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课“动”起来

让阅读课“动”起来

ID:11174525

大小:2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0

让阅读课“动”起来_第1页
让阅读课“动”起来_第2页
让阅读课“动”起来_第3页
让阅读课“动”起来_第4页
让阅读课“动”起来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阅读课“动”起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阅读课“动”起来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对阅读课教学研究和探讨,远不如高中阅读课教学的研究和运用。在新课程理念下,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学生阅读量增加、阅读兴趣、阅读技能的培养的意义已超出为了学生考试的意义。教师如何利用文本,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  【关键词】初中阅读课;现状;策略;设计理念;方法  1初中英语阅读课的现状分析  阅读教学在八年级下和九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教版教材从八年级下开始,每单元都有3-4篇短文,这些短文往往篇幅较短,大部分为100-1

2、50词左右,生词少而精,短语和句型较集中,语法项目列举清楚,我们经常把这些短文作为精读材料,拓展或巩固学生所学的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我们也把它作为学生写作的范文。除此之外,每单元还有一篇300词左右的长阅读,生词多,大部分生词的复现率较低,短语及句型多且难以理解,而且每单元都介绍一种教学策略。  把阅读课分为泛读和精读两种课型是阅读教学的普遍做法,符合中国英语教学的实际做法,但这也使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进入一些误区,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泛读课过分注重技巧训练,演变成播放幻灯片的“课件课”;精读课细嚼语言知识,往往成为“笔记”课。(冒晓飞2009:

3、14)  初中英语阅读课兼有泛读(整体阅读)和精读(语言聚焦)的特点,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的主要途径。但现在程式化的训练和填鸭式的讲解导致阅读课的效率低,应试味浓。  如何使阅读课化“静”为“动”,激发阅读课堂的活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这是我们每个一线英语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2初中英语阅读课的设计理念  现在阅读课存在的问题在于教学目标单一,重技能,轻情感;教学方法机械,重教法,轻学法,课堂“以本为本”,重解读,轻互动。为了改变阅读课沉闷,低效的现状,我们应从解读文本为主的师生单一互动走向“以生为本”的多维互动,整合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中享受阅

4、读。教师应树立以下三个理念。  2.1以生为本。  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阅读活动,鼓励学生主动阅读。生本化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从研究“怎样教”转到研究“怎样学”,同时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通过讨论学习进行释疑,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要摆正阅读教学的位置,而不是死教材料里面的语法点;备课时要把自己的“怎样教”转化成学生的“怎样学”。但在教学中,教师们发现相当一步分学生只会把阅读材料翻译成中文,以为做做书本练习题就完事了。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多年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总是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放在解释

5、生词、讲解语法上,过多地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了材料内容的理解,影响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思想。另一方面,阅读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唱主角,学生没有充分的思考或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再者,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又往往局限在对课文的表层理解,只设计一些正误题、选择题和一些回忆性的问题;教材里也没有对学生的理解作全面的要求与训练。  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不妨在任务型教学的基础上,尝试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英语阅读教学,用生本教育的方法组织英语阅读教学。  我国著名生本教育专家郭思乐教授(2001)认为,“生本,除了反映学生的利益、学生的在学校社会中的独立的自主的存在外,

6、更重要的是依靠学生进行教育,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发展为教育的本体。也就是说,老师们的生本教育的重点,不仅仅在学生的外部地位,更在于学生的内部自然性和潜能的发挥”。生本教育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民主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基于这种理念,教师可以采用生本教育体系的方法论来组织英语阅读教学。  2.2方法整合。  阅读的方法应当是多样化的。对于不同的学习群体,某一具体阅读教学方式会有良莠之别,但就阅读教学整体而言并不存在最佳的阅读教学模式。那种寻找最佳阅读教学模式的做法是不明智,乃至徒劳的。但是,把阅读过程从次数上进行划分,作“初读”、“二次阅读”、“后

7、期阅读”等,并就不同阶段探索相应的应对方式似乎并无不妥。  2.2.1初读(First?reading)。  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多采用整体阅读、捕捉大意的手段,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整体信息的能力。  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⑴进行快速阅读。可利用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  ⑵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填图表等检测形式,布置一些比较简单的任务,让学生们scanforgeneralmeaning.  经过一读课文及完成表层信息捕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