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动词“动”起来

让动词“动”起来

ID:31163265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让动词“动”起来_第1页
让动词“动”起来_第2页
让动词“动”起来_第3页
让动词“动”起来_第4页
让动词“动”起来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动词“动”起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动词“动”起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是一篇状物文,叶圣陶先生通过慎微的观察,用朴实的语言形象地描述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触须的生长过程。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寥寥数语便将“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过程告诉了读者。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四年级孩子直观思维依旧强烈,一味地只靠读,是很难理解这几句话的。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课堂上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找动词,明词义  师:仔细读这几句话,反复读几遍,要想读懂爬山虎怎么爬,我们可以抓住几个动词

2、,你能找出来吗?  (片刻之后,学生便找出了动词:触、巴、拉、贴)  师:谁能说说触和巴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  (学生不能回答)  师引导:仔细观察老师的手,你一定能明白它们的区别了!  师做动作:触――手掌轻轻地碰着黑板。巴――手掌紧贴黑板,手指做用力状。  生:只是轻轻碰到叫触,用力地抓紧叫巴!  【解析】5  这些动词在这几句话中举足轻重。简单四个字,就是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必须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其中“拉”和“贴”学生比较熟悉,基本没有疑问。而对于“触”和“巴”,大部分学生的已有知识中未曾积累,自然不能说出两字的区别。教师若从字面上给予解释,学生依然难以直观感受到。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

3、机会是无处不在的,此处教师用动作演示,也是一种学习的资源。而这种用具体动作解释动词的直观方式,能教予学生理解字义,并能将它们区分开来,运用到具体动作当中,让语文这门课程更具有实践性。  二、以身演,更直观  师:大家明白了这些动词,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爬山虎是怎么爬的吗?  (学生犹豫不决。此时,教师便利用“实物”演示,准备“献身”说法)  师:大家看老师,如果我把手当作爬山虎的脚,那么我的手掌又是爬山虎脚上的什么?  生:小圆片!  师:那么我的身体呢?  生思索后回答:是爬山虎的嫩茎!  师:对了,现在老师就是一株爬山虎,仔细瞧瞧我是怎么往上爬的。  师做如下动作:手臂伸直,手掌先轻

4、轻接触黑板,再用力抓住黑板,边引导:老师刚才的动作可以用两个动词来说,是什么?  生:触和巴。5  师:(把手臂弯曲)细丝弯曲了,我的身体怎么了?  生1:更靠近黑板了。  生2:被脚拉了一把。  生2:嫩茎更贴近墙壁了!  师:对,现在的嫩茎已经紧贴在墙上了!我再来做一次,大家用上刚才的四个动词,再来说一次。  (师做动作,生看着老师的动作提示,用上四个动词,完整地说上了这几句较难理解的话)  【解析】  圆片、细丝、嫩茎这些事物若没有实物呈现在孩子面前,触、巴、拉、贴这些动词也不加演示,那么孩子们只能在脑海里想象这些事物的变化,凭他们的直观思维是很难想象出的。加之“弯”“拉”“紧”等是有

5、因果关系的: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使它在墙上贴得很紧。这样的因果关系,该如何启发?教师“就地取材”,把自己的身躯当作爬山虎嫩茎,手臂便是细丝,手掌当作圆片。这样一来,让爬山虎如何触着墙、巴住墙,如何拉嫩茎,如何紧贴,栩栩如生地展示在了黑板上,学生一看就能一目了然。之后再来读课文,学生不难发现,这几句话描写简洁又贴切,理解课文更轻松自如。  三、巧拓展,重语用  师:同学们,叶圣陶先生用四个动词就写出了爬山虎往上爬的情景,用好动词能帮你写好文章,你能学着他的样子,用上几个动词,把葡萄攀爬的句子补充完整吗?5  (课件中出示葡萄攀爬的过程细节图。出示语句,

6、要求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葡萄的茎上的触须只要()到架子,就会()起来。然后一圈一圈地()住架子。触须会越来越紧,直到后来像绳子那样紧紧地()住架子了。  生1:葡萄的茎上的触须只要触到架子,就会卷起来。然后一圈一圈地卷住架子。触须会越来越紧,直到后来像绳子那样紧紧地捆住架子了。  师引导:填得好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你是怎么填的?  生2:我觉得他填得比我好,他填的都是动词。我是这样填的:葡萄的茎上的触须只要碰到架子,就会弯曲起来。然后一圈一圈地拉住架子。触须会越来越紧,直到后来像绳子那样紧紧地爬住架子了。  生3:我有不同意见,动词有重复,句子就显得不美了。我是这样填的:葡萄的茎上的

7、触须只要触到架子,就会卷起来。然后一圈一圈地缠住架子。触须会越来越紧,直到后来像绳子那样紧紧地绑住架子了。  师:看来大家都是善于思考的孩子。希望大家能像叶圣陶先生那样,像今天那样,仔细地观察,并能用合适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  【解析】  课文第4自然段中的这句话是课文的重中之重,作者通过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让学生仅仅读懂是不够的,它是一次对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良好契机。老师最后设计的练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