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乘出《三藏法数》--《摩诃止观》

十乘出《三藏法数》--《摩诃止观》

ID:9369984

大小:3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29

十乘出《三藏法数》--《摩诃止观》_第1页
十乘出《三藏法数》--《摩诃止观》_第2页
十乘出《三藏法数》--《摩诃止观》_第3页
十乘出《三藏法数》--《摩诃止观》_第4页
十乘出《三藏法数》--《摩诃止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十乘出《三藏法数》--《摩诃止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十乘出《三藏法數》--《摩訶止觀》十乘者,十乘觀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運載之義。如世車乘,堪能運載也。蓋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則能運出生死之苦,到於涅槃彼岸也。數至十者,由修觀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觀初不思議境,即得破惑顯理;其次者,於初種觀法修之不入,須用第二發心,乃至第八對治助開,方能破惑顯理;又其次者,於前七種觀之不入,須用第八知位次,乃至第十離法愛,方能破惑顯理。故止觀大意云:上根唯一法,中根二或七,下根方具十。又為知妙境為九乘之本,稱本修九,方堪入於初住,是故備論此十乘也。一、觀不思議境。7觀即能觀,境即所觀。所觀者何?不出色、心。色從心造,全體是心。故經云:三界無

2、別法,唯是一心作。即眾生日用現前,以根對塵,所起一念之妄心也。此心既全真成妄,今達妄即真,即此妄心,具足諸法,無有缺減。即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非一非異,不前不後,玄妙寂絕,非識所識,非言所言,故指此心為不思議境也。於此一心,念念以即空、即假、即中三觀觀之。若觀一法即一切法,假觀也;觀一切法即一法,空觀也;非一非一切,而一而一切,中觀也。空觀破見、思惑,證般若德;假觀破塵沙惑,證解脫德;中觀破無明惑,證法身德。三觀既即一而三,三惑豈前後而破,三德非次第而證。說之次第,理非次第。由證三德,即入初住。所謂上根之人,唯用一法,即指此初觀也。二、發真正菩提心。梵語菩提,華言道。初起大志,造趣所期

3、,名之為發。不依偏權之教,而依圓實中道妙境,名曰真正。菩提即所期之果,妙境即所行之路,心即能行能趣之心也。蓋由中根之人,觀上妙境不悟,須再加發心,於靜心中思惟彼我,痛憫自他,無量劫來沉淪生死,縱發小志,迷菩提心。我今雖知,行猶未備,故依前妙境,發四弘誓。謂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數誓願斷,此二誓,下化眾生也;法門無盡誓願知,佛道無上誓願成,此二誓,上求佛道也。發此誓願,如理思惟,豁然悟理,入凡、聖位,是為發真正菩提心也。7三、善巧安心。善巧安心者,善以法性自安其心也。以法性為所安,以寂照為能安。寂即是止,照即是觀。若信此心但是法性,則起是法性起,滅是法性滅;了其實不起滅,妄謂起滅,如是體達功

4、成,法界俱寂,是名為止。若觀察此心體是無明,無明癡惑,即是法性;無明、法性,本來皆空,空亦不可得。法界洞朗,名之為觀。若離法性無安心處,若離止觀無安心法。由上發心不悟,故用此方便善巧,令心得安也。四、破法遍。破法遍者,謂以三觀能破之法,遍破諸惑也。藏通二教,但用空觀,破見、思惑,不得言遍。別教先以空觀破見、思惑,次以假觀破塵沙惑,後以中觀破無明惑。無明未盡,亦不得言遍。今圓頓教,三觀祗在一心,心空故一空一切空,即諸法皆空,空則三惑俱破也。心假故一假一切假,即諸法皆假,假則三諦皆立也。心中故一中一切中,即諸法皆中,中則無惑不破,無理不顯,故名遍也。若上善巧安心,惑破理顯,不俟更破。由未安故,

5、故須此破法遍也。五、識通塞。7通即通達,謂菩提、涅槃、六度等法,其性虛通,而能顯發實相之理,皆名為通。塞即蔽塞,謂生死、煩惱、六蔽等法,其性昏暗,以能蔽塞實相之理,不能顯發,皆名為塞。若一概言之,如前破法遍中所破諸惑為塞,能破之法為通。若別途言之,於能破觀法復起愛著,亦名為塞。所謂於通起塞。此塞須破,於塞得通,此通須護,但破塞存通。如除膜養珠,破賊護將。由上破法遍中,修之未悟,復恐於通起塞,於塞無通,所以立此通塞一門,撿彼破法遍,令於塞得通,於通無塞,故名識通塞也。六、道品調適。7道即能通之義。品類不同,故名道品。謂三十七道品,而能通至涅槃也。調適者,調謂調停,亦調試也。適,當也、宜也。從

6、別言之,故有三十七品;若從總而言,此三十七品,不出戒定慧。即是以戒定慧而調適也。若修四念處,能生正勤,正勤發如意足,如意足生五根,五根生五力,五力生七覺,七覺入八正道,是為調停適當也。若隨人根性,於諸道品,何者相應,可以入理,是為調試適宜也。當知道品即四諦之道諦也。今依圓教,無作四諦,三十七品成於一心三觀也。於上破法遍及識通塞,若不以道品調適,何能疾與真法相應。故大論云:三十七品是行道法,修道之人,若欲破惑入理,必須此道品調適也。七、對治助開。對即對待,治即攻治。謂行人正修觀時,忽或邪倒心起,障於正行,不能前進。隨所著心,須以相應之法而對破之。著心既息,則正行可進,實理可顯。如世醫治病之術

7、,藥必對病而用。其患冷病者,必以熱藥治之;患熱病者,必以冷藥治之;患不冷不熱者,必以溫和之藥治之。藥力若效,其病即愈。病既愈已,身即安康。今論對治之法,亦猶是也。而言助開者,蓋由邪倒之心,障蔽正行,而使解脫之門不開。7今修此對治助道之法,助於正觀之行,開彼解脫之門,故名對治助開。試就六蔽六度言之:若人修上道品調適,解脫不開,而慳貪忽起,激動觀心,於身命財守護保著,當用捨施之法而對治之。若破戒心起,乖違淨禁,當確持戒律而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