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419023
大小:180.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28
《初中语文《愤郁中的放达——体味贬官文化中拳拳赤子之心》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愤郁中的放达——体味贬官文化中拳拳赤子之心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公用4课时(课内2课时,课外2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1、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就是贬官文化,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心头;贬到外头,这里走走,哪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样一来,问阿华那个有了,诗词有了,而且往往还写得不坏,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于是,人品
2、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柳宗元和永州,范仲淹与岳阳楼,欧阳修和醉翁亭,苏轼和赤壁,都是如此。2、单元组成情况:包括《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诗五首》共五篇文章,3、学习重难点:(1)了解一些古代的作家作品。提高朗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2)了解作者的生活年代和写作背景,阅读有关作者的生活轶事。体会文章中作者的复杂感情,感受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4、分为三个专题:专题一:仕途坎坷皆有因。以人物为主,介绍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陶渊明、
3、李白、杜甫的坎坷仕途人生。专题二:借景抒情留美名。以《小石潭记》为例,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专题三:逆境放达不言弃。总结品味本单元各课的主题,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5、学习方式:课前搜集资料,课上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结合。6、预期学习效果:走进作者,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旷达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读课文能成诵。2、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3、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熟练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过程与方法:1
4、、反复诵读,理清叙事写景的顺序以及写景的方法。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主旨。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博大旷达的胸襟,体味中国独特的贬官文化。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3、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4、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
5、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搜集文人生活轶事,了解人物性格特征。2、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3、探究贬官文化。专题划分专题一:仕途坎坷皆有因 介绍人物的坎坷人生 ( 1 课时)专题二:借景抒情留美名 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 2 课时)专题三:逆境放达不言弃 体味感情 ( 1课时)其中,专题三 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仕途坎坷皆有因所需课时课内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1、了解作者生平,口语表达讲述名家故事。2、探讨作者被贬的外因和内因。专题问题设计1
6、、口语表达,讲述有关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杜甫、李白等人的故事。2、你知道当时他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吗?他们自身有什么性格特点。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电脑 多媒体常规资源:音响设备教学支撑环境:普通教室其他:课本、作文本或练习本,笔等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1、活动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
7、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专题一:仕途坎坷皆有因。(讲仕途不畅名家故事)专题一:仕途坎坷皆有因。活动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就是贬官文化,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心头;贬到外头,这里走走,哪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样一来,问阿华那个有了,诗词有了,而且往往还写得不坏,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