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600806
大小:56.24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11-15
《摩诃止观的实践方法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摩訶止觀》的實踐方法探究華梵大學哲學系杜保瑞《摩訶止觀》體系龐大,是智者大師晚期對修行法門的集大成之作,書中所涉佛學基本知識眾多,本文僅就作者所關切的若干實踐方法的問題及實踐方法所關涉的教理知識作探討。下分九節。一、三種「止J的知識意義之分析《摩訶止觀》爲智者門人灌頂筆錄成書,灌頂於<卷一〉<序言〉中指出智者於慧思處習得三種「大乘止觀法門」,並爲整理簡述,此三種「止觀」的知識表述方式實即天台學理論表述之特殊形式,以下簡述之,並提出對於這三種「止觀」的知識意義的若干討論:天台傳南岳三種止觀:一漸次
2、,二不定,三圓頓。皆是大乘,俱緣實相,同名止觀O漸則初淺後深,如彼梯蹬。不定前後更互,如金剛寶置之日中。圓頓初後不二,如通者騰空。為三根性,說三法門,引三譬喻。略說竟,更廣說。漸初亦知實相。實相難解,漸次易行。先修歸戒,翻邪向正。止火血刀,達三善道。次修禪定,止欲散網。達色無色定道。次修無漏,止三界獄,達涅槃道。次修慈悲,止於自證,達菩薩道。後修實相,止二邊偏,達常住道。是為初淺後深,漸次止觀相。不定者,無別階位,約前漸後頓,更前更後,互淺互深,或事或理。或指名不定止圓頓者,初緣實相,造境即中,無
3、不真實。繫緣法界,一念法界。一色一香,無非中道。己界及佛界、眾生界亦然。陰入皆如,無苦可捨;無明塵勞,即是菩提,無集可斷;邊邪皆中正,無道可修;生死即涅證。無苦無集,故無世間;無道無滅,故無出世間。純一實相,實相外更無別法。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觀。雖言初後,無二無別。是名(<卷一>)灌頂提出之天台學的「漸次止觀」、「不定止觀」、「圓頓止觀」三種修行方法的知識系統,此三種止觀在知識的內容上,其實也是反應出了基本哲學問題意識的差別,「漸次止觀」從知識的提供上由淺入深,對於修行證果的境界由低至高,突
4、顯了由宇宙論的進路以言說功夫的特色。「不定止觀」對於修行法門的提出,強調不限於任何特定進路,其實正是針對本體的把握,因此正是本體論進路的功夫型態。「圓頓止觀」總萬境於一,實是功夫已有成就之境界展現的狀態。所以,三種止觀實非不同型態之止觀知識架構,而是對於止觀實踐功夫進程上針對修行主體自身的不同境界的知識呈現型態,三種止觀其實同用於一人身上。「漸次止觀」是從工夫初入至最高境界之所有階段性法門的知識意義之說明,因此當然需要在修行階次上就修行者自身不同的主體知能狀態作逐步升進的知識說明,這些不同的修證階
5、次的知識展現即是建立在宇宙論知識的基礎上的說明,所謂宇宙論知識即是對於一切存有者的主體知能狀態作現象描述時的知識提供,現象的描述是在客觀的知識上進行的,儘其可能地舖陳現象的知識以展現修行者在主體身心知能變化的種種階次,因此我們說這種說明階次的「漸次止觀」即是由宇宙論知識以爲功夫描述進路的修行知識系統。如其言:「先修歸戒達三善道次修禪定達色無色定道次修無漏達涅槃道次修慈悲達菩薩道次修實相達常住道。」所以這是一個理論上的進程,而未必是真實的修證實況記錄'真實的實踐實況是任運自在隨心而轉的'因此即進入「
6、不定止以上引文錄自《中華電子佛典線上藏經閣》hMp:〃ccbs.n(u.edu.(w/cbela/resul”index.h(m觀」之知識架構。「不定止觀」其實是在「漸次止觀」的知識背景上提出直接在進行修行活動的實踐者的自由運用觀點,此一自由運用之所以可能,實爲當實踐者以實相爲嶄向進行修證功夫時,功夫之操作實爲實踐者自心之自作解脫的進程,此一進程可無言語可說,轉爲止觀知識架構以爲證說時實隨手取來皆可言說,唯一真實實況即是主體境界的升進歷程而已,主體有別,升進實況不一,知識描述的進程亦不依任何解說架
7、構而進行,一切進程只以主體當下的身心狀態爲進度,故言止言觀皆不依定法,故言「不定止觀」。「不定止觀」是主體的功夫活動的不依定法切實實踐的功夫實況,當功夫依循至成就境界時,那乂是止觀知識架構的另一番景象,此即進入「圓頓止觀」之問題意識了。「圓頓止觀」實是在證悟境界的狀態描寫,修證者已臻悟境圓融,觸事皆道,以其觸處皆是如法,即此如法之態說有止觀,實無止觀,是爲「圓頓止觀」。依上所述,爲未學者說修行法要即爲「漸次止觀」之知識提供,就進修者之修行狀態之描寫即「不定止觀」之依宗旨掌握而任運自在'對已證者之境
8、界狀態描寫即「圓頓止觀」之展現無礙。故而「圓頓止觀」非修行法要'「圓頓止觀」是一已證者之境界展現'對於未證者而言'「漸次止觀」是修行法要的知識說明'是修證者由粗入細的階次進階歷程之展示架構,然而此一架構實只是一知識架構,卻尙未真正實踐修行,真修行法要者實「不定止觀」,「不定止觀」實真修證途中之進程實況'故其言:「爲三根性'說三法門。」二、「五略」教具的理論意義《摩訶止觀》架構大分十部分,分別爲「大意、釋名、體相、攝法、偏圓、方便、正修、果報、起教、旨歸」這十部分的內容在其述「大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