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针刀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ID:44319658

大小:5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0

针刀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研究进展_第1页
针刀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研究进展_第2页
针刀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研究进展_第3页
针刀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研究进展_第4页
针刀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刀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针刀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研究进展作者:姜益常邵加龙李远峰董子升李明子【摘要】眩晕为临床上常见症状,近年来山颈椎病所引起的颈源性眩晕也越来越为人们重视,目前临床上仍没较好的治疗方法,疗效也不确切,针刀医学作为新兴医学,対本病具有一定疗效。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冇关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和针刀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现状,以便临床更好地认识治疗木病。眩晕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中,近年来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接触电脑的机率增多,颈椎病所引起的颈源性眩晕也越來越为人们重视,据国内相关资料统计颈椎病的发病率约为17.3%,而在这些颈椎病患者屮有

2、眩晕症状的多达半数以上,且发病年龄越趋年轻化。颈源性眩晕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一种继发性眩晕,其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轻者仅表现为阵发的或持续的头晕头胀、头部昏蒙感,稍重者表现为头重脚轻、步态不稳,重者则出现天旋地转、甚者晕倒。【关键词】颈源性眩晕针刀医学机制研究1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制研究1.1颈椎骨质机械压迫对椎-基底动脉供血的影响钩椎关节增生Ebraheim等[1]在干燥人体颈椎标本上测得钩椎关节突的外上缘与横突孔的距离很近,平均仅为L4〜3.3mm,所以钩椎关节增生形成骨赘很容易造成椎动脉受压而血流动力学

3、失常。龚建平等[2]使用三维CT曲线重建技术显示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对椎动脉影响显著,其屮,C45和C56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所引起的椎动脉迂曲和狭窄占91.0%。横突孔狭窄正常解剖结构上,颈椎横突从椎体侧后方至椎弓根处短而宽。其中央部有圆形的横突孔,椎动脉和椎静脉山横突孔通过。横突孔周围骨质增生造成横突孔狭窄,直接压迫椎动脉时,多发生眩晕。单云官[3]研究表明C6〜3椎间关节骨质增生的出现率左侧明显大于右侧,当增生的骨赘丛后外方占据横突孔,使横突孔内径变小超过1/3时,即出现明显临床症状。颈椎失稳王大川等[4]的研究中45例颈椎失稳患者中

4、67%合并颈性眩晕。王峰[5]等报道6例寰枢关节不稳病例,皆有椎动脉受到挤压、牵拉、扭曲和刺激,引发眩晕疗状。其发病机制是由于颈椎在生理载荷下锥体间的位置关系异常,引起椎动脉第二段牵张扭曲,加之椎动脉周闱交感神经丛、窦椎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血流失常。1.2椎动脉血管内源性因素对椎-基底动脉供血的影响椎动脉血管本身因素[6]包括•成串珠样狭窄、管壁毛糙、管壁钙化灶、血管部分中断、椎动脉闭塞、假性动脉瘤等,由于这些病理因素的存在会引起椎动脉血流的改变。吴良浩等[7]通过对67例发作性眩晕患者行三维CT血管造影对椎动脉观察的研究显示,颈

5、椎VI段血管壁粗糙、狭窄多数为动脉硕化所致,V4段病变致眩晕的发病率较高,其主耍原因亦为动脉硬化所致。Takakuwa等⑻曾报道1例齿突未融合的患者,有寰枢关节重度失稳,在追动脉造影中显示C2水平完全闭塞,闭塞部分呈不规则狭窄,这可能因为寰枢关节长期的失稳使椎动脉内膜受到损害所致。1.3颈椎周围力学动态平衡失调对椎-基底动脉供血的影响生物力学理论认为骨骼和韧带维持关节稳定和平衡的作用为静力平衡;肌肉维持稳左的作用为动力平衡[9]。在正常条件下,颈椎的稳定性由静力平衡和动力平衡双重作用来维持。在病因的作用下,颈椎周围力学动态平衡失调,导致

6、椎体稳定性下降。施杞[10]将大白鼠颈部肌肉设计浅、深两群,通过直接破坏颈背部浅、深层肌肉,6个月进行超微观察,发现其颈椎病并探讨软组织破坏所致动态失衡对颈椎病变的影响。武震等[11]通过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及颈后肌群受长期应力的相关研究得出维持生物力学和生物化学的平衡是颈椎功能正常运转的基础,同时也是木型颈椎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1.4颈椎退变对椎-基底动脉供血的影响颈椎退变的早期,由于椎间盘水分丢失,椎间隙变窄,使后关节突关节间隙张开,椎体周围关节及韧带就会松弛进而造成椎间小关节的松动,从而引发颈椎失稳,包括上颈椎和下颈椎不稳。有学者研

7、究发现,95%以上的上颈椎不稳会出现眩晕症状,椎动脉第3段走行弯曲,当上颈椎不稳时,可使动静脉受到挤压、牵拉、扭曲和刺激引起眩晕;67%的下颈椎不稳会出现临床症状。后期由于髓核直接向外侧或后方突出可直接压迫椎动脉。1.5体液因素许多学者从血液流变学角度进行研究,发现颈源性眩晕与血液流变学的指标有相关性,最近国内学者研究发现颈源性眩晕患者血浆中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ET是一种强烈且作用持久的内源性血管收缩效应多肽,CGRP是体内最强的舒张血管活性多肽。冯世庆[12]发现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内皮素(ET)含量明显低于术

8、前ET含量的1/3,认为椎动脉的长期慢性刺激,通过机体负反馈系统,ET的释放量增多,机体反应增高,受体上调;手术后椎动脉壁压力下降,内皮细胞逐渐恢复,ET分泌减少。1.6颈交感神经受刺激颈部交感神经分布广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