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苦豆子颗粒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气化物的影响

复方苦豆子颗粒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气化物的影响

ID:9527258

大小:5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2

上传者:U-991
复方苦豆子颗粒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气化物的影响_第1页
复方苦豆子颗粒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气化物的影响_第2页
复方苦豆子颗粒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气化物的影响_第3页
复方苦豆子颗粒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气化物的影响_第4页
复方苦豆子颗粒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气化物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复方苦豆子颗粒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气化物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复方苦豆子颗粒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气化物的影响:曹亚军,马建慧,陈虹,李丽燕【关键词】复方苦豆子颗粒;,,高脂血症;,,血脂;,,丙二醛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苦豆子颗粒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采用喂养高脂饲料的方法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随机分组,实验10周后测定血脂水平、动脉粥样硬化脂数(AI)、血清MDA及肝组织中TC、MDA的含量。结果与高脂模型相比,复方苦豆子颗粒组大鼠血清TC、TG、LDLC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明显降低(P<0.05~0.01),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大剂量组可明显升高HDLC含量(P<0.05);复方苦豆子颗粒各剂量组肝组织TC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剂量可明显降低肝组织MDA水平(P<0.05),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苦豆子颗粒具有明显的调血脂、抑制脂质过氧化物MDA形成的作用。  关键词:复方苦豆子颗粒;高脂血症;血脂;丙二醛  EffectofplexPrescriptionKudouziGranuleon BloodLipidandLPOofHyperlipidemiaRats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influenceontheserumlipidlevelandantilipidperxidationeffectofpoundprescriptionKudouzigranuleonbloodlipidmetabolicdisorderinhyperlipidemiarats.MethodsAdoptingthehyperlipidemiaratsfedlyintoguoups.After10lipid,atherosclerosisindex(AI),serumMDA,hepaticTC,andhepaticMDAodelgroup,KudouzigranulepoundprescriptioncouldobviouslydecreasetheserumlevelofTC,TG,LDLC,MDAandatheroslerosisindex(AI)(P<0.05~0.01)andelevatetheHDLClevelobviously(P<0.05)inhighdosegroup,alsoindicatedthedosagedependence.HepaticTCofdifferentdosegroupsdidnothavethesignificancedifference(P>0.05).HepaticMDAleveliddledosegroup,butdidnothavethesignificancedifference(P>0.05)inloinenteffectonregulatingtheserumlipidlevelanddecreasingtheMDAlevel.  Keyia;Bloodlipid;Malondialdehyde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而血脂及脂质代向异常是此类疾病发生的始动因素[1]。大量流行病学、动物实验证实,高脂饮食对高脂血症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目前临床上用于降脂的西药虽然疗效确切,但毒副作用较大,不宜长期服用。因此,寻找、开发无毒而有效的降脂中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复方苦豆子颗粒是名老中医经验方,此方含山楂、苦豆子、菜菔子、黄芪等多味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食除胀、活血化淤、补中益气等作用,临床上多年来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疗效好、毒性低。本研究为阐明其药理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观察了复方苦豆子颗粒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预防作用,为临床治疗高脂血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提供药理学实验依据。  1仪器与材料  1.1动物雄性DA)测定试剂盒均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批号为020927。其余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3仪器751GDA含量的测定另取动物肝左叶0.5g,按1∶9加入4℃重蒸水,用玻璃匀浆器研磨制成10%的肝匀浆。血清及肝组织MDA的含量用丙二醛(MDA)测定试剂盒测定,蛋白定量用双缩脲法。  2.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以±s表示,统计方法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t检验。   表1实验5周末各组大鼠血脂及动粥指数测定结果比较(略)  与正常组比较,1)P<0.05,2)P<0.01;与高脂组比较,3)P<0.05,4)P<0.01,n=9  表2实验10周末各组大鼠血脂及动粥指数(AI)测定结果比较(略)  与正常组比较,1)P<0.05,2)P<0.01;与高脂组比较,3)P<0.05,4)P<0.01,n=9  3.2复方苦豆子颗粒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MDA及肝组织TC、MDA的影响:结果见表3。表3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模型组及复方苦豆子颗粒组肝组织中TC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高脂模型组相比,复方苦豆子颗粒组肝组织中T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3实验10周末各组大鼠肝组织TC、MDA及血清MDA测定结果比较(略)  与正常组比较,1)P<0.05,2)P<0.01;与高脂组比较,3)P<0.05,4)P<0.01,n=9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模型组血清MDA含量在实验结束(10周末)时明显升高(P<0.01),复方苦豆子颗粒组血清MDA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高脂模型相比,复方苦豆子颗粒组血清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  4讨论   脂质代谢紊乱特别是血浆胆固醇浓度升高可导致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使冠心病和血栓形成性疾病容易发生。血浆TC水平增高,冠心病危险性增高,而且现已证明LDLC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正相关[2,3]。降低血脂特别是降低LDLC水平或升长高LDLC水平,能延迟冠脉损害,延缓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对预防脑血管疾病有重大临床意义。复方苦豆子颗粒是名老中医按中医理论组方,方中山楂、苦豆子、莱菔子、黄芪等多味中药具有消食除胀,健脾益气,祛痰降浊,活血化淤之功效。本实验结果显示,高脂模型组的血清TC,TG,LDLC,AI和肝脏TC均明显升高,说明高脂血症模型复制成功。复方苦豆子颗粒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LDLC、AI水平并能升高LDLC含量,且用药10周末作用明显强于第5周末,提示本品能改善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紊乱,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预防作用,且与剂量及用药时间相关。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4]。当机体的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失衡时,就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最终形成脂质过氧化物(LPO),LPO通过氧化修饰LDLC,促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5]。MDA是自由基介导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作用的中间产物,它进一步与蛋白质反应生成 LPO,故其含量可间接反映自由基的产生情况和机体组织的脂质过氧化程度[6]。血和肝脏是形成LPO的重要部位,因此我们通过检测高脂血症大鼠血清及肝脏MDA的含量作为评价复方苦豆子颗粒抗氧化作用的指标。本实验中复方苦豆子颗粒能明显降低血清及肝脏MDA的含量,说明其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与预防脂质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方中山楂所含的黄酮能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并能升高HDLC,降低LDLC水平[7]。苦豆子生物碱能显著降低血浆TC,升高HDLC水平,降低血液黏度[8]。推测复方苦豆子颗粒调脂机制可能是通过竞争性抑制机体合成TC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减少TC的内源性合成,同时还可能通过抑制外源性脂质吸收而发挥降脂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复方苦豆子颗粒通过降低血脂水平,调节脂质代谢,抑制过氧化脂质的形成,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及动脉硬化的形成可产生明显的预防作用。有关复方苦豆子颗粒的调血脂及抗氧化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大一,魏妤.高脂血症与冠心病[J].现代康复,1999,3(12):1438.  [2]LamarcheB,TchermofA,MoorjaniS,et al.SmalldenseLDLparticalasapredictorofriskofischemicheartdiseaseinmen[J].Circulation,1997,95:69.  [3]崔国方,何秉贤.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7,10(5):287.  [4]陈瑗,周玫.脂质过氧化作用与动脉粥样硬化[J].生物化学与生物理进展,1989,16(4):278.  [5]SzczeklikA,Grygleodin[J].JFreeRadicRes,2000,32:135.  [7]林秋实,陈吉棣.山楂及山楂黄酮预防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分子机制研究[J].营养学报,2000,22(2):131.  [8]李燕,何立人.苦参碱类生物碱的心血管系统药理研究[J].中草药,2000,31(3):22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