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98565
大小:28.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原发性肝癌临床特点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原发性肝癌临床特点分析【关键词】肝癌原发性肝癌(PH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发病年龄亦趋于年轻。统计表明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年死亡率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2~3位,每年约有12万人,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治愈率、控制死亡率的关键。现就原发性肝癌的一些临床特点做进一步的分析,以便有利于早发现、早诊断,从而改善病人的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集1998年1月~2005年11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148例(住院112例),男134例,女14例,男∶女=9.57∶1,年龄31~8
2、7岁,平均53岁。 1.2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为病史、甲胎蛋白、γ5-谷氨酰转移酶(GGT)、B超及CT扫描,其中手术确诊35例,血性腹水16例(12例腹水中找到癌细胞)。诊断符合《内科学》第5版有关PHC诊断标准。 1.3实验室检验方法 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检测方法,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Ig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甲胎蛋白(AFP)检测采用放免法,正常参考值<25ng/ml;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ALP)检测采用硝基苯酚速率法,正常参考值分别为<50u/L和<1
3、15u/L。 2结果 2.1一般结果 既往有乙肝病史者56例(37.8%),平均病史12.7年。合并肝硬化者102例(68.9%)。单个癌结节>5cm者35例(23.6%),单个癌结节5~10cm者49例(33.1%),单个癌结节>10cm或多发结节者64例(43.2%)。其中右肝83例(56.1%),左肝17例(11.5%),左、右肝均有者48例(32.4%)。胆囊壁增厚水肿夹层73例(49.3%)。 2.2实验室检查结果5 HBsAg阳性者124例,占83.8%(124/148)。其中女性仅4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AFP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见表1,
4、GGT升高(>50u/L)者140例,占94.6%。ALP升高(>115u/L)者109例,占73.6%。GGT、ALP与PHC的关系见表2。表1AFP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例(略)表2GGT、ALP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略) 3讨论 本观察结果显示,148例PHC患者中HBV感染率为83.8%,与文献报道82.9%[1]基本一致。说明HBV感染与PHC关系密切。既往有乙肝病史者37.8%,平均病史12.7年。合并肝硬化者102例(68.9%)。这高度提示乙肝病史超过10年特别是合并肝硬化者是PHC的高危人群,此类人群应每半年复查B超及AFP,以期提高早
5、期发现率。 148例PHC患者中男∶女=9.57∶1,平均年龄53岁,男性雄性激素明显高于女性,且50岁左右亦是雄性激素分泌高峰期,均提示PHC发生可能与雄性激素有关。文献报道[2]PHC肿瘤细胞的雄性激素受体明显多于正常肝细胞,也提示PHC发生可能与雄性激素有关。5 AFP是诊断PHC较为特异性的指标,敏感性一般为70%[3]。本文甲胎蛋白阳性率为59.1%,与梁鸿发等报道一致[4]。其中>200ng/ml仅占45.3%,>400ng/ml仅占27.7%,较报道的明显偏低。AFP是分子量为70kD的糖蛋白,是胎儿发育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小量由胎儿卵黄素细
6、胞及胎儿胃肠道合成,孕后8~10周开始合成,12~15周达高峰,少量通过胎盘到母血使AFP升高,胎儿出生后,脐血AFP=10000~50000ng/ml,前3~4个月进行性下降,一年内降至基础水平,终生不变。正常人体内含量极微(血清中<25ng/L)。原发性肝癌患者大多AFP含量明显增高,少数的肝癌患者AFP不升高,究其原因,可能系此类癌肿肝细胞分化程度接近正常或变性坏死程度严重,癌组织中结缔组织成分过多,以致合成AFP量较低所致。因此寻找特异性、敏感性更高的PHC相关标志物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从表2中可以看出:PHC中ALP的敏感性为73.6%,
7、GGT的敏感性为94.6%。ALP与GGT同时升高者为73.6%,ALP升高者中GGT100%升高,从而是否可以认为如果GGT不升高或单纯ALP升高而不伴有GGT升高,可排除PHC的诊断。本文认为虽然ALP及GGT在PHC诊断中无特异性,但不失为一种特异性的排除指标,尚未见类似报道。另外,PHC并发胆囊壁增厚水肿夹层的机会较高,单发癌结节多见,右肝发病多见,这已被医学界所公认。 综上所述,HBV感染是PHC的主要原因,联合检测AFP、ALP、GGT,结合影像学检查是诊断PHC的主要方法,ALP及GGT联合检测可作为一种特异性的排除指标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8、5 1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