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961283
大小:14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5
《黄酮醇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表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黄酮醇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表征谢孟峡*,徐晓芸,刘媛,秦川北京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北京100875摘要:应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对斛皮素和桑色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它们的结合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斛皮素和桑色素均可以与蛋白质之间发生的特异性的结合,形成1:1的复合物,结合常数分别为1.13±0.11×10-5LMol-1和1.51±0.13×10-5LMol-1。蛋白质与药物的结合使药物分子的紫外吸收谱带发生了明显的红移。通过与蛋白质结合后的药物的紫外光谱二阶导数谱,发现这两种黄酮醇的结合机理存在差异。斛皮素与
2、蛋白质之间主要作用力是离子键,而桑色素主要是靠氢键与蛋白质之间发生结合。关键词:斛皮素,桑色素,荧光光谱,紫外光谱黄酮醇斛皮素(Quercetin)和桑色素(Morin)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中药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理和药理活性。它们互为异构体,但其药理活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对它们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对结合机理进行了探讨。在生理pH7.4条件下,激发波长为295nm时,HSA中只有色氨酸残基在350nm左右产生内源荧光,随着斛皮素和桑色素浓度的增加,HSA的荧光发射强度明显的猝灭。桑色素与蛋白质的
3、相互作用引起了蛋白质荧光发射峰的明显红移,在药物与蛋白质浓度比为1:10时,红移幅度达10nm;而斛皮素没有引起蛋白质荧光发射峰的明显移动,这说明它们与蛋白质的作用模式存在着差异,桑色素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使其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发生了改变,其疏水性降低,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根据Stern-Volmer方程,计算了斛皮素和桑色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猝灭速率常数,分别为(1.45±0.016)×1013和(1.36±0.14)×1013,均大于动态猝灭的最大扩散猝灭常数2.0×1010L∙mol-1∙s-1,因此动态猝灭不是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斛
4、皮素和桑色素与蛋白质的结合位点数通过lg(F0-F/F)=lgKa+nlg[Q]进行线性回归,分别为n=1.06±0.05(R=0.998)和n=1.08±0.06(R=0.997);结合常数由双倒数方程F0/(F0-F)=1+1/Ka[Q]得到,分别为1.51±0.13×10-5LMol-1和1.13±0.11×10-5LMol-1。斛皮素和桑色素的紫外吸收光谱主要由两个吸收带,吸收带I(300~450nm)主要是其C环的羰基与B环共轭形成的吸收带,吸收带II(240~290nm)由C环上羰基与A环形成的共轭体系的吸收带。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后,这
5、两个黄酮醇的吸收带I发生了明显的红移。图1(上图)为不同浓度的斛皮素(A)和桑色素(B)与蛋白质作用后的紫外吸收光谱。从图中看出,斛皮素与蛋白质作用后,其吸收带I的最大红移幅度达近26nm,桑色素吸收带I红移约9nm。斛皮素和桑色素由于结构的微小差异,使它们的pKa具有pH条件下,其4’位的酚羟基仅有少部分的解离,其吸收带I的最大吸收位于375nm左右;而桑色素在pH7.4,斛皮素,在生理其4’位的酚羟基已经大部分解离,其吸收带I位于390nm左右。在生理条件下不同的解离程度和它们的结构差异使它们与蛋白质的作用模式明显的不一致。为了从紫外谱图上获
6、得更多的信息,对它们的紫外吸收光谱进行了二阶导数处理,见图1(下图B)。从桑色素的紫外吸收光谱的二阶导数谱看出,它主要由两个子峰组成,393nm和404nm.这两个子吸收带可以认为是药物与蛋白质以非特异性结合和特异性结合引起。与蛋白质的特异性结合使桑色素的吸收带I发生了明显的红移(404nm),与蛋白质表面氨基酸残基的非特异性结合仅使桑色素吸收带I发生了约3nm的红移。从图中还可以看到,位于324nm左右的吸收峰几乎没有变化,它是吸收带II的酚羟基解离后的红移谱带,说明桑色素位于A环的酚羟基与蛋白质作用后没有发生进一步的解离,而是以羟基的形式与结
7、合位点的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与桑色素不同,斛皮素与蛋白质作用后,除了特异性结合和非特异性性结合的吸收子带外,在418nm和426nm处还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70435)资助作者简介:谢孟峡1962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教授*通讯联系人:谢孟峡xiemx@bnu.edu.cn3有两个弱的吸收子带。这两个子吸收带为C环上4位的羰基和3位的OH之间形成的五员环的吸收带,它是斛皮素的离子互变异构体。位于331nm的吸收带是A环酚羟基解离后的红移谱带,它的强度随着斛皮素的浓度增加而增强,说明A环的酚羟基也参与了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并且
8、在作用过程中酚羟基发生了解离,以离子的形式与蛋白质结合。Fig.1UVabsorptionspectraandsecondderivat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