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81501
大小:900.50 KB
页数:84页
时间:2019-05-10
《大学语文课件-苏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轼大学语文1北宋文豪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大学语文2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翰林学士),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
2、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苏东坡传》林语堂大学语文3苏东坡与佛印禅师两人在杭州同游,东坡看到一座峻峭的山峰,问佛印禅师:“这是什么山?”“这是飞来峰”。东坡说:“既然飞来了,何不飞去?”佛印说:“一动不如一静。”“为什么要静呢?”佛印说:“既来之,则安之。”到了天竺寺,东坡见寺内观音菩萨手里拿着念珠,就问佛印说:“观音菩萨既然是佛,为什么还拿念珠?”佛印说:“拿念珠也不过是为了念佛号。”东坡又问:“念什么佛号?”佛印说:“也只是念观世音菩萨的佛号。”东坡又问:“他自己是观音,
3、为什么要念自己的佛号呢?”佛印回答道:“因为求人不如求己。”哼哈二将深刻的生活哲学,就是“一动不如一静”、“既来之则安之”、“求人不如求己”。这三个从生活里来的智慧,其实是一贯的相通的,只有在宁静平安的心境里,人才会生出更清澈的智慧,不至于因生活的奔波在红尘里迷失。大学语文4苏轼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少年时就具有两种个性:首先是儒家用世的志意,是对于国家民族的关心。《宋史·苏轼列传》: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乎?”程氏曰:“汝
4、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大学语文5范滂是东汉党锢之祸(汉灵帝名士宦官)之时被迫害的一位烈士。是很有事业心的人,当初他被任命为清诏使的时候,他登车揽辔上任,慨然有澄清天下的志意。建宁二年,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闻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日:“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遇到迫害的时候,不逃避,不委曲求全,慷慨赴死。(张俭)大学语文6其母就与之诀。滂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
5、戚!”母曰:“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后汉书.范滂传》死前对他的母亲说,儿对不起母亲。他母亲说,一个人想要有美好的品德节义,又享有长寿富贵,两者不可得全,我宁愿你去完成你的理想。大学语文7当年苏东坡读到这里,范滂在艰危之中的持守和不屈服的精神就曾经引起了他的奋发激动的感情。就问他的母亲是否也能如此,母亲说,你如果能做范滂,我怎么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呢?中国历史上很多伟大的人物都是由于母亲的教育和影响,程氏也是母教的仪范。所以他才能在王安石当政的时候不苟从于新党,在司马光旧党当政的时候不苟从于旧党。每次不管受到什么样的迫害
6、,只要回到朝廷,仍然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所以他平生才遭遇到这么多的贬逐,而志意操守始终不变。费衮《梁溪漫志》:此公中年发福,一日闲来,要诸姬猜他大肚腩中装的是什么东西,有人猜才学,有人猜智慧,只有爱妾王朝云说道:学士那里面是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点头称是。大学语文8苏轼还有另外一面的修养。“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他在读书时读到《庄子》,里面有比喻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
7、《庄子·内篇》在藐姑射的山上,有一个得道的神人,肌肤象冰雪一样洁白,姿态像处女一样绰约美好,洪水滔天不会被淹死,大旱之年,即使金石融化,土山枯焦也不会受到伤害。这是道家所追求的在精神上自我保全的修养。大学语文9在《逍遥游》中还有这样的描写: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这种超远旷达的修养和故事,《庄子》里有很多。苏轼读到之后说:“吾昔有见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也。”他说我此前内心也有一些见解,自己不能说出来,现在读到《庄子》,发
8、现他所说的正是我心中所想的。先得我心苏东坡在少年时代,就已经把儒道两家的精粹都融汇在了自己的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