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376425
大小:6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2
《语气词、词头、词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单元古汉语通论第十四节语气词;词头,词尾一、语气词1.什么是语气词表示句子语气的词叫语气词。它不能充当任何句子成分,也不能表示句子成分间的任何关系。2.语气词的分类语气词依所处位置,可分为句首、句中、句末三类。句首是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议论。最常见的句首语气词有:夫、盖、唯、惟、其。句中是语气提示、停顿(提顿)或延长。最常见的句中语气词有:也、其等。句末是表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四类语气。常见的句尾语气词有“也”“矣”“乎”“哉”等。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语气词。(一)夫(fú)《说文》:“夫,丈夫也。”本义为“丈夫”
2、、“男子”,读阴平fū,是名词。“夫”作虚词,读阳平fú,西周时已产生。可作代词、助词和语气词。“夫”(fú)作人称代词,先秦用得较多,西汉以后,罕有其例。“夫”(fú)的其他虚词用法一直沿用至唐宋以后的书面语中,现代汉语已不用。1.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它是从指示代词“夫”(fú)字转化来的,已经变成了纯粹的语气词,已没有指代作用,只是表示要发表议论或要叙述事情,起引出下文的作用。现代有的人说话时开口先说“这个”、“那个”,与之性质一样。古代称之为“发语词”,一般可不译。如:(1)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3、——作战,是靠勇气的。(2)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吕氏春秋·察传》)——听到传闻不可不审察清楚,多次辗转相传,白的就变成了黑的,黑的就变成了白的。(3)夫处(chǔ)穷闾阨(ài)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xù)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列禦寇》)——穷闾:贫穷偏僻(pì)的里巷。阨:通“隘”,狭窄。槁:干枯。项:脖子。馘:脸。槁项黄馘(xù):形容人面黄肌瘦(shòu)的样子。翻译:(宋国有个叫曹商的人,为宋国出使秦国。他去的时候,只有几辆车子;由于曹商善于词令
4、而博得秦王的欢心,秦王赠给他一百辆车子。他回到宋国,见到庄子,说:)处在偏僻贫穷的村落,靠编织鞋子来糊口,过着穷困的生活而面黄肌瘦(shòu),这是我的短处;一旦使大国的国君省悟,而使随从的车子增加到一百辆,这是我的长处。2.用于句尾。“夫”(fú)作语气词用于句末,配合文义表示感叹、判断、疑问等语气。用于感叹句末,表示感慨、赞叹、悲哀等语气。有时为了加强感叹语气,将谓语提前,主语放在后面。可译为“呀、啊”等。例如:(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逝者:逝去的光阴。过去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
5、流去。(5)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论语·子路》)——无恒:古人认为没有恒心是不吉利的。因此不能充当治病的巫医。巫医:上古时期常用巫师祝祷的方式为人治病,医和巫集于一人之身,故称为巫医。翻译: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话说:‘人如果没有恒心,不可以做巫医。’这话太好了!”(6)仁夫!公子重耳。(《礼记·檀弓下》)——公子重耳真是仁厚!为了加强感叹语气,将谓语提前,主语放在后面。用于陈述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亦兼有感叹的意味。可译为“了”、“啊”等。例如:(7)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
6、有是夫。(《论语·述而》)——如果任用我,就施展抱负;如果不用我,就藏身民间,只有我和你(颜渊)能够做到这样啊。(8)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孟子·告子上》)——率领天下的人来祸害仁义的,一定是您(告子)的这种学说了。用于疑问句末,表示是非疑问或测度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吧”等。例如:(9)孔子曰:“吾歌可夫?”(《史记·孔子世家》)——我唱歌可以吗?下文就是说孔子唱歌。(10)齐景公饮酒而乐,释衣冠自鼓缶,谓侍者曰:“仁人亦乐是夫?”(《新序·刺奢》)——对侍者说:“仁人也喜欢这个吗?”此外,用于句首
7、的“且夫、故夫、今夫”略等于说“且、故、今”,但是增加了“夫”字,也是表示要发议论。举例见书465页。(二)其语气词“其”字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委婉的语气。主要有两种用法:1.表示希望、祈请语气,有“大概”、“恐怕”、“还是”等意思。例如:(1)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大概是说这个吧?(2)吾其被发左衽(rèn)矣!(《论语·宪问》)——我们恐怕已经变为夷狄了吧!即变为少数民族。被:通“披”。左衽(rèn):衣襟向左边开。披散头发、左开衣襟都是少数民族的风俗。(3)君其问诸水滨。(《左传·僖公四年》)——您
8、还是到水边去问吧。2.加强反问语气,和“岂”、“难道”的语气相似。例如:(1)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难道谁说不是这样?(2)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要给人加上罪名,难道还怕没有话说吗?(3)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左传·僖公五年》)——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路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