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46184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11
《平衡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平衡: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辩证关系,主体和客体,感性和理性,形式和内容等。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它也是一对矛盾运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流畅与停滞,有序与无序,协调与冲突,简单与复杂——始终交替出现并且互为作用。因而,有人用“两极之美”来描述理想中的语文教学。我们应采用“融创”的思维,寻求“两极”中的平衡、契合。 一、主体和客体的“意会” “意会”,这主要是指作为阅读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主观的认识、思想、情感等,和作为客体的作家的作品,即课文的“客观内容”的“意会”。“每有会意,便欣然忘
2、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说明“会意”是很忘情、很幸福的时刻。 实现主体和客体的“意会”,教学中就不能浮在文本的表面,浮在语言的表面,让对话在一个肤浅的水平上滑行,而要沉到教材中,找到对话的“共鸣点”,抓住主旨,提要钩玄,取其精髓,体味咀嚼,力透纸背。 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作者描绘了小溪、茅檐、青草、聊天、劳作、卧剥莲蓬等画面,我们不妨思考:贯穿这些景的起灵魂作用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哪些词句特别传递了这个信息?仔细研读教材就会发现,词中的“醉”字是“诗眼”,文中的老夫妇俩生活很贫穷(从“茅檐”
3、可以看出),为什么会“醉”呢?作者辛弃疾是个军人,晚年的他流放到江西上饶,这里的“醉”表现了他的什么心境,什么理想?这样思考并设计教学,学生就会“触摸”到作者的“诗思”,和课文中的人物、和作者一起陶醉在和平、和美、和谐的村居中,不仅学透了课文,而且在认识、思想境界、人生观和价值观上都大获裨益。 二、感性和理性的融合 教学的感性主要体现在“情”上。“情者文之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灌注于教学,犹如血液之充满全身,特别是当教师情感的血液在教学过程的有机体中欢畅地奔腾流动起来时,课文内容才比较容易转
4、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并成为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 语文教学不能止于一个“情”字,更不能热衷于搞什么卖弄虚情的噱头。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构建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还要有一个深沉的理性世界。理离不开情,有理无情,就会形成公式化、概念化、索然无味的教学;反之,有情无理,就会形成虚伪的做作,成为无思想无精神的教学,也不能拨动学生心弦。教学中必须情理交融,理在情里,情在理中,情与理有机统一,也即真、善、美的统一。 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用感性来激发理性,用理性来深化感性,感性和理性和谐融合,螺旋推进。有感性,才能有感
5、发,有性情,有个性,有内在的张力,有生命的活力;有理性,才能有方向,有观点,有思想,有道德、有规范的人性,有内在的支撑。也只有感性和理性融合,才能有深度,有厚度,有意蕴,有智性,有灵气,有诗意,有生命的全面的、整体的发展。 在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会上,王自文老师以“忧国忧民”为主题整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西林邸》两首古诗的教学,很好体现了感性和理性的和谐交融。请看片断: 师:诗中的“胡尘”是什么意思? 生:指金人的马蹄扬起的灰尘。 师:仅仅是指金人马蹄扬起的灰尘吗?(多媒体播放
6、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宋朝的人民在哭天喊地,眼泪都哭干了。 生:我仿佛听到了一串串马蹄声,仿佛看到扬起的马蹄踩在黄河边,踩在华山下,遗民在马蹄下被践踏。 …… 师:金兵横行,生灵涂炭,这是何等的凄惨呀!那滴滴的泪是什么泪? 生:是血泪。 (学生补充:是百姓心中无限痛苦的泪、是老百姓失望的泪、是老百姓气愤的泪……) 师:你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诗人写这首诗时,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一年过去了—— 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
7、望王师又一年。 师:十年过去了—— 生:(动情地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悲愤地)65年过去了—— 生:(群情激昂地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师: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教室里非常沉静,学生写得精彩。) 实现感性和理性的契合,关键是使学生获得并提高思想与语言的转换。而要实现这个转换,就要引导学生去“思”、去“悟”、去“探究”。王老师引导学生重点抓了“胡尘”、“遗民”、“又一年”、“醉
8、”来引导学生进行重点理解,其独到之处在于不是仅仅引导学生理解字面意思,而是在理解诗句后再启发学生想象理解其中的内涵:这里的“胡尘”写出的难道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遗民”的“遗”仅仅是“遗留”的意思吗?这“又一年”你知道是多少年吗?“暖风熏得游人醉”这是一种怎样的醉态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学生的情感由情境中的感性生成上升到理解后的理性激愤,这样的一个情感变化过程,其实就是学生那幼小的心田“情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