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免疫学应答特点和疾病转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免疫学应答特点和疾病转归ClinicaIMedicationJournaI2.2.4泛昔洛韦(famciclovir,FCV)是开环鸟苷喷昔洛韦(penciclovir.FCV)的前药.于1994年被FDA批准为抗疱疹药物.H2OHOH3CO喷昔洛韦泛昔洛韦泛昔洛韦在体内水解成喷昔洛韦后首先由病毒的腺苷激酶转换成相应的单磷酸形式.然后再在正常细胞酶作用下进一步转化成二磷酸和三磷酸化形式最终形成的三磷酸形式是此类药物的活性形式.可以作为病毒DNA聚合酶抑制剂而发挥其抗病毒活性比较FCV与3TC治疗
2、100例CHB亚洲患者的疗效.用药12周时.HBVDNA载量下降程度,FCV明显不如3TC.FCV在临床试验治疗肝移植及免疫功能正常HBV感染患者时.较3TC更易产生耐药.发生耐药突变的位置与3TC不同【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世界临床药物,2006,27(2):70—75[2]董铭心,赵国铭.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4,31(5):296—298[3]陶佩珍.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进展.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4(1):57-62[4]何军林.抗病毒药物研
3、究进展.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6,23(6):321—326文章编号:1672—3384(2006)一04—0007—06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免疫学应答特点和疾病转归【作者】【中图分类号】段学章王福生解放军第302医院(北京100039)R512.603【文献标识码】B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病毒,肝细胞和人体的免疫应答3者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临床乙肝的病程进展根据慢性HBV感染者的免疫应答特点.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活跃期和免疫稳定期.不同时期的免疫特点,体内的病毒水平和肝脏损伤的程度均不
4、相同.它们的特点分别是:①免疫耐受期:如患者持续处于耐受期.外周血HBV病毒量高.但肝脏病理学结果显示.患者没有或仅有极轻微的肝损伤;②免疫活跃期:患者免疫系统对HBV蛋白抗原开始识别,临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30525042)?7?床上会有2种结果.一种是外周血病毒量下降.伴随肝组织的损伤而后进入免疫稳定期.另外一种是持续性的免疫活跃造成肝损伤持续进行.最后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③免疫稳定期则是较低的病毒载量和稳定的肝功能为特征总之.人体针对HBV的免疫反应不同.决定了不同的临床类型和转归.包括急性肝
5、炎和慢性肝炎抗病毒的免疫应答一方面可控制病毒的复制或清除病毒.使部分患者达到临床恢复和产生保护性的免疫应答:另一方面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予的炎症反应导致部分慢性乙肝患者的肝脏损伤和坏死.持续性的损伤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病变因此阐明HBV感染后免疫学应答的特点和临床转归.对新治疗方法的发现,治疗时机,方案的选择,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特点人体抗HBV的免疫应答可分为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2种类型.后者可进一步分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抗病毒的免疫功能低
6、下或免疫耐受.主要表现为CD8+T细胞对病毒抗原的耐受,树突状细胞功能的低下,CD4细胞功能缺陷等.它们的主要表现如下:1.1CD8+T细胞对病毒抗原耐受乙肝,丙肝病毒慢性感染患者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降低,即可识别的抗原谱及对各个病毒抗原成分的反应强度都降低急性HBV感染的黑猩猩产生强的CTL反应.而那些慢性感染者则大大降低了CTL反应.但保持正常的体液免疫反应研究发现慢性感染黑猩猩CTL反应降低与CTL识别部位的变异有关….这些发现证明CTL是清除病毒的主要效应细胞.在慢性感染中.首先是HBV/HCV特异
7、性CD8+T细胞失能.对病毒抗原刺激无应答:其次是CD4+CD25+调节细胞抑制CD8+T细胞对病毒抗原的反应1.2CD4辅助T细胞功能缺陷CD4+T细胞辅助产生抗病毒的CD8+CTL和抗体,该细胞的持续活性是机体自动清除病毒感染重要标志很多HCV急性感染个体最终发展为慢性感染似乎由于缺乏CD4辅助T细胞反应.而在那些从血清中清除HCVRNA患者中可检测到HCV特异性CD4+T细胞增多_3_.在病毒血症永久性反弹之前病毒特异性CD4+T细胞的数量开始下降这些结果意味着慢性HCV感染并不是由于初始CD4+T细胞启动及扩
8、增的缺乏.而是由于无法维持记忆性CD4+T细胞反应.CD4+T细胞功能下降也能导致CTL反应受破坏ClinicaIMedicationJoumaI1.3树突状细胞(DC)缺陷无论是HCV还是HBV慢性感染患者.其专职抗原递呈细胞一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都被降低….髓样树突状细胞无法产生IL—l2.不能够启动I型辅助T淋巴细胞及特异性CTL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