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源性眩晕的针灸认识及治疗进展

颈源性眩晕的针灸认识及治疗进展

ID:10607112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颈源性眩晕的针灸认识及治疗进展  _第1页
颈源性眩晕的针灸认识及治疗进展  _第2页
颈源性眩晕的针灸认识及治疗进展  _第3页
颈源性眩晕的针灸认识及治疗进展  _第4页
资源描述:

《颈源性眩晕的针灸认识及治疗进展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颈源性眩晕的针灸认识及治疗进展【关键词】颈源性眩晕  颈源性眩晕,又称“眩晕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脊柱退行性改变导致椎-基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而出现以眩晕为主症的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以眩晕为主要症状,伴有头痛、颈肩部疼痛。当颈后伸或侧弯时眩晕加重,可伴有恶心、耳鸣、视物不清、肩臂麻木不仁等症,走路不稳,甚至猝倒,可因颈部位置改变而立即清醒。孙静宜〔1〕对此病所作的定义较为准确,即“由于颈椎病及颈项软组织劳损引起的眩晕称为颈源性眩晕。”随着工作紧张劳累,电脑的普及,中老年人本病发病率上升〔2〕,而

2、CSA又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国内颈椎病的发病率为3.8%~17.6%〔3〕,其中有约70%〔4〕伴有椎动脉受累。一旦患有该病,往往缠绵难愈,不仅长期折磨患者本人,也给整个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另外,由于学习任务繁重,或玩游戏,或上网时间过长,青年人和中学生发病率也上升。中医学把该类型颈椎病多归入眩晕、头痛等范畴。1中医辨证中医的辨证是祖国医学的精华,就是从整体论出发,观察和辨别患者的机体反应状态。颈性眩晕实证多由风、寒、痰、湿、瘀等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而素体亏虚,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

3、因素。《灵枢·口问》篇:“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提出了眩晕病名。《内经》认为与肝有关,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与髓海不足有关,如《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认为与外邪有关,如《灵枢·大惑论》:“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目眩以转矣”。到清代潘楫的《医灯续焰》:“眩晕者,多属于风,又不独一风也,……有因于死血者……”胡军〔5〕根据临床经验将其分为精髓不足型、肝肾阴虚型、痰湿中阻型、气虚血滞型及寒凝督脉型。认为虚者,精

4、髓不足,肝肾阴虚,心脾气虚为病之本。实者,风、寒、痰、湿为病之标。倪进军〔6〕根据眩晕的中医辨证特点,将本病分为清气不升型、痰浊壅盛型、肝阳上亢型。刘玲霞〔7〕则分为4型,即:痰浊中阻型,肝阳上亢型,气血两虚型、肾精亏虚型。总之,临床上本虚标实为多,纯虚纯实者为少。明·张景岳云:“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2西医病因病理分析2.1颈源性眩晕的病因、病理改变及预后西医对指导针对性治疗很重要。临床上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和食管压迫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

5、性改变,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压迫、刺激椎动脉及神经,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有部分学者〔3〕通过椎动脉造影证实颈椎的肥大增生可压迫椎动脉并使之狭窄,或激惹血管导致痉挛,尤其在头旋转、后仰时较明显,椎动脉壁有大量的交感神经网,钩椎关节增生的刺激,颈椎失稳的刺激可激惹交感神经,导致椎动脉痉挛;亦有学者〔4〕认为随年龄增长,颈椎因椎间盘吸收变短,动脉则因硬化而变长,导致椎动脉扭曲,另外,横突孔发育小,横突孔分隔,椎动脉本身管径异常,都可造成椎动脉血流速度异常。总之,其发病机制主要有椎动脉机械压迫学说、交

6、感神经刺激学说、椎间失稳或软组织炎症直接或间接刺激神经学说。而颈源性眩晕的发生多为椎动脉型和交感型、或其他证型伴有椎动脉型和交感型。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能全面掌握疾病的本质,合理用药,提高疗效。2.2颈源性眩晕的诊断刘青云〔8〕将椎动脉在解剖上分为4段对于诊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根据160例第2、3段颈源性眩晕患者的临床体征,结合X射线检查,提出颈性眩晕与椎动脉2、3段的关系较之第1、4段更为密切,肯定了椎动脉第2、3段是颈性眩晕的主要发病部位,同时也评价了X射线在诊断椎动脉第2、3段引起眩晕的临床价值。孟红波〔9〕

7、认为除眩晕为主要症状外,上颈段及枕大神经处有压痛,TCD检查有椎基动脉血流速度异常表现,颈椎正侧、双斜位X射线摄片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凹,椎体滑移Ⅰ~Ⅲ度,钩椎关节变尖,椎间隙、椎间孔变窄,并有骨质增生及韧带肥厚、钙化等。3针灸治疗3.1头针秦秀娣等〔10〕以头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8例。方法:先定百会穴,取0.35mm×40mm针与头呈45°角进针,达帽状腱膜下层,再依次取心区、颈前区、枕顶区、血线、风线,一般一区3针,针刺由上而下。结果:痊愈5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3%

8、。3.2体针苏稼夫等〔11〕以经颅多普勒技术观察针刺颈部不同穴位组(经穴组32例,夹脊组34例)对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的影响后得出结论,认为针刺颈部不同穴位组,均能以双向调节的方式,有效地改善椎动脉的供血强度,纠正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紊乱,为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周美启〔12〕以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3例。方法:选取双侧颈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