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预测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考试版)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预测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考试版)

ID:82600834

大小:4.84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2-10-28

上传者:老李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预测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考试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预测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考试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预测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考试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预测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考试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预测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考试版)_第5页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预测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考试版)_第6页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预测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考试版)_第7页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预测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考试版)_第8页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预测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考试版)_第9页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预测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考试版)_第10页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预测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考试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模拟预测卷地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2019鲁教版必修一第一、二单元。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将其选出涂在答题卡上。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太阳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下图为日全食时拍摄的“贝利珠”(日全食刚开始或开始结束时,虽然月球将太阳遮掩住,但由于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日光仍可透过凹处发射出来,形成类似珍珠的明亮光点。)。完成1—2题。1.图中“贝利珠”所在太阳大气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     )A.黑子B.耀斑C.太阳风D.极光2.地球上也能看到太阳被其他行星遮住的天文现象,此类行星有(     )A.火星、木星B.水星、金星C.土星、天王星D.水星、火星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A.总体比较寒冷B.总体比较湿润C.冷暖干湿交替D.温暖干旱明显4.在图示甲时期(   )A.被子植物繁盛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C.海平面高于现代D.哺乳动物繁盛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完成5—6题。5.根据图中化石,判断动物的演化过程是(   )A.海洋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6.在该地某地层中发现了由大量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则该岩石沉积的环境最可能是(   )A.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B.寒冷干燥的寒带荒漠C.湿热茂密的森林地区D.河湖众多的温带平原2018年9月28日18时02分在印度尼西亚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10月3日,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上索普坦火山爆发,火山灰直冲4千米高空。据此完成7—9题。

27.地震发生时,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中的游鱼,都能感受到(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纵波,上下颠簸D.横波,左右摇晃8.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9.岩石圈位于(     )A.③的顶部B.②的全部C.①和②的全部D.①的全部和②的顶部下图为云南省元阳梯田景观图。读图,完成10—13题。10.图中包含的地球圈层有(   )A.水圈、生物圈B.水圈、岩石圈、生物圈C.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11.图中各圈层(   )A.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都是独立发展变化的C.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D.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12.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B.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C.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D.岩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

313.联系各圈层,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能源来源主要是(   )A.太阳辐射B.岩浆活动C.热力环流D.水循环14.闵敏同学拍摄的上海(31°N,121°E)地区日落照片,显示拍照时间是18点51分。结合上海太阳运动轨迹示意图,可知拍照当天太阳落下的方向是(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正西方向D.西南方向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5—17题15.影响图中①的强弱的因素有(     )A.纬度差异B.大气密度C.经度差异D.海拔高度16.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实现反季节蔬菜种植,利用的辐射主要是(     )A.①B.②C.③D.④17.图中a,体现了大气的(     )A.保温作用B.削弱作用C.受热过程D.放热过程咸海是位于中亚的咸水湖,水源补充主要依赖阿姆河和锡尔河,后因人类过度利用,导致湖面水位下降、面积急剧减小,湖水盐度增高,多种鱼类灭绝,植物遭到破坏。下图为未缩减前的咸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完成18—19题。

418.流入咸海的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大气降水B.冰雪融水C.地下水D.高原湖泊水19.下列关于咸海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参与海陆间循环B.为附近居民提供淡水资源C.参与陆地内循环D.促使周边水资源不断更新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完成下面小题。20.有关下列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亚地区:环节①的水量7月份较小B.南亚地区:环节②的水量1月份较大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的水量7月份较小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的水量1月份较小下图为布纹球(图1)和王莲(图2)的两种植物图。布纹球原产南非开普干旱地区。属于多浆植物,植株小球形,直径8-12厘米,棱缘上有褐色小钝齿。王莲,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生长发育。拥有巨型奇特似盘的叶片,浮于水面,可承重六七十公斤而不下沉,十分壮观。读图,完成21—22题。

521.从形态特征推测,布纹球比王莲(   )A.叶片更肥厚,有蜡质B.叶片面积大,多肉质C.根系不发达,可移动D.根系多孔隙,可呼吸22.王莲原产区的植被特征是(   )A.单一树种组成,群落结构简单B.植被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C.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D.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第二卷一、综合题(56分)23.读“太阳系的局部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从目前太阳内部核聚变的速率来看,太阳正处于稳定的壮年期。(1)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行星的名称。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4分)(2)根据图中信息,简述地球普通性的证据。(2分)(3)根据图文信息,简述地球特殊性的形成条件。(2分)(4)从地球历史的角度,地球上高级智慧生命主要出现在____代____纪,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2分)24.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地理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共26分)

6(1)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____星(填行星名称)的公转轨道,有生命存在宜居范围在________(填数字)公转轨道附近,图示反映其存在生命的条件是________。按运动特征来看,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公转运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2)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曲线②③之间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并说明其对地球的影响________。(3)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鹦鹉螺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____代,在此之前的地质年代是重要的________时期,在此之后的地质年代末期________灭绝(填动物)。25.读图1“大气垂直分层”图和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图1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________层,原因是________。(2分)(2)图1中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____层,原因是________。(2分)(3)如今,低碳生活逐渐在我国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显、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可以使(     )(读图2选择填空)。(1分)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减弱

7(4)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________(填图2中数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________(填图2中数字)增强,大气对地面的________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3分)(5)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在那里,人们为什么感觉“头上热滚滚,脚下冷飕飕”?(3分)(6)请你运用图示原理解释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3分)(7)简析在新疆建设大型光伏电站,开发利用太阳能的有利条件。(3分)(8)“蜀犬吠日”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简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3分)

8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中考模拟预测卷高一地理全解全析一、选择题答案(每题2分,共44分)1234567891011ABDBBACADDC1213141516171819202122CABADBBCCAC1.A2.B3.D   4.B5.B    6.A7.C8.A9.D10.D    11.C    12.C    13.A14.B15.A16.D17.B18.B   19.C20.C21.A    22.C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太阳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下图为日全食时拍摄的“贝利珠”(日全食刚开始或开始结束时,虽然月球将太阳遮掩住,但由于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日光仍可透过凹处发射出来,形成类似珍珠的明亮光点。)。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贝利珠”所在太阳大气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     )A.黑子B.耀斑C.太阳风D.极光2.地球上也能看到太阳被其他行星遮住的天文现象,此类行星有(     )A.火星、木星B.水星、金星C.土星、天王星D.水星、火星【答案】1.A2.B【解析】1.“贝利珠”能发出耀眼的光芒,表明在太阳的光球层,该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黑子,A正确。耀斑出现在色球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极光不是太阳活动,B、C、D错误。故选A。2.根据所学知识以及材料分析,能与太阳、地球排成一条线,且位置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行星也能遮住太阳光。根据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位置,可知,轨道在地球轨道内部的水星和金星,可以遮住太阳光,其他行星不可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司

9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能与太阳、地球排成一条线,且位置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行星也能遮住太阳光。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A.总体比较寒冷B.总体比较湿润C.冷暖干湿交替D.温暖干旱明显4.在图示甲时期(   )A.被子植物繁盛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C.海平面高于现代D.哺乳动物繁盛【答案】3.D   4.B【分析】3.恐龙繁盛时期为中生代,中生代是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的时代,是恐龙的繁盛年代,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恐龙时代,据图示可知,此时气温比全球平均气温高,降水比全球平均降水少,因此气候特征为温暖干旱时期,故D正确,A、B、C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4.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被子植被繁盛的时代是新生代,故A错误;结合图示可知,甲时期温度较低,降水较多,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故B正确;甲时期温度比现代低,冰川融化少,海平面低于现代,故C错误;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没哺乳动物,被子植物繁盛,哺乳动物出现,人类出现是新生代,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点睛】太古代——地壳活动剧烈,地球上只有海洋。有类似蛋白质的有机质。元古代——出现陆地,有藻类等低等生物,原始生命开始。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脊椎动物出现,如鱼类、两栖类。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中生代——爬行类、鸟类出现,如:恐龙、始祖鸟等,也是重要造煤时期。新生代——被子植物繁盛,哺乳动物出现,人类出现。板足鲎是一种节肢动物,形似蝎子,故俗称海蝎,是距今约4.3亿年的“明星动物”,在海洋、淡水、陆地等生态环境中均占有一席之地。混翅鲎是板足鲎目下的一个科级分类单元。2021年9月29日,据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进展披露,该研究所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所和博物馆,报道了来自华南地区的混翅鲎一新属新种:秀山恐鲎。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完成下面小题。司

105.根据图中化石,判断动物的演化过程是(   )A.海洋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6.在该地某地层中发现了由大量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则该岩石沉积的环境最可能是(   )A.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B.寒冷干燥的寒带荒漠C.湿热茂密的森林地区D.河湖众多的温带平原【答案】5.B    6.A【解析】5.图中含三叶虫化石形成年代最早,该岩层两侧为含鱼类化石岩层,其形成年代次之;含鱼类化石岩层两侧为含裸子植物化石岩层,含裸子植物化石岩层两侧为含恐龙化石岩层,相比而言,其形成年代较晚。由此判断动物的演化过程为海洋无脊椎动物(以三叶虫为代表)→脊椎动物(以鱼类为代表)→爬行动物(以恐龙为代表),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6.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珊瑚礁是珊瑚虫骨骼遗体堆积形成,而珊瑚虫生长于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所以该岩石沉积的环境最可能是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脊椎动物的演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水中的演化,从水中到陆地的演化,两栖类、爬行类的演化,鸟类和哺乳类的演化。2018年9月28日18时02分在印度尼西亚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10月3日,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上索普坦火山爆发,火山灰直冲4千米高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地震发生时,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中的游鱼,都能感受到(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纵波,上下颠簸D.横波,左右摇晃司

118.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9.岩石圈位于(     )A.③的顶部B.②的全部C.①和②的全部D.①的全部和②的顶部【答案】7.C8.A9.D【解析】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在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中传播,引起物体的上下颠簸;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引起物体的左右摇晃。因此地震发生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中的游鱼,都能感受到的是纵波,引起上下颠簸,飞鸟和游鱼无法感受到横波。故选C。8.图中①圈层为地壳,②圈层为地幔,③圈层为外核,④圈层为内核;本次地震发生在陆地上,震源深度11千米,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因此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①地壳。故选A。9.岩石圈由①地壳的全部和②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之上的地幔部分)组成。故选D。【点睛】下图为云南省元阳梯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包含的地球圈层有(   )A.水圈、生物圈B.水圈、岩石圈、生物圈C.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11.图中各圈层(   )A.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都是独立发展变化的C.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D.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12.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B.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C.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D.岩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13.联系各圈层,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能源来源主要是(   )A.太阳辐射B.岩浆活动C.热力环流D.水循环【答案】10.D    11.C    12.C    13.A【分析】10.图中包括的事物有岩石、水、生物、大气,包括地球圏层有水圈、岩石圈、生物圏、大气圈,D对,其它选项不全面,ABC错,故选D。11司

12.图中各圏层,只有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A错。各圈层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发展变化的,B错。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对。物质运动的能量除来自太阳辐射外还有重力和地球内能等,D错。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中最薄的层,平均厚度只有17千米;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但其厚薄相差很大;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太阳辐射是地表四大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主要能源来源,太阳辐射将各种能量进行转换,产生水能、太阳能、生物能、矿物能等,而且在太阳辐射的照射下,通过水循环、大气运动等,将物质等进行迁移,A正确,岩浆活动、热力环流、水循环不是能源来源,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有关知识。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14.闵敏同学拍摄的上海(31°N,121°E)地区日落照片,显示拍照时间是18点51分。结合上海太阳运动轨迹示意图,可知拍照当天太阳落下的方向是(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正西方向D.西南方向【答案】14.B【解析】据题意分析,日落时间应该是北京时间,时间是18点51分,一般二分日日落是18点,此日日落在18点51分,说明日落时间较晚,说明此季节昼长夜短,应该是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是东北日出、西北日落,B正确。故选B。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司

1315.影响图中①的强弱的因素有(     )A.纬度差异B.大气密度C.经度差异D.海拔高度16.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实现反季节蔬菜种植,利用的辐射主要是(     )A.①B.②C.③D.④17.图中a,体现了大气的(     )A.保温作用B.削弱作用C.受热过程D.放热过程【答案】15.A16.D17.B【解析】15.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影响此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有纬度差异,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A正确;大气密度、海拔高度和经度差异导致的海陆位置差异不会影响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的强度,影响的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排除BCD;故选A。16.反季节蔬菜种植主要是利用大气的保温作用来实现,对应的是图中的④大气逆辐射,D正确;①太阳辐射和②大气辐射以及③地面辐射均不能起到保温作用,排除ABC,选D。17.图中a,体现了大气削弱作用,使得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表现为吸收、反射和散射,B正确;图中④大气逆辐射体现保温作用,A错误;①太阳辐射体现受热过程,C错误;②大气辐射体现放热过程,D错误;故选B。【点睛】大气受热过程两大过程--(1)地面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2)大气增温:地面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两大作用--(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的补偿作用。咸海是位于中亚的咸水湖,水源补充主要依赖阿姆河和锡尔河,后因人类过度利用,导致湖面水位下降、面积急剧减小,湖水盐度增高,多种鱼类灭绝,植物遭到破坏。下图为未缩减前的咸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8.流入咸海的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大气降水B.冰雪融水C.地下水D.高原湖泊水19.下列关于咸海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参与海陆间循环B.为附近居民提供淡水资源司

14C.参与陆地内循环D.促使周边水资源不断更新【答案】18.B   19.C【分析】18.由图可知,流入咸海的河流主要为阿姆河和锡尔河,两条河流发源于天山,受冰川融水和积雪融水补给,B正确。该区域地处内陆,降水稀少,降水不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A错误。区域内多沙漠,地下水补给水量小,不是该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C错误。阿姆河和锡尔河,两条河流发源于天山山脉西段,材料并无信息表明阿姆河和锡尔河受高原湖泊水的补给,D错误。故选B。19.咸海深居内陆,属内陆咸水湖,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C正确,A错误。咸海属咸水湖,不可能为附近居民提供淡水资源,B错误。咸海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水循环活跃度相对较弱,同时,咸海属于该区域的汇水区,周边多沙漠,咸海对促使周边水资源不断更新的影响较弱,D错误。故选C。【点睛】注意内流河与内流湖水体不能直接进入海洋,无法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完成下面小题。20.有关下列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亚地区:环节①的水量7月份较小B.南亚地区:环节②的水量1月份较大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的水量7月份较小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的水量1月份较小【答案】20.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以及读图识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水循环,需要抓住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答题。20.数字代表的水循环环节:①为蒸发、②为降水、③为地表径流、④为下渗、⑤为地下径流、⑥为水汽输送。东亚地区7月份为夏季,温度高,环节①水量较大,故A错;南亚地区,环节②的水量1月较小,为旱季,故B错;地中海地区,冬季降水多,所以,环节③的水量7月份较小,故C对;开普敦,南半球地中海气候,7月为冬季降水较多,所以环节⑥的水量7月份较多,故D错。故选C。下图为布纹球(图1)和王莲(图2)的两种植物图。布纹球原产南非开普干旱地区。属于多浆植物,植株小球形,直径8-12厘米,棱缘上有褐色小钝齿。王莲,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生长发育。拥有巨型奇特似盘的叶片,浮于水面,可承重六七十公斤而不下沉,十分壮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司

1521.从形态特征推测,布纹球比王莲(   )A.叶片更肥厚,有蜡质B.叶片面积大,多肉质C.根系不发达,可移动D.根系多孔隙,可呼吸22.王莲原产区的植被特征是(   )A.单一树种组成,群落结构简单B.植被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C.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D.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答案】21.A    22.C【解析】21.材料中指出布纹球原产自南非开普干旱地区,是耐旱植物,为适应干旱少雨的环境,其叶片通常具有面积小、多肉质且具有蜡质,从而提高体内含水量且减少体内水分蒸腾,A对,B错。为获取更多的水分,其根系通常发达,但孔隙少,减少体内水分损失。C、D错。故选A。22.王莲原产地势南美高温高湿环境,即热带雨林气候区,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A错,C对。全年高温多雨,植被年变化小,B错。革质叶片表面光滑,角质层较厚,在高温期能反射太阳光,避免灼伤,在低温期又能保护细胞免受低温损伤,是亚热带的植物叶片特征,而王莲原产地为热带雨林气候,D错。故选C。【点睛】植被的群落特征、植物的叶片、根茎形态反映了其生存环境。干旱地区的植物具有耐旱性,表现在其植株矮小,叶片形态面积小、多肉、表层有蜡质,根系发达。水热条件优越的热带雨林环境下的植被群落复杂、种类丰富,因为光照条件而垂直分层明细,乔木高大,板状根茎,多藤本和附生植物。亚热带的乔木叶子具有革质,革质叶片表面光滑,角质层较厚,在高温期能反射太阳光,避免灼伤,在低温期又能保护细胞免受低温损伤。温带地区的植物叶子面积大,春夏绿,秋冬季节变黄或红,并掉落。二、综合题(56分)23.读“太阳系的局部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从目前太阳内部核聚变的速率来看,太阳正处于稳定的壮年期。司

16(1)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行星的名称。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4分)(2)根据图中信息,简述地球普通性的证据。(2分)(3)根据图文信息,简述地球特殊性的形成条件。(2分)(4)从地球历史的角度,地球上高级智慧生命主要出现在____代____纪,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2分)23.【答案】(1)    火星    木星    土星    金星(4分)(2)图中数字①代表地球,地球与火星、金星都距离太阳比较近,都属于类地行星,没有特殊之处;图中行星的公转轨道都类似于圆形,地球没有特殊之处。(2分)(3)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地球上有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与繁衍的温度、水、大气等条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上的温度较为适宜;图中各行星的轨道互不干扰,保证了地球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正处于稳定的壮年期,保证了地球有稳定的宇宙环境。(2分)(4)    新生    第四(2分)【分析】本题以“太阳系的局部示意图”和相关材料为背景,涉及太阳系基本知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审题能力及综合思维素养。(1)太阳系中火星和木星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据此可判断各行星的名称分别为①地球,②火星,③木星,④土星,⑤金星。(2)图中⑤是金星,②是火星,都属于类地行星,运动方式和体积、质量等地球与之相差不大,并且距离太阳都比较近。图中行星公转轨道都具有近圆性,共面性的特点,地球没有特别之处。(3)图中①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上存在适宜的温度条件。图中各行星的轨道近圆、共面、同向,各行星轨道互不干扰,保证了地球有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合生物生存发展。并且太阳处于稳定的壮年期,保证了地球可以有稳定的宇宙环境。(4)地球上高级智慧生命主要出现的时间是在新生代的第四纪。24.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地理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1)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____星(填行星名称)的公转轨道,有生命存在宜居范围在________(填数字)公转轨道附近,图示反映其存在生命的条件是________。按运动特征来看,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公转运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12分)司

17(2)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曲线②③之间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并说明其对地球的影响________。(8分)(3)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鹦鹉螺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____代,在此之前的地质年代是重要的________时期,在此之后的地质年代末期________灭绝(填动物)。(6分)24.【答案】(1)    土    ④    距日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同向性    共面性    近圆性(12分)(2)    日冕层(2分)    耀斑、日珥 (2分)   ①当太阳活动增强时,会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②高能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向;③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4分,两点即可)(3)   古生    成矿    恐龙(6分)【分析】本大题以地理模式图为材料,设置了三道小题,涉及到八大行星、太阳活动及影响、地质年代等相关内容,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1)太阳系八大行星轨道由内到外,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土星的公转轨道;有生命存在宜居范围在④地球公转轨道附近,图示反映其存在生命的条件是安全的宇审环境。按运动特征来看,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公转运动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2)太阳大气层由内到外分布着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最外层是日冕层。曲线②③之间是色球层,该层发生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对地球的主要影响有:会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其至中断;高能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向;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3)鹦鹉螺为硬壳动物,在古生代早期繁盛,在此之前地质年代是元古代;大量的岩浆喷发、花岗岩侵入、变质作用强烈,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古生代之后的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到后期恐龙灭绝。25.读图1“大气垂直分层”图和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图1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________层,原因是________。(2分)(2)图1中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____层,原因是________。(2分)司

18(3)如今,低碳生活逐渐在我国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显、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可以使(     )(读图2选择填空)。(1分)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减弱(4)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________(填图2中数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________(填图2中数字)增强,大气对地面的________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3分)(5)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在那里,人们为什么感觉“头上热滚滚,脚下冷飕飕”?(3分)(6)请你运用图示原理解释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3分)(7)简析在新疆建设大型光伏电站,开发利用太阳能的有利条件。(3分)(8)“蜀犬吠日”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简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3分)25【答案】(1)    对流    对流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有利于成云致雨(2)    平流    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3)D(4)    ③    ④    保温(5)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由于大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气温低。(6)新疆多晴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白天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夜间气温低,可以减少糖分的消耗(7)土地面积广阔;晴天多,太阳辐射强。(8)四川盆地降水多,晴天少,太阳辐射弱,很少看到太阳。【分析】本题大气垂直分层图与大气受热过程图为情境,设置八道小题,考查大气垂直结构与大气受热过程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1)天气复杂多变的是对流层,因为对流层靠近下垫面,水汽与杂质充足,以对流运动为主,容易发生云雨雾雪等各种天气现象。(2)利于高空飞行的是平流层,因为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的平稳飞行。(3)倡导低碳生活可以减少碳排放,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削弱大气逆辐射,D正确。但是对太阳辐射影响较小,温室气体的减少能够减少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ABC错误。故D正确。(4)在温室大棚内,由于有大棚的阻拦,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较少,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导致大气温度升高,加强大气逆辐射,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5)在拉萨头上热滚滚的原因是由于拉萨海拔较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较强,所以头上热滚滚,而拉萨海拔较高,大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气温低,所以导致脚下冷飕飕。(6)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因为含糖量高,是由于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累积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新疆多晴天,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由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比较弱,夜间温度较低,所以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糖分的累积。司

19(7)新疆地区,地广人稀,身处内陆,晴天较多,大气削弱作用较弱,所以太阳辐射较强。(8)四川受盆地地形影响,水汽较多,降水较多,导致晴天较少,所以很少看到太阳。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