和结果判定。2结果2.1病原菌分布本组468例患者病原菌检出阳性345例(73.7%),其中查到铜绿假单胞菌224例(47.9%),肺炎克雷白杆菌72例(15.4%),大肠杆菌38例(8.2%),流感嗜血杆菌11例(2.4%),金黄色葡萄球菌56例(11.9%),肺炎链球菌14例(3%),真菌53例(11.3%)。其中有二重
4、感染者22例。2.2药敏学情况药敏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G-杆菌病例对头孢三代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四代头孢、亚胺培南、氟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敏感,G+球菌占首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耐药情况显示G-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其次为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对其他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G+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对其他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3讨论2 老年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是住院老年患者重要的致死原因。由于老年高龄住院患者住院比例增加,气道屏障功能减退,免疫功能减退,呼吸道防御功能、吞咽反射功能减退、病情重
5、、住院时间长且常有基础疾病存在等综合因素,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故院内感染有逐年上升趋势。有资料显示[3,4]:住院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中有86%是G-杆菌,特别是COPD患者,其下呼吸道G-杆菌耐药者居多,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不动杆菌和肠杆菌属耐药尤为重要。铜绿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在医院环境中广泛存在,由于近年来对老年住院患者的侵入性操作逐年增多,机械通气的比例增加,住院时间长及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易引发医院内铜绿假单胞菌等G-杆菌的流行。研究显示,住院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G-杆菌对所有抗生素的耐药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对氨苄西林
6、始终耐药,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未加酶抑制剂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增长速度很快,有全部耐药的趋势,可能与对该类药的使用频率高以及上述药物均有诱导G-杆菌的耐药性有关;而在加酶抑制剂的头孢哌酮/舒巴坦中,耐药率增加缓慢,提示加酶抑制剂的抗生素相对而言可减慢G-杆菌产生耐药质粒传递;对亚胺培南保持着较高的敏感率,可能与参考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同时适当控制此类抗生素的使用有关。G+球菌占首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都有较高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素敏感。但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如果长时间反复使用,也会出现耐药率上升的现象。总之,正确、合理选用抗
7、生素是治疗老年肺炎的关键,对于老年肺部感染的患者,应尽快明确感染的致病菌,防止滥用抗生素,如果病情较重,不能等待痰检结果或痰检尚未获得致病菌时,可根据院内、外细菌感染的规律,经验性选择具有强效杀菌作用的抗生素或联合用药,同时还需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以下特点: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和伴随的医疗问题较多,治疗时应全面考虑,多方兼顾;药物的选择和剂量的调整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增龄后的改变;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性增加,用药后应密切观察,并尽力保护各重要脏器已老化的功能;重视老年人肺炎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以利改善其预后,降低死亡率。【参考文献】1PasteurMC,He
8、lliwellSM,HoughtonSJ,etal.Aninvestigatio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