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例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25例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ID:10908871

大小:3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8

25例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_第1页
25例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_第2页
25例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_第3页
25例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_第4页
25例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25例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5例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进展性后循环缺血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从而为进展性后循环缺血病因干预提供可能。方法:对25例临床确诊的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特点及伴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5例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中,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表现中占前5位的分别为偏身无力16例(64%),中枢性面瘫16例(64%),舌瘫15例(60%),眩晕13例(52%),构音障碍12例(48%);病情进展时间中,进展时间不超过3天为22例(88%),超过3天为3例(12%),平均为2.32天;伴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中,占

2、前5位的分别为高血压13例(52%),高脂血症11例(44%),椎基底动脉狭窄10例(40%),糖尿病9例(36%),冠心病9例(36%)。结论: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复杂,部分可表现为进展性,高血压、高脂血症、椎基底动脉狭窄、糖尿病、冠心病是进展性后循环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存在相关危险因素的后循环缺血患者,应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防止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关键词】进展性;后循环缺血;危险因素9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负责供应脑干、小脑、丘脑、枕叶、海马和部分颞叶的血液循环。后循环缺血(posteriorcir

3、culationischemia,PCI)是供应大脑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引起的多种一过性或持续性症状的总称[1]。根据缺血程度及症状持续时间,它可分为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和后循环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本病患者常因急性起病而需住院治疗,大部分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病情多停止进展,但有少部分患者虽经药物治疗,病情仍呈进展性。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住院治疗的25例进展性PCI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伴发相关危险因素,旨在明确与PCI进展相关的危险因素,并

4、对其进行干预,以改善进展性PCI患者预后。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我科收治的25例进展性PCI患者,男11例,女14例,年龄44~72岁,平均61.5岁;其中TIA7例,脑梗死18例。1.2诊断标准:临床上可以定位后循环功能区域的神经功能缺失,影像学上能够明确定位;后循环功能区反复发生的TIA或持久性的神经功能缺损,但是不能够准确定位;均在发病7d内的首次后循环脑梗死或既往有过脑梗死但未遗留有神经功能缺损者[2]。91.3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结合影像学检查技术(CT和MRI),对25例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特点

5、及伴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2结果2.1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表现:25例进展性PCI患者中,16例偏身无力,16例中枢性面瘫,15例舌瘫,13例眩晕,12例构音障碍,8例偏身感觉障碍,8例吞咽困难,5例意识障碍,5例复视。2.2病情进展时间:以发病当天为第1天起计算,在25例进展性PCI患者中,8例进展时间为1天,9例为2天,5例为3天,2例为5天,1例为7天。22例(88%)患者进展时间为不超过3天,3例(12%)患者进展时间为超过3天,平均为2.32天,除1例患者死亡外,余患者经加强抗凝治疗后病情均可停止进展。2.3伴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在25例进展性PC

6、I患者中,13例(52%)患者伴发高血压,11例(44%)伴发高脂血症,10例(40%)伴发椎基底动脉狭窄,9例(36%)伴发糖尿病,9例(36%)伴发冠心病,6例(24%)伴发高纤维蛋白原血症,5例(20%)伴发心房纤颤,3例(12%)既往有脑卒中史。3讨论3.1后循环缺血概述后循环缺血(posteriorcirculation9ischemia,PCI)是指脑部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导致的病变,有相应的临床表现,按照缺血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可进一步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和脑梗死。PCI是临床常见的缺血

7、性脑血管疾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国外学者研究发现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有处于相对缺血状态,故产生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9insufficiency,VBI)的概念。由于对后循环缺血认识的滞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概念仍被广泛使用,并产生一些不确切的认识:如多将头晕/眩晕归咎于VBI;将颈椎骨质增生当作VBI的重要病因;更有将VBI的概念泛化,认为它是一种既非正常又非缺血的状态,用来诊断临床上出现的许多不明原因的、有头昏/眩晕症状的患者。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临床诊治水平。现在对后循环缺血的临床和病因有下面几项重要的认识:

8、(1)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2)后循环缺血的最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