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反式维甲酸与亚砷酸对nb细胞cdb表达的影响

全反式维甲酸与亚砷酸对nb细胞cdb表达的影响

ID:14367240

大小:4.77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7-28

全反式维甲酸与亚砷酸对nb细胞cdb表达的影响_第1页
全反式维甲酸与亚砷酸对nb细胞cdb表达的影响_第2页
全反式维甲酸与亚砷酸对nb细胞cdb表达的影响_第3页
全反式维甲酸与亚砷酸对nb细胞cdb表达的影响_第4页
全反式维甲酸与亚砷酸对nb细胞cdb表达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反式维甲酸与亚砷酸对nb细胞cdb表达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月U吾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是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的一个亚型,是起源于造血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表现为骨髓中恶变的早幼粒细胞大量增殖≥30%。其独特的细胞形态属于FAB(France—America.British协作组)分型中的AML.M3型,以青壮年发病为主,占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10%一40%左右。近年来,随着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发现APL中t(15;17)与M3存在一致性,2

2、001年WHO将APL重新归类并且命名为“伴有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AMLs:伴有t(15;17)(q22;q21);(PML/RARct)及变异型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临床上APL患者由于异常的早幼粒细胞生物学特性引起的凝血障碍,极易并发DIC,因此患者的早期病死率高。进入八十年代,自从维甲酸(RA)、亚砷酸(As203)相继应用于APL患者,APL的诱导分化治疗开辟了肿瘤治疗的新纪元。国内外大宗实验临床研究均证实RA、As203可快速改善APL患者凝血障碍,不仅降低了A_PL患者的早期病死率,且大大提高了完全缓解率和无病生存期,是

3、公认的强有效的诱导分化剂。但另一方面,在APL诱导治疗过程中,大多数发生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即高白细胞血症,甚至白细胞淤滞,并浸润组织、器官,引起栓塞,导致呼吸窘迫、多脏器梗塞、功能衰竭,用RA者称为维甲酸综合征(RAS),用As203者称为维甲酸样综合征,二者统称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分化综合征[2】(APL分化综合征)。APL分化综合征是APL诱导分化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现象,发生时间为诱导治疗2天.26天,中位天数为7天,常伴外周血白细胞增高,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体重增加、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部浸润、浆膜腔积液f3】【4】。由于

4、其发病快、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APL分化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受到重视,但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因此,研究其发病机制显得非常重要和有意义。有人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后APL细胞黏附性的变化在高白细胞血症、维甲酸综合征中起重要作用【5】,故推测As203诱导治疗APL过程中,其黏附分子的变化亦可能在高白细胞血症、维甲酸样综合征中发挥作用。黏附分子(adhesionmoleculeAM)是指存在于细胞表面并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M)间黏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黏附分子参与细胞接触,传递细胞内信息,

5、参与细胞信号转导与活化以及细胞的生长分化,具有调节细胞粘附、运动、伸展、移动、分化、增殖与吞噬的作用。它们在胚胎的发育和分化、正常组织结构的维持,炎症与免疫应答、伤口的修复、凝血及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按照黏附分子的分子结构和免疫效应的不同,黏附分子至少可分为五类:选择素家族(selectinfamily)、整合素家族(integrinfamily)、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superfiamily)、钙依赖黏附素家族(cadherinfamily)以及某些尚未

6、归类的分子如CD44、CD36等。近年来研究表明黏附分子在正常骨髓的表达构成了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相互识别和黏附的基础,参与造血细胞的迁移、定位、增殖、分化等。而且多种黏附分子在白血病细胞上亦有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细胞的归巢与动员关系密切,伴随着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浸润的全过程。随着流式细胞术的广泛应用,普遍认为黏附分子与AML发生、发展及转归相关,对AML的分型,指导AML的治疗,监测AML发展及预后有一定意义。目前人们对成熟白细胞穿过血管内皮细胞,进入外周血机制研究较多,大部分已阐明,认为黏附分子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白

7、细胞黏附并移行穿过血管内皮细胞。其中D2整和素家族的LFA一1(1eucocytefunctionantigen。1CDlla/CDl8白细胞功能抗原一1)、Mac一1(CDllb/CDl8III型补体受体)及其配体ICAM—l、2、3(im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一1、2、3细胞间黏附分子.1、2、3)相互作用介导白细胞一内皮细胞紧密黏附和移行是白细胞穿过血管内皮细胞进入组织的关键【6J。在APL,黏附分子亦介导了APL细胞与内皮细胞、骨髓基质及基质细胞黏附,最终导致了APL细胞沿血管壁滚动,紧密

8、黏附及移行穿过血管壁【,J。然而,APL细胞表达的黏附分子与成熟白细胞及其他类型白血病细胞不同。Paietta【8】发现:APL细胞缺乏CDlla、CDllb、CDl8、HLA—DR的表达。其中CDllb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