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件

大学语文课件

ID:83049050

大小:108.54 KB

页数:124页

时间:2023-09-20

上传者:无敌小子
大学语文课件_第1页
大学语文课件_第2页
大学语文课件_第3页
大学语文课件_第4页
大学语文课件_第5页
大学语文课件_第6页
大学语文课件_第7页
大学语文课件_第8页
大学语文课件_第9页
大学语文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大学语文第一章财大精神:校风、校训、校歌、校赋第一节、校风:求实创新一、校风的含义及其意义校风的含义:校风是学校确立教职员工和学生,应当崇尚的核心价值观及其行为准则,也是校园文化精神的核心。校风的意义:

1校风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它是学校各项事务指导性的纲领,既是决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也关系到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竞争力等,是学校办学中,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例,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把北大的校风确立为“科学救国、美育救国”,对北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求实创新的含义及其意义求实的含义及其理由求实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A教职员工和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学习、为人、做事等方面,

2要树立“实事求是”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理由:①事物的存在、发展、变化等,都有其客观性:②人的价值观、态度,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及其结果。B拥有扎实系统所学专业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技能,及其相关的其它知识,并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理由: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等的时代;人都是处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社会环境中。

3创新的含义及其理由创新的基本含义:创新是指培养自己形成、常用与众不同、与惯常不同的方式、角度、切入点等,来看待思考各种问题的思维方法,及其解决或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理由:①当今人类社会的各种经验或知识体系,常常不足以解释或解决其所涉及的事物,只有创新才可能解决。②事物都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中,只有创新才能有效的解决新问题等。求实创新的意义:使教职员工和学生在学习、科研、工

4作等方面,受益无穷。第二节校训:好学笃行,厚德致远一、校训的含义及其意义校训的含义:校训是指综合学校的办学理念、社会的基本状况、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等多方面因素,提炼出寓意深刻,对学生具有告诫、要求含义的警句。校训的意义:对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好学笃行,厚德志远的含义及理由1、好学笃行的含义:

5好学可以概括为学生要树立终身热爱学习的价值观,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笃行:即学生要培养自我具有朝着既定的人生目标,顽强力行的意志品质。理由: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只有好学才能赶上其发展的步伐;人在做任何事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困难,要能克服其困难,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厚德至远的含义:厚德是指学生应当培养自己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志远是指学生具有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在人生或事业上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及其获得较好的结果。理由:人类社会都是以群体的方式为基本的生存方式,因此,在

6群体社会中,人们要能够较为和谐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有道德规范。遵守道德规范的人,会得到他人或群体的认可和支持。因为任何社会为了维持其和谐,都会推行“赏罚机制工意义:学生遵循校训,将有利于自我的生存和发展。第三节校歌校赋的内容构成要素及其艺术价值:一、校歌、校赋校歌、校赋的内容构成要素一般是对其学校的校风、校训等校园文化精神形象化的表达。二、校歌、校赋的艺术表达价值从古至今,歌唱等艺术形式,都

7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用这些方式来表达校风、校训,容易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第二章《诗经》常识部分见教材。常识部分要掌握风、雅、颂,赋、比、兴,重章叠句,现实主义的含义。《诗经》部分主要掌握下述几个方

8面的内容:一、《诗经》中主要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一)、赋、比、兴表现手法的性质及其传承影响1、赋、比、兴表现手法的性质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三种表现手法,其基本含义一般都认同的朱熹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用现代汉语解释:赋即陈述铺叙之意,雅颂中多用这种手法;比即比喻。如、《硕鼠》用老鼠的贪婪可憎的特性来比喻统治者。兴即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之前,先言其它事物来作为诗歌或其段落的开头。

9兴有两种方式:其一、仅是为了引起下文,使诗歌表情达意曲折委婉,或为了引起听者的注意,与其它的诗句无意义上的联系。、例《晨风》(秦风)“耿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之,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其二、对下面诗句的表情达意,起到渲染、或暗示、铺垫、象征等的作用。例《兼葭》等作品里的兴。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凄凄,白露为晞。所谓伊人,在

10水之湄。溯涧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土氐。兼葭采采,白露为已。所谓伊人,在水之禊。溯涧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让。(注:兴在当今民歌中的运用,还有一种方式,即其无歌词,仅发“啊”之音。例,云南“海菜腔”歌手,李怀秀、李怀福姐弟俩唱的一些歌。)赋、比、兴表现手法,在诗歌中常是交错运用的。比兴手法间接表意等的特点,影响了后代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手法的形成。2、赋、比、兴表现手法的传承影响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在现实中具有的一些价值观、审美观和审美情趣等,常

11常伴有其历史文化的传承因素,特别是历史悠久的民族,尤其显得突出。赋、比、兴表现手法,从当代人的视角来看,是较为简单的手法,但由于出现的时间早,加之历代教育的影响、文化的传承,对我国的诗歌创作,及其相关的民族审美观等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一直影响至今。例、“兴”在当今歌曲创作中的传承影响。《好汉歌》开头句“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大理三月好风光》开头句“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采花忙”;《东方红》开头句“东方红,太阳升”;《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开头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二)、重章叠句表现手法的性质及其传承影响等1重章叠句表现手法的性质、此是指在诗歌中,用相同或相近的诗句、诗段,在诗的不同段落中的同一形式位置中重复出现,来表达情意的手法。例、《黍离》等作品。

12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2重章叠句表现手法的价值a能够增强诗歌的音乐性。这是因为在一首诗中,相同或相近的诗句、诗段,其音律回还往复的出现,能够给听者或读者一种节奏明确、和谐悦耳的韵律感。(节奏属音乐性中的一种)b能够增强作者、唱者思想情感的表达,以及读者、听者易受其感染和易记牢其内容。

13从作者、唱者的角度来看,同一短时间内反复读或咏唱相同的内容,容易获得很强的渲泄感;(文学艺术起源说,有一种理论,即“发泄说”)从读者、听者的角度来看,由于人的记忆过程里有遗忘的特点,要能够短时间内要记住某事物,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要具有两个要素:简单,重复。用重章叠句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其诗歌的内容就常具有这两个特点。3重章叠句表现手法的不足之处A较适合表达单一的或抽象程度高的思想情感,而不适合表达复杂的或具体性强的思想情感。此是由于这种表现手法,形式上的单调性和相对凝固性,所产生的束缚性而导致的。B处理不当,易使读者、听者产生累赘感。导致原因是,其手法形式上的单调性和相对凝固性,与人在精神需求上求新的特性相违背。

144重章叠句表现手法在当今的传承影响此表现手法,对后世以及当今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例、《我不知道风——》徐志摩

15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涧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炉中煤》郭沫若

16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烧了这般模样!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的鲁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17燃烧了这般模样!《同桌的你》“老狼”

18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了嫁衣你从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你也曾无意中说起喜欢和我在一起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分东西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从前的日子都远去,我也有我的妻我也会给她看相片,给她讲同桌的你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如何看待《诗经》中一些诗歌里,所

19表现出的真挚忠贞的思想情感?(课堂讨论题目)参读作品《伯兮》、《兼葭》、《关雎》伯兮蝎兮,邦之杰兮。伯之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日出。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疼!参考书:1《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德)恩格斯2《爱的艺术》(美)弗洛姆(三)现实主义的含义三、对《诗经》中一些诗歌里所表现出

20真挚忠贞的思想情感的见解1、构成男女相恋、婚姻的个人方面的基本要素(注:还有社会方面的因素,诸如文化、家庭、他人等。)①生理性因素。含性、相貌、身材等成分。②经济方面的因素。主要指经济收入或所拥有的财富。③心理方面的因素。主要指所具有的价值观、情感及其行为方式。此三者既是要素,缺一不可,但在不同男女的相恋、婚姻中,其比重不尽相同。2、真挚忠贞的思想情感、在男女的相恋、婚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中,男女的相恋、失恋,结婚、离婚等屡见不鲜,导致此产生的原因很多,从个人方面的基本要素来看,其中心理方面的价值观、情感因素是一个重要的要素。因为:价值观:指个体在认知事物的基础上,对所认知的事物,经过大脑进行真假、对错、好坏、美丑等意义判断后形成的观念。例,人

21们都认为身体健康对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作用:价值观是个体的观念中最核心的部分,它一方面是促使个体在心理层面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意志、需要、动机等的一个重要的因素;1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个体在生理层面中需要、动机等的性质、特点、方向。当然,也是促使的个体行为发生的一个主要的因素。(注:不是全部因素)情感(情绪):指个体对所接触、认知的事物产生的主观性的体验和态度。例,个体接触、认知事物后所产生爱和恨、喜欢和厌恶、紧张和轻松等。

22产生原因:个体和事物总是处在某种或某些关系中,情感、情绪所产生的性质是什么,与个体在同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关系中,是否得到某些满足、事物的性质、意义是什么、能否符合个体的价值观、个体对其事物性质的认识等有直接的关系。作用:情绪特别是情感是促使个体的需要、动机、行为等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们对个体的行为或能够起到积极的强化作用,或起到消极的弱化作用,特别是当其处于两极中某一极端的状态时。同时,它们对个体的身体或生理,也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这是因为情感(情绪)除了具有两极性外,还具有感性的特点,会较为直接的作用于个体的生理。Ax.mp3

23Hi二(第二章《楚辞》这部分主要应当认识《楚辞》的产生、性质、影响;浪漫主义概念的基本含义;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托物言志(兼论借景抒情)手法。《楚辞》的介绍见教材。一、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他的作品是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创作的源头2他的创作标志着文人独立创作的开始。3他是楚辞的代表者。4他是托物言志、“香草美人”手法的开创者。5、屈原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对后世的影响二、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手法二者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24即都是依托外物,(即某物体或自然之景、生活场景的形状、性质、特点等)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二者的不同之处在运用的过程中:托物言志一般是依托某种物体的形状、性质、特点等,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或把作者自我的思想感情寓于某种物体的形状、性质、特点中。例、《桔颂》中,屈原把自我的思想感情,寓于桔树的“根固难徙”、“独立不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等的性质、特点中。借景抒情则常常依托自然之景、生活场景的形状、性质、特点等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或对所抒发的思想情感起到渲染、铺垫、象征等的作用。例、杜甫的《登高》,陶渊明的一些诗。(一)、用这两种手法表情达意的价值1、能够把作者抽象的思想情感,使读者获得具体生动的形象感

25文学作品是通过文字,口语为代码来传情表意的。文字、口语是万事万物的代替物,读者、听者于所接触的文字、口语,必须通过自我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以及联想,判断等思维活动进行译码,才能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等内容,由于人的联想具有规定性,即人如果感知的是具象的东西,常易产生相关的具象的联想;如果感知的是抽象的概括,常易产生相关的抽象的联想。具象的是立体的,生动形象的、抽象是平面的,无生动形象性。另一方面人对事物的认知后,为了记忆理解的方便,常把其概括为抽象的概念或观念、情感等,人只有把抽象的观念等用具象的物体、场景等替换来表情达意,读者、听者才能获得具体生动的感受。2、能够使读者易记住作品内容并获得意味深长之感

26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对事物较快较强记忆的获得,联想记忆法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这两种表现手法所托之物,所借之景常是人们所熟悉的,因此能够使读者易记住作品内容。另外此手法导致作品的表情达意常是曲折的、隐晦的,读者在理解作品的过程中,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其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就多,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记忆过程中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多,大脑中其记忆的“痕迹”就重。另外,读者逐步深入认知作品的过程中,就容易获得意味深长的感受。3、专制社会里,对作者有较强的自我保护作用中国的专制社会里,长期盛行“文字狱”,作者在抒发与统治者或统治意识不吻合的思想情感时,为了自身和家族的安全,常常只能采取隐晦曲折的表现方法。这也是此两种表现手法产生并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27(二)、用这两种手法表情达意的不足之处由于两种手法表情达意的隐晦性、间接性,易导致读者、听者感到晦涩难懂,从而减弱了读者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分享性;另外,容易使读者和听众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歧义。(三)、运用这两种手法的原则1、所托之物,所借之景,应是读者所熟悉的,或是经验中易于理解或感悟的。听者、读者在听唱、阅读过程中,要依据所托之物、所借之景,来展开联想、判断等思维活动,才能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作家的思想感情,如果其是读者所不熟悉的,或不易于理解或感悟的,读者的“译码”就会中断,也无生动形象感。2、所托之物、所借之景,应与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在文化观念或形式上有吻

28所托、所借是手段,抒发思想感情是目的,手段和目的要统一,听者、读者的理解才不会产生歧义。另外联想的规定性是读者理解作品的途径,所托所借的内容性质、特点是读者理解作品的依据和出发点,如二者无吻合之处,就会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读者的理解相违背或一致性低。“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馋佞」一(东汉)王逸如可以托借鸳鸯、比翼鸟、连理枝,来抒发男女忠贞不二的情感,而不能借狼狈来抒发之。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手法的现实传承性

29三、屈原的人文精神的意义屈原的人文精神,一般被表述为:爱国主义。其含义包括三个方面:忠君、爱国、忧民。忠君指对国君及其统治阶层的忠诚爱国包含爱祖国、爱国家两种不同的思想情感。祖国和国家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祖国是指对一个个体或群体而言,其所生活的有特定文化、人群等的地域;国家则是指对一个个体或群体而言,管理他或他们的以军队、警察、法律、行政等为主的机构。屈原爱国精神中,爱国家的成分较重。忧民指对人民遭受的苦难的担忧和同情。

30(人文精神指人类社会文化中的精神层面里以价值观为主的内容,具体而言,指特定社会文化中的精神层面里以价值观为主的内容。)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意义1屈原的忠君的思想,在任何社会环境中,从广大人民的角度而言,都是不应当提倡的。有“君”的社会都是专制社会,在专制社会中,统治与被统治的利益、需要等都是相背的。忠君即是维护少数统治层的利益,其思想情感及其行为,也必然与广大人民的利益相背离,最终有害其社会的生存和发展。2屈原的爱国思想思想中,爱祖国的

31成分无疑是值得提倡的,因为祖国对于其成员而言,是提供其成员物质和情感等的生存和发展之地,如果其成员中的许多人都不爱其祖国,必将有害于其祖国和群体的生存和发展;而爱国家的成分,于屈原而言,限于当时时代的局限性,无可非议。而于当今任何社会而言,只有其国家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能够带领广大人民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值得去爱,因为自从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祖国和国家是紧密相连的,反之,则不值得去爱。3屈原的忧民思想则是在任何社会环境中,都值得提倡的。因为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忧民是一种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提倡这种思想,将使人们感受到生存在其社会的美好意义;从利害的角度来看,提倡这种思想,将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从而有利于解决各种困难等。

324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中有愚忠和狭隘的历史局限性,但之后其已经升华为一般意义上的中华民族爱祖国、爱人民的民族精神,这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等,及其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理由:a人类社会是以群体的方式为基本的生存方式。任何一个社会,从其内部的角度来看,由于个体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和面临着各种困难,因此都需要众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才能够较为和谐的相处,也才能够团结一心、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社会的各种目标,以及战胜各种困难;从其外部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之间,总体而言,为了彼此的利益等因素,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争端或战争,任何一个社会中的群体,只有具有了爱国主义精神,面对国际间的争端或战争,才能够群策群力、众志成城,有效的抵御外部的威胁。b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有什么样的心理,才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

33第三章《道德经》古代中国的社会环境中,一直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影响中华民族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的要素是,“天下有三家半”之说,即儒、释、道三家,加上为半家的皇家。此见解虽然不全面,但却是深刻的。儒、释、道三家和皇家,对几千年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均产生了长久和深刻的影响。下面仅从儒家和道家传统的人文精神,影响和形成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及其塑造的中华民族性格,与当今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关系或给予的启示,进行讲述。(-)《道德经》的理论通常人们把《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的理论。1、“道”的含义及其理论“道可道,非常道」(一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

34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力强字之名曰“大力大曰逝、逝日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老子所言的“道”,既是万物产生之源,又是事物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A“自然”规律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事物是循环交替变化,处于两极(指事物在性质上对立的两端)相生、相反相成的运动变化之中,每一事物的性质皆可变至其反面。“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二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谜,其日固久。”(五十八章)

35b、(万事万物)有生于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蜒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十一章)老子认为“无”是最为有用之物2、“德”的含义,即为政、做人处事的原则:无为、无不为。为政、做人处事的原则。是在上述对“道”的含义及其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出的无为、无不为的含义:遵循自然规律,即在为政、做人处事上,要做到守柔、不争,(例、政治上的小国寡民主张)这样反而能够达到无所不为,即获得较好结果的境界,也即无不为的境界。“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二章)“守柔日强。”(五十二章)

3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四十五章)“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七十六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J(七十八章)“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八十一章)“善为土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六十八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二十九章)(二)、道家人文精神给予当今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启示1《道德经》对后世的影响

37a对中国本土宗教一道教的产生及其教义,有重大和直接的影响。例,道教的“避世观”。b对中华民族的一些民族性格特性,具有长远和深刻的影响。例,民族性格中的“内敛性”和“不争”。c对中国的一些武术流派风格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例,太极拳,八卦旱寺。d对中国兵法中的一些战略思想,如,“两军相战,攻心为上,攻城为下:3、道家人文精神中的“无为、无不为”和“内敛性”的现实传承性,对当今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的启示道家文化在古代社会中是“隐学”,但是许多道家的传统人文精神,一直传承至今,也深深的影响着当今的人们。下面概述一下道家人文精神中的“无为、无不为”和“内敛性”,于当今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的启示。中国历史上有一些成语,如,木秀于林,风

38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人怕出名猪怕壮,等,均受过老子学说的影响。“内敛性”和“不争”,是当今人们一般具有的性格特征,同样,也常常是人们评价他人的为人处事是与非等的审美观。因此,拥有此性格的人,为人处事常有“事半功倍”之效。例,第四章《论语》一、简介一、儒家的人文精神与当今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论语》及儒家学说的基本性质以及儒家学说的发展简况《论语》学说涉及的内容较多,但从其基本性质而言,用两句话可以概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复礼”;“仁、义、礼、智、信、忠、恕、孝”。

39例仁:仁者爱人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12-1)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13-19)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17-6)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义: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40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栋。子路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返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礼:孔子谓季氏,八倍(yi)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智: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日:夫子自道也(14-28)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幌(ni),小车无朝;(yue),其何以行之哉?(2-22)

41孝: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11)孟懿子问孝,……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2-5)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2-7)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4-19)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5-24)耻: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14-1)

42君子:子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9)子贡日:贫而无谄,(chan)富而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1-15)子路问君子。子日:修己以敬。日:如斯而已乎?日:修己以安人。日:如斯而已乎?日: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14-42)为政:子日: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1)子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3)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日: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2-11)

43《论语》的基本性质是为了恢复周朝礼制,维护君权、男权、夫权、长者之权,及其社会人伦关系的一种伦理性质的学说。其学说产生初期,也仅是“百家之说”中的一种学说,虽然有影响,但是由于与众多诸侯国欲趁着周王朝衰落之时,独霸一方的需求不吻和,孔子在其它国家(例蔡国和陈国)宣传他的学说时。常常遭到抵制。之后,其学说又得到了孟子的充实和发展。然而,由于儒家学说符合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政治体制,及其小农经济和宗法血缘制社会环境的需要,从汉代起,之后的历代封建社会中,就被奉为“国家统治意识”。汉代时董仲舒对儒家学说加以充实,辅以阴阳说,贯穿神权,认为君权、男权、夫权、长者之权等封建伦理纲常,出于天意,为君权神授制造理论,提出了三纲五

44常的封建伦理准则,并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采纳。儒家学说成了封建的伦理神学体系,并开始形成世俗的伦理纲常,例、《礼记》。孔子成了国家统治意识层面上的道德楷模:“圣人”。“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恭、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这十者谓之人义,是处理父子、兄弟、夫妻、长幼、君臣这五种基本的伦理关系的准则。《礼记》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宋代时,朱熹、程颐等人对儒家学说进一步的充实和改造。朱熹提出“存天理去人欲”的理论,认为天理是善良的,而人欲是恶的根源;程颐等提出“三从四德”等的封建伦理礼教,进一步使儒家学说成了森严的封建伦理纲常。孔子的称号进一步变成了:“大成至圣先师”,各地纷纷建造“孔庙”,儒家学说进一步深入人心。

45五典: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女应当具有的四种品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男女授受不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清朝灭亡后,到了“五四”运动时期,一些学者对儒家学说的弊端,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鲁迅的《狂人日记》,也批判了儒家学说。但是由于儒家学说已深入人心,学者的质疑也仅仅在思想界有些影响,并未动摇儒家学说在社会中的影响和作用。儒家学说真正受到严重打击的时期,是1950年之后,特别是“文革时期”。当然,一个民族上千年形成的人文精神,绝不可能短短几十年就消失了的,除非这个民族彻底消亡。儒家学说的影响和作用,在中国社会中依然巨大。

461980年之后,我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时期”,由此产生了许多道德方面的问题,人们开始反思,认为儒家学说不能彻底否定,于是儒家学说又开始受到重视。从上述可以看出,儒家学说的基本性质是维护君权、男权、夫权、长者之权,及其社会人伦关系的一种伦理性质的学说。(二)儒家学说对古今中国人的影响古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儒家学说自产生特别是汉代以后至今,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长久和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例,中国封建社会能够长盛不衰,儒家学说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是导致历代中国人较为重视人伦和人际礼仪的重要因素之一,等等。

47从儒家学说对古今中国人影响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影响是:儒家学说在古代的中国社会中,长期被历代统治阶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强制推行,久而久之,被历代中国人内化为相应的群体的价值观、情感、需要等文化心理,从而形成了相应的行为方式,及其相关的民风民俗等。正如一位台湾作家所说的:“一种统治意识,一旦被统治者所接受,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世俗力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心理学的研究(和人们的经验)表明,人(个体和群体)有什么样的心理,常常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即决定人行为发生最直接的因素,是人的心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文化,均

48包含着心理或称精神、行为、及其行为的结果三个层面。决定个体行为发生最直接的原因,是其心理,决定群体行为发生最直接的原因,是其文化心理或其群体共有的人文精神,因此文化心理是文化三个层面中最核心的部分。这就是儒家学说能够长久对中国人发生影响的根本原因。(三)儒家人文精神与当今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儒家学说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是“显学,许多儒家学说的内容,是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一直传承至今,深深的影响着当今人们价值观、情感等,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其影响的原因,除上述几个方面之外,另一个是:群体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任何群体维护其生存和发展,都必须有一个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儒家学说有存在的其合理性。儒家学说、是中华民族重伦理道德性的民族性格中重要的构成成分,从当代人的视角来看,其中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需

49要加以扬弃,但其中的合理性因素,却应当继承发扬。儒家学说的一些内容,从古到今,是中国人用来衡量或评价人和事物的美丑、对错、是非等的标准,因此认识它们,并加以批判的继承和运用,无疑对个人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会有较大的作用。(四)儒家人文精神传承至今的一些内容、给予当今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的启示1、儒家学说即是一套伦理道德学说,它影响当今的人们常常以道德伦理性为主来衡量或评价所接触的人和事的美丑、对错、是非等的意义,(符合的,则给予正面的评价和支持;违背的,则给予负面的评价和反对O)给予的启示。例、1979年,中国和越南发生边境战争,中国对越南的指责是“忘恩负义”;当今媒体上,对诸多贪官违法违纪之事的披露,“生活作风”之事,常是其重点之一。上世纪五十年代时期,政府号召人们

50全力投入社会的建设中的宣传口号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文革期间,流传广泛的一句有关争权夺利的格言:“政治上搞不倒你,就从生活(作风)上搞倒你”。2、儒家学说影响了当今中国社会生活中,人们较重视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给予的启示。“中国社会自古的政治环境,就是一个“人治”的社会,开始实行“法制”,也仅仅只有几十年的时间,距理想的“法制”环境还较遥远。人治”的社会环境中,必然存在着诸多的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加之中国社会是一个较看重人情的社会,导致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没有一个相应的人际关系网,则常常会处处感到不顺利。这给予的启示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人们应当建构一个相应的人际关系网,尽管为此要付出许多代价。3、儒家学说影响了当今的人们较重视亲情伦理关系,给予的启示。

51每个人的人际关系中,亲情关系是一种重要的关系,其具有先天性,处理和维护好此关系,会给予人的一生带来诸多的益处和美感,也会给社会带来和谐安宁;反之,则会给人带来诸多的害处和丑感,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和谐不安宁。因此当今的中国人,应当发扬和倡导重视亲情伦理关系的人文精神。当然,不应当如古代那样,把重视亲情伦理推到极端。4、儒家学说影响了当今的人们,在人际相处中,常常对他人的“认可”是“重德超过重才”,给予的启示。当今中国社会环境中,人们对与之接触或相处的人,常常看重其人的道德水准高,超过看重其人的才能高。这就启示人们,一个人无论有多高的才能,如果不加强道德的修养,其结果就是人际关系恶劣,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有限。

52第五章第一节《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作品简析二、个体或群体提高道德水平的意义观点:有利于个体或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基本概念:道德、提高……水平。道德:指社会环境里群体相处的过程中,人们应当共同具有的价值观、情感等,及其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每个社会环境里的道德内容,不尽相同。提高……水平: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指个体应当尽力使自我具有与群体相同的价值观、情感等,及其应当努力遵守群体的行为规范。从群体的角度来看,指群体中的多数成员,应当培养出有利于其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具有的价值观、情感等,及其应当努力遵守其行为规范。

53理由阐述:1人类社会是以群体方式生存的,而个体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因此必须要有有利其其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具有的价值观、情感等,及其相应的行为规范,也即有道德的存在。2任何社会中的群体或个体,都会以具有的道德观等,去衡量或评价他人言行的美丑、对错等意义,符合的,则持正面的评价,会给予肯定和支持;不符合的,则会持负面的评价,会给予否定和不支03任何社会都存在着“赏罚机制”,符合的,则“赏”;违背的则“罚”。4中国历代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都较看重人的道德修养。

54第三节《叔向贺贫》、作品简析二、关于人应当如何处理“德和财”的关系,古代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1、“忧道不忧贫”2、“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忧道不忧贫”在古代中国社会环境中,有其合理性。理由:O1、古代中国的社会环境中,地多人少,经济特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虽然不富足,对外部的依赖性,与工业社会中的人们相比要小得多。

552、中国历代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都较看重人的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高的人,可以获得较多的机遇、赞美、尊重等。(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较适用于当今的社会环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指人获取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其手段、方式等,要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理由:1人必须获取吃穿住的物质财富,才能生存和发展。2人只能通过物质交换才能获取物质财富。而人类社会进入细化的社会分工后,人们得到物质财富都要通过“获取”的方式去获得。任何人类社会要维系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在社会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等方面,都要形成和维护公共的社会次序,都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体系,并且遵守或违反其法律法规和道德体系,其社会的“赏罚机制”都会发挥作用。

563人的特性之一: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人在获取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如果缺乏道德,可以获取一时之利,难以获取常久之利,并且必将遭受他人或组织的惩罚。(赏罚机制原理)1.4人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必须获得一定的物质财富,才能够有利于其发展,也才能够使一些需求得到满足。5当今,中国社会的商品化趋势和竞争日益增强,人们面临的生存压力和诱惑也较多较大,加强道德修养。第四节《冯谖客孟尝君》、《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人物性格塑造方法性格:是从西方引入的一个概念,即指个体(或群体)特具的价值观、情感、态度、思维方式等,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

57人物性格塑造方法:即指文学作品中表现或刻画人物性格的方式。此文中人物性格塑造方法:即以冯谖鲜明的个性化的言行来塑造或刻画其人物性格的。此方法的可取之处:1易诱发读者相关的联想、想象,(完形心理的原理)从而增强读者的生动形象感。2、易增强读者对其的记忆程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容易对新颖的或独特的事物或现象产生兴趣,并愿意去记忆。3、人有什么样的心理,常常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此方法的不足之处:

58读者要有相关的一些生活经验,才能够理解其人物性格。此方法对后世的影响:此方法对后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塑造有过深远的影响。例、《水浒传》,《七侠五义》等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塑造,就是运用此方法。(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塑造方法,一般还同时注重人物的心理交代。)二、感性方法记述历史的利弊指用具体记述历史中发生过一些事件、人物等,来反映其社会的性质、特点、状况的方式。用此方法反映历史的利弊:利:由于其具体生动,容易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素材。

59弊:对历史的反映,缺乏概括性(也即使读者对其历史仅有“点”的认知)和理性的深度。第一节、感性说理方法的性质及其利弊感性说理方法是指用具体的事例、现象、或比喻、类比等,来说明或证明事理的方式。例、庄子的《庖丁解牛》、《秋水》;苏东坡的《留侯论》中对“忍小忿,就大谋”观点的证明。此方法的可取之处:读者可以获得生动形象感,并在一定的程度上感悟其事理,较适用于文化程度低的读者。此方法的不足之处:

60说理缺乏的深度,概念不清晰,容易使读者产生歧义。例、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一神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惠能眩脉: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语,悠悠天钧。司空图的《诗品》中对诗“自然”风格的说明此方法在中国古代文史哲和中医、宗教等、阐述事理的文章或著作中大量存在,对中国人有过长久深远的影响。但此方法总的来说,弊大于利,并影响了“悟性”概念的产生。另外,依赖事实或现象,也存在着根本性的不足:1

61事实或现象不会“说话”,即不会告知读者其事理。2一些人为的事实或现象存在着“假O第六章汉乐府、汉乐府简介二、汉乐府民歌的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1、对战争和兵役给人民带来苦难的揭

62路例、《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隔谷歌》:兄在城中弟在外,弓无弦,箭无括。食粮乏尽若为活,救我来,救我来。2、描写爱情,例、《有所思》、《饮马长城窟行》、《怨歌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3表现社会生活中其它方面诸多的现状例,A、新买五尺刀,悬挂中梁柱。一日三摩娑,剧于十五女。娑(SUO)B、东山看流水,水流盘石间。公死姥更嫁,孤儿甚可怜。

63C、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踝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D、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三、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1、叙事性是其基本特色。(古代中国的诗歌,大多数是抒情性质的)此特色产生的重要原因“感于哀乐,缘事而发”。2、现实主义特色。学界认为,其是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3、五言体和杂言体为主汉乐府后,五言体和杂言体成为了诗的主流句式。4、《孔雀东南飞》奠定了中国悲剧作品大团圆结局的模式。5、语言的口语化。

64四、汉乐府民歌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1、它的现实主义的影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乐府民歌)一“借古题写时事”(建安时期曹操等人的古题乐府)一“即事名篇,无复依傍”(杜甫的新题乐府)一“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2、汉乐府之后,出现了“五言腾踊”的局面。这之后五言诗取代了四言诗,成为了我国古代诗歌中一种重要的传统形式。3、它的叙事性的写作技巧,诸如人物对话或独白的运用,人物的心理描写和细节刻画,语言的朴实生动等,都影响到后代许多现实主义叙事作品的创作。例杜甫和白居易。

65《垓下之围》一、《垓下之围》简析项羽的性格特征:有勇有谋、有情有义、有荣耻之心,没有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之心。三、对当今中国社会环境中是否需要英雄的见解英雄:指面对祖国、民族、或他人遭受危难时,(其正常或正当的利益、人身安全等受损或受到威胁,并处于危险状况中)自愿勇于挺身相救,不惜为此流血、耗财、甚至献出生命的人。如此定义的理由:1趋利避害和贪生怕死是人的本性,英雄能够在面对祖国、民族、或他人遭受灾难或危难时,克服人在这两方面的本性对其的影响。2英雄的救助行为是自愿(而非被迫或不自愿)“救危”,而非“救常”,“救常”的行为,可以视为道德的“楷模”,不

66应当视为英雄,这是中外历史中,对各类英雄界定的一个标准。观点:当今中国社会环境中需要英雄西方的价值观认为:缺乏英雄的民族或社会,是悲哀的民族或社会。当今中国社会环境中,常常看到有人遭受灾难或危难时,一些人不愿救助,和“英雄流汗流血又流泪”的现象。理由阐述:1任何民族、或任何社会环境中的人们,都不可避免的会遭受危难;任何个人也都可能会遭受危难,当其遭受灾难或危难时,常常自救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得到其他的人们或人的救助,才能够使其灾难或危难的损失降到较小,或脱离险境。2作为生存在群体环境中的人,在遭受灾难或危难时,能够得到他人的救助,才能够感受到生存在其社会环境中的积极意义;反之,则会感受到负面的意义。3一人或一处受灾,他人或四方救援,会

67加强其社会的凝聚力,并强化其社会风气。因为人性中的趋利避害的特性,会使其救助行为,深层次来看,意味着也是在救自己;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人们之间美好的情感和团结互助的价值观的认同。第七章陶渊明一、陶渊明生平简介陶渊明(公元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生活于东晋末宋初之际,今江西九江人。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祖父陶茂也曾做过太守,但到了他父亲时,家境已没落,成了平民。陶渊明生活的东晋社会,是政治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的社会环境。当时的社会,门阀制度极端严重,门阀士族垄断了高官

68要职,出身于庶族寒门的人,则受到极端的压制。陶渊明曾祖父虽然以军功获得晋朝的高官,但却不是门阀士族,到了陶渊明时,连这样的家世也没落了,他自然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状况十分严重,他生活的时期,便经历了司道道子、元显的专权,王国宝的乱政,王恭的、殷仲堪的起兵,桓玄的夺位,夺取了晋政权刘裕势力的兴起。门阀们只忙于争权夺利,既不想整顿政治、收复失地,也无心治理国家,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普通人要想实现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少年时期由于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在性格上形成了突出的两方面的特征:1热爱大自然,喜欢过闲淡潇洒的读书生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必欣然忘食”2、有超常人的政治抱负。“猛志逸四海,骞翻思远翥」“大济苍生”

69他在性格上这两个方面的特征,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性质,深深的影响了他的人生道路和诗歌创作。二、陶渊明在文学上的地位和成就陶渊明在文学史上,被定位为继屈原之后第二位伟大的诗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1、他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开创者。(仁者爱山。智者爱水)2、他是借景抒情的集大成者和开拓者。3、他的诗的艺术特色(或风格):情景交融,平淡自然。他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他的诗中(和人生道路的选择)所表现出的“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情感

70(或人生的价值观和态度),后来形成了中国传统的一种人文精神,对后代的人们、特别是文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陶渊明“穷则独善其身”人文思想的意义1、陶渊明选择隐居的合理性a、陶渊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不可能在仕途上进入“达”的状态。b、他的选择在古代社会中并不算差。古代农耕社会中的职业价值观是:仕、农、工、商OC、他的选择在中国古代社会有可行性一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地多人少、一些荒地可以自由开垦。d、他的选择符合他的人生观、道德观,又

71符合社会的道德观。e、他的选择与屈原相比,较符合人性。2、“穷则独善其身”人文思想的现实意义a任何社会环境中,能够在所从事的行业中,进入“达”状态的人,仅仅是少数。b处于“穷”状态的人,不论进行何种人生道路的选择,都应当具有“善其身”的品质,因为任何社会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赏罚机制”,人性中也存在着“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特性。

72C另一方面,当今中国社会时代,人们职业的选择性较大,另外,也缺乏独善其身的条件,(社会化程度高,人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强)人如果追求独善其身的生活状态,不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第八章唐代诗歌一,王维之诗1、王维生平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山西人,与孟浩然同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王维年轻得志,但仕途起伏。他21

73岁中进士,任官职位大乐丞,之后,因下属伶人舞黄狮子事件,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后回到长安,得到张九龄的提拔,任右拾遗,累迁监察御史、吏部郎中、给事中等官职。之后,由于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等政治原因,他约40岁左右,开始对仕途失去兴趣,有了隐居的思想,最初在终南别业,后来在蓝田辆川买了一栋别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他由于家庭信佛教的影响,早年就信佛教,这时就和道友常来往,并吃斋念佛,“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安史之乱时,他追随唐玄宗不及,被安禄山的部队抓获,其中,他服药装哑,但仍然被强迫给叛军做给事中的官职。唐肃宗回京后,他因做过伪官。一度被贬官,最后又升至尚书右丞的官职,卒于任官之过程中。王维多才多艺,在诗歌和绘画上独树一帜。王维能诗、善画、通音乐,他在诗歌和绘画上都取得较高的成就:“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被后代的南宗写意画派奉为祖师。他的诗保留下来的有四百多首。

742、“诗中有画”的含义“诗中有画”是王维的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也即艺术审美效果)它是指王维在诗中,常采用绘画构图的原理或手法来写景状物,即注重描述景物(含人物)的空间位置状态、动态及其具体性、以及色彩的浓淡、光线的明暗等,这样就使诗中的景物较为具体和生动形象,较容易诱发读者相关的联想、想象,在大脑中浮现出相应的三维的画面感。例,《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淇上既事田园》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日隐桑拓外,河明闾井间。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

75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雉雄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3、“诗中有佛”的含义人们不仅认为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并且还认为其“诗中有佛”,也即有禅意,此即他的一些诗中的意境,有“冷,空、静、寂”的特点。这是他信仰佛教的影响。例,略。

764、“意象合一”的特点王维的诗除了上述两方面的特色外,在处理诗中的思想情感和景物如何呈现的关系上,还表现出“意象合一”的特点。“意”即作家的思想情感,“象”即作家用来表情达意所依托的景物等。“意象合一”是指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诗中要不露“痕迹”,自然也不直接述说。诗在表面上好像只是重在对景物的描写,而其思想情感却隐藏对景物的描写之中,从而达到“意以象托,象中含意”,情景交融较高的境界。王维诗中的此特点,是受唐代诗歌创作追求“意象合一”美学观的影响,唐代的文人,认为之前的诗人。在应用借景抒情等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过程中,“托”“借”的痕迹较重,导致其情景交融的程度不够。5、壬维诗歌创作上,获得较高成就的启/J\O

77学习或从事文学,艺术或任何一种专业,必须有与之相关的丰富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能力,才能够取得成就。因为事物的性质、特点的形成,以及其的变化、发展,与之相关的因素起着影响和支撑的作用。二、李白之诗一、唐代诗歌兴盛的主要原因1、政治上:社会安定,政治较开明。作家有了较自由表达思想情感的基本保障。2、经济上:经过数代的积累等因素,小农经济还较发达。作家有了进行创作的物质保障。3、对外交流上:对外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较多。为作家的思想情感提供了养分。4、文学上:经过长期的积累,文学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从诗歌创作来看:内容上,诗人们追求自然之美和华丽之美相结合;形式上,今体诗和古体诗都达到了最成熟的境界。

78二、古体诗即诗歌在章节、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的形式上,无严格要求的诗。此类型的诗,产生于唐代之前较早的时期,从唐代人的视角来看,唐代之前较早的时期就称为古代,因此把具有这种形式特点的诗,称为古体诗。三、李白的生平简介李白的先辈在隋末因罪徒居中亚,因此他出身在中亚的碎叶城(前苏联的托克马克)家庭可能是富商,母亲传说是“蛮妇”。他五岁左右,父亲李客从西域移居四川绵州彰明县青莲乡。李白自称家在陇西,为汉代飞将军李广的后代。但四川是他成长的故乡,其自号青莲居士。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约公元713-763年间)年少时就有出众的天资。年轻时爱好剑术,涉猎百家,喜爱道家“十五观奇书,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术26岁时开始了漫游名山寻

79仙访道兼求仕的时期。李白同时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政治抱负,但他又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天宝元年,即他42岁时,因诗名大盛,被道士吴筠推荐,唐玄宗招他到长安,太子的宾客贺知章读了他的《乌楼曲》一诗,叹为“此天上谪仙人也”,从此“谪仙”“诗仙”成了他的代称。之后,被玄宗封为文学翰林,后因性格与当朝权贵不和,受排挤,皇帝给他一笔钱,让他出宫,重新开始了漫游的生活。但他始终怀有求仕之心。安史之乱后,他出于爱国热情,参加永王李璘之军。由于永王李璘暗怀和他哥哥唐肃宗(李亨)争位的野心,不久李璘之军即被消灭,李白也因而获罪入狱。出狱后又被流放(长期)夜郎(今贵州铜梓一带),途中遇大赦。李白这时已58岁了。61岁时,闻李光弼率军征讨史朝义,他由当壅北上,请缨杀敌,因病中途而回。第二年,客死安徽当壅。保存下来的诗有九百多首。四、李白的性格

80李白的人生经历和人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个性较为复杂。他既有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和求仕的行为,又有道家遗世独立、追求自由的价值观和行为;他也有行侠仗义的思想情感、和舞刀弄剑的爱好,又有纵情酒色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有恃才自傲的个性特点,因此,他的性格上,兼具策士、隐士、侠士、酒徒、诗人等类人的气质和行为方式,独特而又复杂,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人生遭遇和诗歌创作。李白性格上的特征:1、侠气(包含讲义气、重情谊)传说李白有一次为帮朋友的忙,在西域时,骑马冲进一酒馆,刀刃他的朋友的仇人数人,骑马扬长而去。他写过一些赞美侠客的诗,如《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应去。深藏身与名」也写过许多表达与他人情谊的诗,如《赠汪伦》、《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81有人曾从生理遗传的角度,猜测过李白此性格特点的形成原因。2、酒气李白喝酒是出名的,他的一些诗中,与酒有关。例,《月下独酌四首》、《将进酒》。对此杜甫的《饮中八仙》中写道:“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家仙」当今有人研究认为,由于酒能够促使人亢奋,文学艺术的创作需要激情,因此酒对文学艺术的创作,有一些辅助的作用。3、傲气李白的性格中有桀瞥不驯、漠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特点。例,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等诗句。以及一次皇帝派杨国忠、高力士去要他写的诗时,他却要杨国忠为他研墨,高力士为他脱鞋,他才写,迫于要尽快满足皇帝的要求,两人只好答应他的要求,但为此他却得罪了权贵。

824、俗气李白虽然不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却与其他文人一样,孜孜不倦地长期奔走于求仕之途。。他被召赴长安任用时,兴奋地写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另外,他还有纵情酒色的特点,“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和《将进酒》等诗。5、才气李白之诗,现存九百多首。他是古体诗的集大成者,是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伟大诗人。李泽厚称赞他的诗的特色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诗句原为李白所写),认为他是“无可仿效的天才工五、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1、浪漫主义

832、结构上大开大合、无拘无束。即李白诗歌中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内容,在表述中常常转换过快、或跳跃较大,例,《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3、想象奇特、联想丰富、夸张极度。例,《朝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朝辞白帝彩云间,日照香炉生烟,千里江陵一日还。遥看瀑布挂川。两岸猿声啼不住飞流直下三千尺,轻舟已过万众山。疑是银河落天。“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4、风格:清新自然。六、古汉语当今读音的思考1、《将进酒》的“将“字读什么音?其读音的依据是什么?“进酒”的读音依据是什么?

843、什么是普通话?古代的中国有否普通话?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确立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规范,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4、从古到今、中国统一了口语和文字吗?从统一文字的角度来看,于秦始皇开始,就在全国进行了文字的统一工作,延至今日,文字在较大的范围和程度上来看,虽然还存在着少数民族和一些局部地区的文字,但是其统一性是较高的。而从统一口语的角度来看,从古到今,中国都没有统一口语。古代中国社会中,不同方言区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交流时,或需要彼此熟悉对方口语,或需要“翻译”;而不同方言

85区的官方机构进行交流时,常常启动“官话系统”,即或用熟悉其交流地区口语的官员做“翻译”,或用此类官员去传递旨意。另外,先秦时期书面语即文字被称为“雅语”,其读音和日常人们的口语读音差距较大,汉代以后才逐渐较小。国民党执政时期,曾搞过一个“国语运动”,虽然也影响深远,但是也并未统一了人们的口语。普通话虽然在全国推广了几十年,也并未统一了中国人的口语。当今中国的各个地区的人们,在方言区域,一般都说着其地区的方言。方言以其强大的习惯势力,深深地影响人们的口语表达,“世界语”在世界上推广失败的原因,即是如此。5、当今人们对古汉语的读音状况,实质上是一些字采用古代的读音,大多数的字是采用普通话的读音。

86对此有一种观点认为,从古到今中国各个北方方言区的语音和普通话的语音差不多,因此当今人们对古汉语中的一些字,采用古代的读音,也是可以的。怎么来看待此观点呢?我认为是不恰当的,因为用“差不多”作为标准,实质上是“差得多”。例,略。但是对古汉语读音的现实状况又是如此,怎么对待此呢?

87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其社会成员共同用来交流的代码,因此除了各个方面要有统一性外,其书写和读音也是遵循“社会约定俗成”的原则来进行的。既然当今社会认可对古汉语的读音,采用古今两种读音标准进行,大家就遵循此进行,但是应当明白其道理,并且在对古汉语进行阅读时,对那些采用古代读音的字,不必过分拘泥要按照其音来读,只要理解其含义就行了。这就是上述讲授的目的或意义。三、杜甫之诗1、杜甫生平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杜甫的祖父杜审言为初唐时大诗人,其父亲也做过县令。他生活在正统的书香门第家庭。较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为他后来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自幼好学,博览群书,二十岁后漫游吴、越、齐、赵、梁、宋一带为期十多年,其间与李白,高适等郊游,后成为文坛佳话。为此他早期的诗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公元746年,他34岁时,进京赶考求仕。可是在奸相李林甫的操纵下,竟无一个录用。(李林甫却居然以“野无遗贤”上表称贺),从此他开始了客居长安十年的艰苦生活。直到43岁时才得到一个小的官职。这期间安史之乱爆发,他

88亲历了战乱、困苦,曾经被叛军掳到长安。脱险后,奔赴肃宗所在的凤翔,任左拾遗。不久以疏救房瑁获罪被贬。759年,杜甫弃官入蜀,寓居成都,在城西盖了一座草堂。公元768年,杜甫携家出川,漂泊于江陵,衡阳一带江上。公元770年贫病交加死于潭州到岳阳途中的一条破船上。杜甫诗歌创作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杜甫的诗,各体兼工,且是近体诗的最高代表,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史”对后代有深远的影响。①博览群书,阅历广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②仕途不顺,没落贫困。“人生不幸,作品大幸」③正直的人格,忧国忧民的思想。

892、格律诗及其类型格律诗又叫近体诗或今体诗,它是指诗歌在形式的章节、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方面有严格要求的诗。用古人的话来说即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音分平仄、讲究对仗”格律诗分为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长律(超过八句的格律诗就叫长律。长律又叫排律,一般是五言诗)五种类型,但长律不多,常见的类型是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四种类型。在这四种类型中,五律和七律是代表性的,五绝和七绝被认为是“半首”格律诗。绝句又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的限制,古绝则不受,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

903、格律诗在格律上的要求从“篇有定句、句有定字”来看:五律限定每首诗共八句四十个字。七律限定每首诗共八句五十六个字。五绝限定每首诗共四句二十个字。七绝限定每首诗共四句二十八个字。从“字有定音”来看:“字有定音”是指押韵。押韵是指诗词曲赋等中,按其规定的格式,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用同一韵部的字,使其音调和谐优美的方法。从现代汉语拼音的角度来看,即是指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要相同或相近。格律诗的押韵是位置是固定的,即格律诗中每一联的最后一个字,要用同一韵部的字。从现代汉语拼音的角度来看,即是指格律诗中每一联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要相同或相近。

91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律诗和绝句,首句可以用韵,也可不用韵。格律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仄声韵的格律诗较少见。格律诗要求律诗、绝句、长律必须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例,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押侵韵)从“音分平仄”来看:平仄是指在诗词曲等中的句子、上下句(段)按其规定的格式,依照汉语声调的特点,安排一种长短高低相互交替和相对的声调节奏,使其有错落和谐之美的方法。古代汉语的声调是平、上、去、入四个。平为平声(又分为上半、下半),上、去

92、入为仄声。从普通话的声调来看,普通话的声调中的阴平、阳平(第一、第二)都是平声,上声、去声(第三、第四)都是仄声。古代的入声字现在大多数都转到普通话声调中的上声、去声了。格律诗平仄的运用要求是:每个诗行里,平仄要交替,同一联中上下两联的平仄也都要相对。格律诗规定了五律、七律各有四个平仄格式:五律平仄格式A、仄仄仄平平a仄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b平平平仄仄1仄仄仄平平2平平仄仄平3平平平仄仄4仄仄仄平平

931仄仄平平仄2平平仄仄平3平平平仄仄4仄仄仄平平七律平仄格式A、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b仄仄平平平仄仄从“讲究对仗”来看对仗是指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94对偶是指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排列来表意的修辞方式。格律诗(五律、七律)的对仗,一般的规律是中间两联要用对仗,首联、尾联常不用对仗,也有极少数是四联用对仗,或四联都不用对仗的。长律的对仗是,首联可用或不用对仗,中间各联一律要用对仗,尾联不用对仗,以便结束。绝句(律绝)一般常不用对仗,用对仗的存在三种情况:1、两联用对仗例,杜甫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迫东吴万里船。2、后一联用对仗例、李白的《九日龙山饮》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95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3、上一联用对仗例、杜甫的《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格律诗对仗中的对偶,要避免同字相对,而平仄由于平仄格式的规定,其是平对平、仄对仄。另外,一联对仗的出句和对句意义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是大忌。再者、上下联句法结构相同语句的对仗,是正格;不相同的为非正格。例、“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细是修饰语后置,海波是主谓结构。4、用格律诗表情达意的效果和不足之处

96优点:1、使宦鲁有整齐和谐之美2、易增强读者对其的记忆①容量少②米勒的七正负二的短时记忆原理③短时记忆的:组块法。即把一个单位量大的信息,分成几个单位量小的次序化和简略化的(含图形、符号、文字等)信息;或理解为把几个单位量小(而又次序化和简略化的(含图形、符号、文字等)的信息,组成单位量大的信息。不足之处:对作者的创作有较大的限制。5、格律诗的传承影响

97格律诗所追求的整齐和谐之美,深深的影响了后代的文学创作,也影响中国人在接受信息中形成了相应的审美观。你是我的心,你是我的肝,你是我的四分之三。你是我的肠,你是我的胃,你是我心中的玫瑰。竺遥型马力二日久见人心。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不想活,骑摩托。喝杯茅粮,别太繁忙。若要富,少生娃,多种树。手拿小灵通,站在风雨中,

98昂首又挺胸。就是打不通继承杜甫诗歌中忧国忧民思想情感的现实意义观点:继承此,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从而抵御各种灾难。继承杜甫诗歌中忧国忧民思想情感,是指当今中国社会,要通过教育、宣传、激励等方式,使人们具有杜甫在诗中所表达的,面对人民和祖国遭受灾难、苦难时,持关心和同情并愿为之效力的思想情感及其行为方式。理由阐述:1、群体方式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方式。2、任何时代的任何社会环境中,都不可避免的要遭受这样或那样的天灾人祸,面临其,个体的力量常常是无力抵御的,只能依靠他人或群体的力量,才能把损失,降到较低的程度。3、凝聚力

99四、李商隐之诗1、李商隐生平简介2、朦胧性质诗歌的特性及其成因特性:朦胧性质的诗歌,是指其表意较不明确之诗,换言之,即读者不易理解其含义的诗。朦胧诗的概念在古代还没有,其概念产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用其概念的含义来对照,李商隐的是属于朦胧诗。成因:即作者在诗中用来表情达意的景、物、

100典故、人物的行为方式等,(编码)在其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没有特定的或大体一致性的含义,使其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缺乏吻合性,导致读者难于理解。(译码)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身无彩凤双飞翼,隔座送钩春酒暖,嗟余听鼓应官去,画楼西畔桂堂东。心有灵犀一点通。分曹射覆蜡灯红。走马兰台类转蓬。《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0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感觉》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之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迷途》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着你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小路上一颗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我找到了你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1023、朦胧诗的审美价值和局限性审美价值:①不同类型或需求的读者,常易从中获得共鸣人愿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对其模糊或不清楚或残缺之处,常会用自我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补充或解释(完形原理),由于不同类型或需求的读者,其自我的经验和知识并不相同,其在进行补充或解释的过程中,就会获得共鸣。②可诱发读者的好奇心,从而增加阅读兴趣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常表现为对新,奇、模糊的事物的探知欲。局限性:①易使读者产生歧义②难于理解③导致一部分读者放弃阅读4、朦胧诗对人们在表情达意上的启示

103把一些可以明确表意的内容,使之朦胧,可以诱发读者的好奇心,从而增加阅读、听讲的欲望。例,“货车放毒,熏臭半个昆明”“刘德华丽江放牛”第九章宋词一、词的简介词是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或见教材定义)词起源于南朝(隋朝),形成于唐代,极盛于宋代。词的形成,与音乐有密切关系。唐代时以琵琶为主要乐器的西域音乐已大量传入,当时唐代的民间歌曲也很发达,二者的结合,产生了无数动听的新乐曲,词的创作,主要就是配合这种新兴的乐曲。《旧唐书•音乐志》:“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词的兴起,由单纯短小的“小令”发展成为八百余调,二千三百余体的形式,使之更适合表现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思想情感。词在宋代,上至帝王、官吏,下至平民、女士,都有人进行词的创作,均

104以能填词为荣,词成了社会各阶层人士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宋词走向了巅峰,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成为与唐诗并列的两株奇葩。宋词的许多名篇、名句,千百年来一直为历代人们所诵唱。词的别名:曲子、曲子词、杂曲、诗余、长短句,等。宋词在风格上形成了婉约和豪放两大词派。婉约词:代表人一李煜、李清照、柳永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词媚:内容上的基本特征:大多是抒发个人的愁情别绪或不幸遭遇之情。形式上的基本特征:注重音律和谐,辞藻多彩,表情达意含蓄曲折,故称婉约派。

105豪放词:代表人一苏东坡、辛弃疾等。苏东坡不满婉约词柔弱艳丽的词风,提出“以诗为词”的主张,并认为词的创作要达到“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因此他创作词时“不喜裁剪就声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辛弃疾等提出“以文为词:内容上的基本特征:抒发保家卫国、建功立业或与之有关的内容。形式上的基本特征:韵味淡薄,用典较多,议论过多,常晦涩难懂。词在形式上的特征:1、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如《水调歌头》,《沁园春》。

106词调表明作者填词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它并不是词的题目。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并且是各不相同。2、一首词大多数分为数片(阕),但以两片的为多。每首词分为几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的一个曲子。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有一定的格式。(词押韵的方式较复杂,大约可以分为十一类)词的韵位是依据音乐上的停顿决定的,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4、句式长短不一。词大量使用长短句,就是为了配合不同乐调的曲度。

1075、注重字声配合严密填词要审音用字,即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音调,以求二者和谐动听。6、对仗不严格、也不固定词调有上千种,各个调的句式长短不同,不可能有一致的要求。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勾,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对比手法

108即把二者或二者以上、在性质、特点上不相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旨在突出一事物或几者事物的某一或某些性质、特点的表现方式。优点:能够凸现某一或某些事物的性质、特点。原理:任何事物都有一些性质、特点,是在与其它事物相关联的性质、特点相比较中产生和存在的,因此把与之相关联事物的性质、特点放在一起比较,实质上就是把一事物或几者事物,之所以有某一或某些性质、特点的参照物提供出来,人们就较容易感知其的某一或某些性质、特点。使用原则:1、用来比较的事物,其性质、特点反差要大。2、用来比较的事物,要在同一性质、特点上进行比较。例、《生查子》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109今年元夜时,花市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白描手法在文学创作中,指作者在文学作品中的写景状物、叙述人物的言行等,仅仅对之进行精炼的概括或说明,不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加以修饰渲染。用白描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使读者获得质朴、简练的审美效果白描手法的运用原则1、写景状物、叙述人物的言行等,要简练、不用其它手法进行修饰渲染等2、其所涉及的景物、人物言行的特性等,要能够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或对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有典型性。

110《江城子》苏东坡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如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O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11《破阵子》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音,沙场秋点兵。八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用典手法:即用历史上曾发生过的事、文献中的故事、他人写过的诗词等,来表情达意的方式。用此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1、能够用较少的字、句或篇幅,表达较多容量的内容。2、易加深读者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

112用典手法的运用原则1、其典故应当是读者所熟悉的。2、其典故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有吻合处《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泡蚊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苗苗苗臭、臭、臭。(作者时年31岁)

113《钗头凤》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第十章对联《大观楼长联》一、对联产生和发展的简介对联的产生:对联的产生于何时,有多种观点,但较有说服力的是产生于唐代的见解,即对联是从格律诗中发展而来的。对联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我国过春节挂桃符的习俗。对联的发展:对联在明朝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

114重要原因之一,是朱元璋的倡导。“春联”的习俗,即形成于明代。对联的鼎盛时期是在清代。清代的对联在数量、质量、或表现方式和表现内容上,均是其它时代的对联和同时代的文学创作,不可相比的。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应当把代表清代文学体裁的样式,定为“清对联”,并与“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并列。二、对联在形式上的特征1、每副对联分为上下两联例、问九老何处飞来,一片碧云天影静。悟三乘遥空望去,四山明月佛光多。(峨眉山九老洞的一副对联)2上下联的字数、句式要相等例、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雷

115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朱元璋与其大臣刘伯温下棋时所作的对联,朱元璋出上联,刘伯温对下联)3、句式以长短句为主破虏平蛮,功贯古今第一。出将入将,才兼文武双全。(此是朱元璋写给徐达的对联)4、对仗工整对仗工整指上下联的同一形式位置上,要做到词类、结构、节奏相同,平仄协调。a从词类相同即对偶来看,上下联同一形式位置上的词类相同,用古代的概念来说,即上下联的同一形式位置的用词,必须用同一类的词、也即虚词对虚词,实词对实词,并且,其实词中的小类也要相同。(古代把实词分为十五小类: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宫室、服饰、器皿、人伦、人事等)另

116外,还要求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专用名对专用名,数目、颜色、方位词各自成一类,孤半等也算数目,这三类词很少跟别的词相对。不同词性的连绵词也不能相对,如名词性的鸳鸯、鹦鹉,形容词性的逶迤、磅礴,动词性的踌躇、叮咛,不能相对。一副对联如果做到了词类、结构、节奏相同,平仄协调,被称为工对,即对仗得工整;如果其中某项处理得不好,贝腋称为宽对,即对仗得不够工整。例、①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工对(解缙的对联)②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一宽对(杭州西湖岳飞墓旁的对联)

117b对联平仄运用的规则:①对联的平仄仅仅涉及每一句的句脚,即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②上联最后一句的句脚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句的句脚必须是平声。例、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邓子龙题书房对联)③短联平仄运用的规则:三句的短联,除上联末句的句脚为单仄,下联末句的句脚为单平外,其上下联前面句的平仄均要是“连珠”,即平平或仄仄;四句的短联,上下联的首尾句要单平

118或单仄,中间句均要是“连珠”。④长联平仄运用的规则:马蹄韵(马蹄格)(上下联每联的句数在四句以上即为长联。短联运用规则也是由马蹄韵延伸出来^勺)马蹄韵即长联的开头句和末尾句的句脚应是单平或单仄,中间句每两句的句脚应是“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二5、常有横批横批即在门楣等上,对对联的含义起到总结性或点题性的文字。例、见机而作,

119落土为安。横批为:死而后已。(陈寅恪)眼镜大夫、采中西、治顽疾、药到病除、交呈华佗扁鹊。斯文小姐、呕心血、育桃李、餐忘寝废,堪誉蜡炬春蚕三、大观楼长联简介1、背景因素清康熙29年(1690),昆明西郊大观楼建成,35年增为三层,成为昆明的一个景点。许多文人墨客到此吟诗作对,粉饰太平,孙髯见后,心中不平,写下此联。当时即被广为传诵。此联首先由昆明寒士陆树堂用行草书写悬挂在大观楼。清咸丰7年(1857),大观楼失火,楼与此联同毁。清同治5年

120(1866),大观楼重修。清光绪14年(1888),赵藩又用楷书书写此联,悬挂于大观楼上。清乾隆年间,此联就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古今第一长联”。图腾:toten系印地安语,意为“他的亲族”。古代的印地安人认为,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或植物等有亲缘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此种动物或植物即为该氏族的图腾一保护者和象征物。图腾是氏族的忌物,动植物图腾禁杀禁食,并且要进行崇拜使之繁衍。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最早的一种宗教信仰,大约与氏族社会同时发生。图腾崇拜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民族的早期阶段,当今某些民族或部落中仍然存在着此现象。

1212、大观楼长联的艺术特色①长:写景、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此增大了对联表情达意的容量,提高了对联在文学上的地位。②较多地使用排比句,增强了此联表情达意的气势。③排比句前首创“领字句”的运用。其或使其前后句的过渡较为自然、并容易引起读者相关的联想,或容易使读者理解其排比句的含义。

122④用典较好。即所使用的典故,既与作者的表情达意有一致性,又均是与云南相关的事例。

123⑤符合马蹄韵的规则。⑥对仗工整,用语贴切、生动传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