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肝损害临床分析.doc

肾综合征出血热肝损害临床分析.doc

ID:17444606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8-31

肾综合征出血热肝损害临床分析.doc_第1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肝损害临床分析.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肾综合征出血热肝损害临床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肾综合征出血热肝损害临床分析作者:焦平华,向庆余,刘方军,雷燕【关键词】肾综合征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可引起多器官损害,除肾脏外,常累及肝脏,是我国重点防治的急性传染病之一。2000~2005年,我科收治HFRS76例,其中并发肝损害53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3例均为住院病人,男48例,女5例,年龄12~57岁,平均31岁,诊断标准均符合1988年全国HFRS防治会议制定的诊断与分型标准。临床分型为轻型20例,中型24例,重型6例,危重型3例,其中死亡1例。全部病例均有发热

2、,低血压、少尿29例,多尿42例。入院时病程2~7天,平均3~5天。  1.2临床特点18例呈典型5期经过,呈越期型(无低血压休克期)15例,重叠期型(发热、低血压、少尿)5例,合并有肺水肿2例,中毒性脑病1例,消化道出血3例。  1.3肝损害判定标准(1)ALT低于40u/L,AST低于40u/L,STB低于17.1μmol/L为正常肝功能;(2)轻度肝损害:ALT40~100u/L,AST40~100u/L,STB17.2~34.2μmol/L;(3)中度肝损害:ALT100~300u/L,AST100~300u/L,STB34

3、.3~85.5μmol/L;(4)重度肝损害:ALT>300u/L,AST>300u/L,STB>85.5μmol/L。  1.4辅助检查结果ALT值为69~5436u/L,其中轻度升高者10例(18.87%),中度升高者19例(35.85%),重度升高者24例(45.28%)。AST值为65~1050u/L,其中轻度升高者11例(20.75%),中度升高者21例(39.62%),重度升高者20例(37.74%)。STB升高18例(33.96%),为27~296.18μmol/L,其中轻度升高者11例(61.11%),中度升高者6例

4、(33.33%),重度升高者1例(5.56%)。  1.5肝损害与预后53例并发肝损害患者,除有1例死亡病人并发的重度肝损害外,其余并发肝损害的患者均随原发病的好转而恢复正常。  2讨论  HFRS是一种以肾脏损害为主伴有全身多脏器损害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肝脏是其损害的主要脏器之一。本文76例HFRS中有53例出现肝损害,占69.74%2。并发肝损害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根据临床资料分析推测,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HFRS病毒对肝脏的直接损害作用。HFRS病毒侵入人体后随血液及白细胞分布全身[1,2],肝脏损害与病毒作用及复制有关

5、[3],并且通过临床观察发现HFRS患者肝功损害的轻重(ALT的高低)与病情轻重有关[4]。(2)免疫变态反应参与肝损害。病毒在机体内大量复制,并同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淀在小血管、肾小球基膜及血小板、红细胞表面,再激活补体系统产生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造成相应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5]。(3)微循环障碍继发性肝损害。HFRS病人肝脏循环障碍程度、部位与肝组织损害程度相一致[6]。本组病例肝损害以ALT和AST异常者多见,并发严重的肝损害少,仅1例发展为重症肝炎。从临床分型与肝损害情况分析,HFRS重型和危重型患

6、者的重度肝损害发生率较高,且HFRS引起的肝损害是可逆的,未发现慢性化倾向,其恢复的时间取决于临床分型和肝损害的程度。  本组病例的临床特点:肝脏损害中度以上程度较多,发展为重症肝炎的1例(5.56%),肝功能随病情改善而恢复。  【参考文献】  1倪大石,沈宏开,余荣汉,等.从病人血清中分离的一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鉴定.中华医学杂志,1983,63(2):65-68.  2杨为松,白宪光,张文彬,等.从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出HFRS病毒研究.中华传染病杂志,1986,4(2):101-102.  3陆俊仪,俞永新,

7、赵洪奎,等.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肝活检组织病毒定位和循环障碍研究.中华内科杂志,1992,31(2):95-97.  4吴广利,刘花香,庄福聚,等.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肝功能损害与病情轻重及预后的相关研究.滨州医学院学报,1997,20(1):33-34.  5赵洪奎,付春生.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致肝脏损害的研究进展.山东医药,1999,39(24):42-43.  6王子骥,于泉丽,卢青,等.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微循环障碍的研究.中华传染病杂志,1993,11(2):107-109.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