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高一地理期末模拟卷01(全解全析)(湘教版2019).docx

2023-2024学年高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高一地理期末模拟卷01(全解全析)(湘教版2019).docx

ID:83606024

大小:5.08 MB

页数:14页

时间:2024-09-02

上传者:老李
2023-2024学年高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高一地理期末模拟卷01(全解全析)(湘教版2019).docx_第1页
2023-2024学年高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高一地理期末模拟卷01(全解全析)(湘教版2019).docx_第2页
2023-2024学年高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高一地理期末模拟卷01(全解全析)(湘教版2019).docx_第3页
2023-2024学年高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高一地理期末模拟卷01(全解全析)(湘教版2019).docx_第4页
2023-2024学年高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高一地理期末模拟卷01(全解全析)(湘教版2019).docx_第5页
2023-2024学年高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高一地理期末模拟卷01(全解全析)(湘教版2019).docx_第6页
2023-2024学年高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高一地理期末模拟卷01(全解全析)(湘教版2019).docx_第7页
2023-2024学年高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高一地理期末模拟卷01(全解全析)(湘教版2019).docx_第8页
2023-2024学年高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高一地理期末模拟卷01(全解全析)(湘教版2019).docx_第9页
2023-2024学年高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高一地理期末模拟卷01(全解全析)(湘教版2019).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高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高一地理期末模拟卷01(全解全析)(湘教版2019).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卷(湘教版2019)01卷·全解全析地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必修第一册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蓝月亮”应属于()A行星B.恒星C.卫星D.彗星2.据图可知,“蓝月亮”上的光照来自()A.太阳B.地球C.行星D.恒星【答案】1.C2.D【解析】1.读图可知,“蓝月亮”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应是卫星,C正确;行星、彗星绕恒星运行,ABD错误。故选C。 2.读图可知,“蓝月亮”绕行星运行,行星绕恒星运行,恒星能发出光和热,行星和卫星不能发光发热,但是可以反射来自恒星的光线,所以“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恒星,D正确、B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蓝月亮”上的光照不太可能来自太阳,A错误。故选D。太阳对地球产生巨大的影响,人类也不断地探索着太阳。左图是太阳大气层局部结构示意图,右图为2023年4月21日~24日地球地磁活动水平(Kp指数)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太阳能间接为我们提供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②大气运动、水循环、生命活动、地壳运动也离不开太阳能③太阳辐射直接为我们提供了清洁的光、热资源④太阳辐射是产生美丽极光的主要原因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图3中甲乙丙代表的大气层及其对应的太阳活动分别是(   )A.甲层是光球层,Q代表耀斑B.乙层是色球层,N代表耀斑C.乙层是色球层,M代表黑子D.丙层是日冕层,P代表日珥5.此次特大地磁暴发生时(   )①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②全球洪涝灾害更加频繁③小王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④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3.A4.B5.D【解析】3 .太阳能间接为我们提供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①正确;大气运动、水循环、生命活动也离不开太阳能,地壳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②错误;太阳辐射直接为我们提供了清洁的光、热资源,③正确;极光是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产生的,与太阳辐射无关,④错误;故选A。4.读图可知,甲为光球层,Q代表黑子,A错误;乙为色球层,N代表耀斑,B正确;乙层是色球层,M代表日珥,C错误;丙为日冕层,P代表太阳风,D错误;故选B。5.此次特大地磁暴发生时说明太阳活动强烈,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的产生是因地球公转形成的,与太阳活动无关,①错误;太阳活动会影响降水,但不会使全球洪涝灾害更加频繁,②错误;磁暴发生时,小王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③正确;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④正确;故选D。2023年9月6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中科院研究所在福建首次发现的“奇异福建龙”化石相关内容。据研究,该物种距今约1.5亿年到1.48亿年。如图为“奇异福建龙”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该物种生存的地质年代属于(   )A.太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7.下列关于该物种生存年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鱼类向两栖类进化B.蕨类植物非常繁盛C.我国东北、华北成陆D.爬行类向鸟类发展【答案】6.C7.D【解析】6.图中为恐龙的一种,再结合材料“该物种距今约1.5亿年到1.48亿年。”推算应为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7.由上题可知,该物种生存年代为中生代,爬行类的一支向鸟类发展,D选项正确;鱼类向两栖类进化、蕨类植物非常繁盛和我国东北、华北成陆均为古生代的现象,ABC选项错误。所以选D。2023年10月18日,我国某市气象局发布未来5天的天气情况(如下表所示),并预报近日局部地区将会有轻微霜冻出现,提醒市民早晚外出要注意保暖。完成下面小题。日期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天气状况晴 晴转多云多云间阴晴间多云多云转晴3~18℃8℃~20℃13℃~19℃10℃~22℃7℃~19℃南风3~4级南风3~4级南风3~4级南转北风3~4级北风3~4级8.可能出现轻微霜冻的时间是(   )A.19日凌晨B.20日傍晚C.22日凌晨D.23日傍晚9.上述时间可能出现轻微霜冻的原因是(   )A.大气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弱B.大气吸收作用弱,气温低C.地面辐射弱,大气削弱作用强D.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答案】8.A9.D【解析】8.从图中信息可知,19日该地最低温度仅3℃,是19~23日中最低气温最低的一天;且19日为晴天,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容易出现霜冻,故可能出现轻微霜冻的时间是19日凌晨,选项中其他时间段温度都较高,不易形成霜冻。A正确,BCD错误。故选A。9.从图中信息可知,19日该地为晴朗天气,夜晚少云,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作用弱,夜间地面降温速度快,气温低,D正确;与大气削弱作用、大气吸收作用、地面辐射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风塔是一种具有通风降温的古老建筑物(左图a)。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清凉。右图为“风塔”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0.室内大厅水池的作用主要是(   )A.美观居室B.用作热源C.作为冷源D.用于集雨11.该建筑的气流在(   )A.大厅内四散,风塔中上升B.大厅内聚集、风塔中下沉C.大厅内聚集、风塔中上升D.大厅内四散、风塔中下沉12.该建筑能通风降温,所利用的地理原理是(   ) A.地震波B.温室效应C.水循环D.热力环流【答案】10.C11.D12.D【解析】10.根据材料信息“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清凉”可知,室内大厅水池比热容较小,升温较慢,作为冷源为各个房间提供冷空气,C正确,B错误;不是为了美观,A错误;该地降水较少,室内水池不能用于收集雨水,D错误。所以选C。11.根据材料“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可知,水的比热容较大,使周围气温降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则“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为了室外空气流入“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辐合下沉,在大厅内向四周辐散,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12.据上分析可知,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的比热容较大,夏季水池的水比屋外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飘散到各个房间,利用的是热力环游的原理,D正确;没有利用地震波、温室效应和水循环的原理,ABC错误。所以选D。洲地,一种典型的流水地貌形态。《说文解字》称:“水中可居日州(洲)。”在江河中的沙洲,便是水流冲积河道、河口所形成的出露水面的成型泥沙淤积体。下图为长江下游某河段江心洲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图示河段有利于沙洲形成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A.下游河道狭窄B.地势低平,流速慢C.水位季节变化小,侵蚀弱D.河道弯曲14.图示沙洲近年来面积有减小的趋势,主要原因可能有(   )①上游修建水库②流域降水量减少③上游植树造林④人们在沙洲上挖沙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答案】13.C14.A【解析】1 3.沙洲是因为泥沙淤积形成,河道弯曲,加上地势低平,使得流速慢,有利于泥沙淤积;其次,下游河道窄导致上游地区流速减慢,利于淤积;地处长江下游,为季风气候,水位季节变化大。ABD正确,C错。故选C。14.沙洲面积减小可能是长江上游流域植树造林进行水土流失治理或上游水库拦水拦沙,使来沙量减少,①③正确。流域降水量一般不会发生太大变化,②错。近年来在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人们在沙洲上挖沙破坏沙洲的可能性不大,④错。故选A。(2023上·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一校联考期中)下左图地区地貌景观一般会历经右图所示的四个演变阶段。完成下面小题。15.左图所示地区最可能位于(   )A.东北地区B.长江下游地区C.西北地区D.云贵高原16.目前左图地貌所处的演变阶段是右图中的(   )A.渗穴期B.洼盆期C.锥丘期D.残丘期17.形成左图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海浪侵蚀作用B.流水溶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答案】15.D16.C17.B【解析】15.读左图可知,图示地貌景观是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云贵高原分布广泛,D正确,ABC错误。故选D。16.读左图可知,既有地上喀斯特也有地下喀斯特,峰林林立,呈锥形,与第Ⅲ时期锥丘期相同,C正确;第Ⅰ时期是刚开始溶蚀的时候,尚未发育喀斯特地貌,A错误;第Ⅱ时期没有广泛发育峰林,B错误;第Ⅳ时期地表完全被溶蚀,D错误。故选C。17.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流水溶蚀作用导致的,B正确;海浪侵蚀作用发生在沿海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发生在干旱地区,冰川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高海拔、高纬度地区,ACD错误。故选B。2023年4月6日,我国第39次南极科考圆满完成。左图为“雪龙2”号科考船部分时段航线示意图。右图为不同纬度海水盐度随深度变化规律图。完成下面小题。 18.科考船途经海域表层水温变化大致是()A.一直升高B.先升后降C.先降后升D.一直降低19.甲、乙、丙海域盐度随水深变化规律依次对应的曲线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①②D.③②①【答案】18.B19.D【解析】18.海水温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科考船路径呈现出:从极地地区到赤道地区再到亚热带地区,途经海域表层水温变化大致是先升后降,B正确,ACD错误。故选B。19.结合所学知识,表层海水盐度变化规律表现出从副热带海区向赤道、极地海区下降,丙处在副热带海区,表层海水盐度最大,①表示丙海域;甲处在极地海区,表层海水盐度最小,③表示甲海域;低纬度海区盐度处在中间,②表示乙海域,所以甲、乙、丙海域盐度随水深变化规律依次对应的曲线是③②①,D正确,ABC错误。故选D。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读“杭州湾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0.下列与钱塘江大潮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A.河口形状B.夏季风C.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D.海水盐度21 .下图是“太阳、地球、月球运动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当钱塘江出现大潮时,月球可能位于(   )A.甲、乙位置B.丙、丁位置C.甲、丙位置D.乙、丁位置【答案】20.D21.C【解析】20.钱塘江大潮的成因主要从天时、地利、风势三方面分析。天时: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太阳、地球、月球几乎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C有关,不符合题意;地利:钱塘江口呈喇叭形,逆江而上,河道越来越窄,涨潮时大量海水涌入狭窄的河道,水体积涌,后浪与前浪层层相叠,使潮水增大,A有关,不符合题意;风势:此时江浙一带盛行东南季风,风向与潮水运动方向一致,助长了潮势,B有关,不符合题意;与海水盐度无关,D无关,符合题意。故选D。21.当太阳、月球和地球位于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引潮力和太阳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形成大潮,甲、丙位置正确;当日、地和地、月连线垂直时,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部分引力会被抵消,海面的涨落差距小,形成小潮,乙、丁错误。甲、丙正确,故选C。土壤在垂直方向上的物质组成和颜色各异,不同地区间也存在水平差异。下图“为土壤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土壤剖面结构图中字母O代表()A.腐殖质层B.淀积层C.母岩层D.母质层23.下列关于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土壤肥力是自然形成的,无论如何利用都不会损耗其肥力 B.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多,其土壤的有机含量一般高于草原C.南方水稻土形成与人类长期的耕种和培育无关D.壤土兼有砂土和黏土的特点,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答案】22.A23.D【解析】22.O层是森林土壤中由枯枝落叶形成的、未分解或有不同程度分解的有机物质层,也叫腐殖质层。A层是受生物气候或人类活动影响形成的有机质积累和物质淋溶表层。有机质含量高,颜色较暗黑。B层是硅酸盐粘粒、氧化铁、氧化铝、碳酸盐、其他盐类和腐殖质等物质聚积的淀积层。C层是位于B层或A层(在无B层时)之下的母质层。R层即基岩,或称母岩。虽非土壤发生层,但却是土壤剖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形成的基础,A正确,BCD错误;故选A。23.土壤肥力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是人类长期培育的,不合理利用会导致肥力下降,A错误;因为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树木的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不多,主要以落叶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地表,因此森林土壤的有机含量一般低于草原,B错误;南方水稻土的形成与人类长期的耕种和培育有关,C错误;壤土兼有砂土和黏土的特点,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D正确。故选D。下图为“世界某区域荒漠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24.推测图示植被的生长环境是(   )A.冷干B.冻融C.多风D.暖干25.为适应自然环境,有的荒漠植物茎叶覆盖白色茸毛以(   )A.减少蒸腾B.抵抗灼热C.储藏水分D.排泄体盐【答案】24.D25.B【解析】2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景观为荒漠景观,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有沙丘分布,说明该地应为热带或温带沙漠,图中没有积雪冰川,可推测其植被生长环境可能是暖干,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25.荒漠植物茎叶覆盖白色茸毛,能够减少到达叶片表面的太阳辐射,禁锢叶片表面空气,减少与周围空气之间的热量交换,能够起到抵抗灼热的作用,降低高温时叶片的温度,B正确;对于减少蒸腾的影响不大,A错误;绒毛不能储藏水分,也不能排泄盐分,荒漠环境植物主要是适应干旱环境,盐度高的水域中的植物一般能排泄盐分,CD错误。所以选B。第Ⅱ卷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2023“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由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组织展开,科考队将完成极高海拔气象站技术升级、雪冰样品采集、冰芯钻取、岩石样品采集等十多项既定的科考任务。2023年5月23日12时30分许,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科考登顶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左图为本次科考登顶路线示意图,右图示意大本营附近地表物质。(1)观察左图,列举两例冰川侵蚀地貌。(4分)(2)据右图,描述大本营附近地表物质的特点。(2分)(3)撰写两项本次科考活动的科研课题。(4分)【答案】(1)角峰、刃脊、U形谷、冰斗。(4分)(2)大小不一,棱角分明。(2分)(3)全球气候变暖、珠峰高度变化、珠峰地区环境变化、高海拔地区人体生理反应等。(4分)【分析】本大题以珠峰攀登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冰川地貌、外力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据图判断可知,珠峰主峰较为尖锐,属于角峰;珠峰两侧的山脊显得较为锋利,属于刃脊;图中大本营所处于山谷之中,该山谷相对宽阔,两侧呈“U”形,是冰川侵蚀形成的“U”形谷;图中多处山体出现了较大的凹陷,部分凹陷有冰川覆盖,山体凹陷处属于冰斗。(2)据图可知,大本营附近的地表岩石受是到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堆积物,没有明显的分选性,具有大小不一、棱角分明的特点。(3)本次科考活动的科研课题应该符合科考活动的主题,应与珠峰附近的自然环境、科学研究方面有关。例如:全球气候变暖会使珠峰附近的冰川融化加剧,故可以以全球气候变暖对珠峰的影响作为课题;由于珠峰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地壳碰撞挤压,所以珠峰的高度仍处在变化之中,故可以以珠峰高度的变化作为课题;由于攀登珠峰的人流量越来越多,产生了较多的垃圾并且随意丢弃,对珠峰地区环境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故可以以珠峰地区环境变化作为课题;由于珠峰海拔极高,人类到该地区会产生严重的高原反应,故可以以研究高海拔地区人体生理反应作为课题。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2022年1月15日,太平洋岛国汤加发生一次猛烈的海底火山爆发,喷出的巨量气体(水蒸气、二氧化硫、硫化氢为主,也含有二氧化碳)和烟尘从海里直冲云霄,引发的海啸抵达了整个太平洋沿岸地区(图)。是近3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具有强度高、能量大、气柱高(可达平流层中部)的特点。2023年6~9月,美国、日本和欧洲多国遭遇热浪,多地气温屡创新高。有气候专家认为,去年初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火山喷发可能要负一部分责任——与以往大型火山喷发不同,这座海底火山将大量水蒸气送入大气平流层,相当于给地球加了一个促进吸收热量的盖子。(1)说明汤加火山喷发出的烟尘在地表依次经过的地球圈层。(3分)(2)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火山喷发对降低大气温度的主要过程。(6分)(3)结合所学,分析汤加火山喷发对全球持续高温天气的影响。(6分)【答案】(1)大气圈;水圈;岩石圈(3分)(2)火山喷发后,大量烟尘漂浮到对流层顶部和平流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加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地面增温幅度降低;地面辐射减弱,导致大气温度降低。(6分) (3)汤加火山喷发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和水汽含量增加;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加,气温升高;大气逆辐射作用加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加强,导致高温天气变多。(6分)【分析】本题以汤加的海底火山爆发和美国、日本和欧洲多国遭遇热浪的相关知识为载体,主要涉及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受热过程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详解】(1)火山喷发出的烟尘首先进入大气圈,之后进入水圈,最后到达岩石圈表面。(2)大气的受热过程包括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根据所学知识,火山喷发后,大量烟尘漂浮到对流层顶部和平流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加强;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地面增温幅度降低,地面辐射减弱;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由于地面辐射减弱,导致大气温度降低。(3)大气的受热过程包括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根据所学知识,汤加火山喷发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和水汽含量增加,而地面辐射主要被大所中的温室气体和水汽吸收,所以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加,气温升高;由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逆辐射作用加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加强,导致高温天气变多。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墨西哥湾暖流是世界大洋中最强大的暖流,对流经海域盐度以及沿岸地区的自然环境有重要影响。下图为墨西哥湾暖流示意图。(1)指出墨西哥湾暖流流经海域与其两侧海域海水盐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6分)(2)请从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和航海角度说明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6分)【答案】(1)差异:墨西哥湾暖流流经海域盐度较高。原因:暖流流经的海域海水温度较高,盐分溶解量较大;海水温度较高,使海水的蒸发量较大,盐度较高。(6分)(2)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暖流使流经海域海水温度较高,利于海洋生物生长;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省时间和燃料,逆洋流航行速度减慢。(6分)【分析】本题以墨西哥湾暖流为材料,涉及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难度一般。(1) 结合所学可知,暖流流经的地区海水盐度偏高,故墨西哥湾暖流流经海域比其两侧海域海水盐度要高。海水的盐度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而墨西哥湾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温度偏高,首先温度会影响海水的溶解度,温度越高,能够溶解的盐分越多,海水盐度越大;其次暖流对流经海区的增温会加剧海水的蒸发,导致盐度进一步升高。(2)结合所学可知,从气候角度来说,暖流流经的地区会沿岸气候会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故墨西哥湾流经的北美东部,温度较高,降水增多;从海洋生物角度来说,墨西哥湾暖流会使流经海域海水温度较高,利于海洋生物生长;从航海的角度来说,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省时间和燃料,逆洋流航行速度减慢,读图可知,若需要从北美东部航船至欧洲西部,则为顺流航行,速度快,反之速度慢。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望天树是生长在中国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特有珍稀树种,别名擎天树,高40—60米,胸径60—150厘米,仅树冠就可以延伸达几十米。下图为望天树的板状根。(1)热带雨林植物种类____(多/少),群落结构____(复杂/简单);外貌____(有/无)明显的季相变化;植物除板状根外还有特殊的____现象。(4分)(2)说明望天树为什么长的高大。(6分)(3)为适应环境望天树进化出了板状根,试分析原因。(3分)【答案】(1)多复杂无茎花、滴水叶尖、大叶片、附生绞杀等。(4分)(2)占据上层,争取更多光照;气候雨热充足,植物生长旺盛;高大树冠遮挡阳光,抑制下层植物生存竞争。(6分)(3)气候高温多雨,土壤中的水分近于饱和,板状根出露地表利于根系的呼吸;望天树树干、树冠庞大,板状根能强有力地支撑树体;雨林土壤贫瘠,有机质集中于表层,板状根增大接触地表面积,更好地吸收营养。(3分)【分析】本大题以望天树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植被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1)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温度高,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群落结构复杂,外貌无明显的季相变化;由于植被之间争夺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植物除板状根外还有特殊的茎花、滴水叶尖、大叶片、附生绞杀等现象。(2) 望天树是一种喜光植物,它们通过长高来争取更多的阳光照射。望天树一般分布在气候雨热充足的地区,这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随着望天树的生长,其树冠也逐渐扩展,形成广阔的树冠层。这样的树冠可以遮挡部分阳光,导致森林的下层光线相对较弱。较弱的光线条件使得其他低矮的植物难以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从而限制了它们的生长和竞争,进一步促使望天树长得更高大。(3)望天树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等高温多雨的地区,这样的环境导致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较高,土壤接近饱和状态。能够出露地表,这有利于根系进行气体交换,促进根系的呼吸。望天树是高大的乔木,其树干和树冠庞大沉重。板状根生长在地表附近,可以较好地分布在土壤表层,形成强大的支撑网络。这样的结构可以增强根系对树干和树冠的支撑作用,保持树体的稳定性,使树木能够抵御风力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热带雨林的土壤通常较为贫瘠,有机质集中在表层。板状根具有宽阔的平面结构,增大了根系接触地表的面积。这使得望天树的根系更好地吸收水分和营养,从而适应营养贫瘠的土壤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