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13112
大小:51.54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5-01-06
《河南省平顶山市等两地普高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测评(五)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普高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测评(五)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宋朝到底好在哪?一个适合普通人生活的时代。宋朝社会的繁荣,最能直观感受的是传世杰作《清明上河图》,它诞生于北宋,绝不是偶然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5米长的画卷上,刻画的都是非常平民化的城市景观和百姓生活。这种“眼光向下”的视角,与其说表现的是国家的强盛,不如说是民间的活力,传达出强烈的平民文化精神。两宋都城的宫室都较为简朴,南宋临安的皇宫“脩广仅如大郡之设厅”。等级严格的古代服制已不再被恪守,某些衣装只要有钱就能在市面上买到,连纽扣之类的小物件也成了商品。在唐末坊市制崩坏后,宋朝城市里都能临街开店,自由买卖发展出竞争性的商业推广,商标、抽奖、替商户沿街告白、唱卖甚至飘色巡游都开始出现。唐代藏冰极难,但在两宋的京城中,民间冰雪经营业极其发达普遍,夏天市面上卖冰雪,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唐朝宵禁的规矩也已取消。北宋初年,东京夜市就已是寻常现象,只是朝廷规定要在三更以前结束;到了北宋中叶,夜市时间不断延长,有些繁荣的商业区甚至完全取消了时间限制,通宵达旦地进行交易。当然,《清明上河图》毕竟也不是那个年代的“老照片”,未必全真,宣和二年(1120)开封有22000余名乞丐,但画上1000多人物中只有一个孤单的乞丐。不仅如此,美术史学者曹星原强调指出,这一画作也表明,当时无论是消费者还是销售者都必须服从、依赖由宫廷政治掌管的市场才能生存。虽然宋朝的经济看似在很大程度上比五代、唐等前朝更为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只是表象,它仍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现在有个流行的说法,宋朝的GDP占当时世界的60%~80%,这并不确切,但和历朝历代相比,宋代即便“积弱”,可一点都不“积贫”,宋代铸币量之大,是历代之最:宋元丰元年(1078)的铜产量是唐朝高峰期的铜产量的20多倍,之所以需要这么多铜,当然是因为铸造货币铜钱的需求量大增。不仅如此,宋代的商品化程度也很高,唐天宝八年(749)可谓盛世,但绝大部分的岁入都是实物形式,货币形式的仅占3.9%;而到北宋治平二年(1065),这一比例已高达52%。宋朝早就不再单纯依靠田赋收入了,而是大力从蓬勃兴起的工商业中开辟新的财源。据漆侠《宋代经济史》研究,两宋非农业税收入占财政的大部分,北宋皇祐、治平年间,商业税比重就已高达40%,及南宋绍兴、乾道之交,仅茶盐榷货一项就占49% ,再加上供朝廷使用的各种杂税(经制钱、总制钱),非农业税合计逾79%。南宋初期,宋高宗全力支持海外贸易,认为这远比搜刮农民要好:“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朕所以留意于此,庶几可以少宽民力耳。”宋人的观念是“贵贱虽殊,人则一也”。因此,宋代皇族不像明代诸王那样有那么多特权,特别是太祖子孙,到北宋末年已寂寥无闻,仅同民庶。皇权虽大,但也受士大夫制衡,不像东汉、唐、明三朝那样有宦官专权的恶劣政治。没有背景的平民在宋朝远比在唐朝更有机会出头:《宋史》有传的官员中,46.1%出身寒门,通过科举考试从平民中选拔人才成为全社会认可的机制,何怀宏的《选举社会及其终结》根据南宋两个年份的进士题名录统计,没有官员背景的进士占56%~58%。这些做法极大地释放了社会活力,尤其是激发了士人的主动性。赵宋祖宗家法不许杀士大夫,这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开明的时代,用扬之水的话说,两宋是养育“士”气,即士大夫之气韵的一个黄金时代。余英时也曾强调指出,宋代士阶层不但是文化主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政治主体,至少他们在政治上所表现的主动性远超过了以前的汉唐和后面的元明清。正因如此,国学大师陈寅恪在一百年前就断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他相信,对思想、文化来说,宋朝才是黄金时代:“六朝及天水一代(指宋代)思想最为自由,故文章亦臻上乘。”(摘编自维舟《从<梦华录>到<满江红>,为什么火的总是宋朝》)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眼光向下”的视角,就是在创作时主要体现平民百姓的活动。B.宋朝没有服制规定,市民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到任何等级的服装。C.田赋不再是南宋的主要收入,国内工商业税收和海外贸易利润才是。D.在宋朝,无背景的平民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的机会比较多。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服制、商业、税收、科举考试等方面,论证了宋朝是“一个适合普通人生活的时代”。B.文章第六段谈论《清明上河图》“未必全真”,作者通过对宋朝经济自由度的评价,使得论证更加客观、严谨。C.文章第七段通过宋朝元丰元年和唐朝高峰期的铜产量的对比,有力证明了宋代“一点都不‘积弱’”的观点。D.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使用了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使宋朝的“好”无一遗漏地呈现在读者面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两次提到《清明上河图》,分别是为了说明宋朝的平民文化精神和宋朝时期开封城内乞丐少。B.宋朝时,商品经济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再加上宵禁和坊市的限制被打破,摆摊时间不受限制,地摊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C.宋人的观念是“贵贱虽殊,人则一也”,这表明在宋朝,相对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D.宋朝讲究“刑不上大夫”,皇权虽大,也受士大夫制衡,因此,太祖子孙到北宋末年已寂寥无闻,仅同民庶。【答案】1.B2.D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宋朝没有服制规定……买到任何等级的服装”错误。原文是“等级严格的古代服制已不再被恪守,某些衣装只要有钱就能在市面上买到,连纽扣之类的小物件也成了商品”,这句话表明,服制还是有,只是不严格;市民也不可能自由买到任何等级的服装,只是“某些衣装”。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能力。D.“使宋朝的‘好’无一遗漏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错误。“无一遗漏”太过绝对化。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宋朝时期开封城内乞丐少”错误。第二次不是为了说明开封城内乞丐少,而是为了说明宋朝经济必须依赖宫廷政治掌管的市场才能生存,宋朝经济仍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B.“摆摊时间不受限制”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到了北宋中叶,夜市时间不断延长,有些繁荣的商业区甚至完全取消了时间限制,通宵达旦地进行交易”,选项略去限制范围“有些繁荣的商业区”,过于绝对。D.“……因此,太祖子孙到北宋末年已寂寥无闻,仅同民庶”错误。“太祖子孙到北宋末年已寂寥无闻,仅同民庶”是因为宋人的观念是“贵贱虽殊,人则一也”,而不是因为“宋朝讲究‘刑不上大夫’,皇权虽大,也受士大夫制衡”。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工智能目前缺乏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同理心。人类探索新的科学原理、新的知识,ChatGPT是提不出来的。艺术创作也是一样,貌似说人工智能现在完全可以独立创作了,但其实它所使用的这些素材都是有迹可循的,它是一种组合或者是一种模拟。ChatGPT让我们感受到AI已经发展到了一种自然语言处理能力非常强大的一个新阶段,但是,再精妙的智能系统也不会完全替代拥有复杂且细腻情感的人类。尽管我们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但是我们能够进行自发自主的思考,能够基于感性、情感,做出一些并不十全十美的判断,而不是拘泥于理性的这种计算。这些才是我们人类最宝贵的一种特质。(摘编自“中国新闻网”)材料二:聊天机器人ChatGPT横空出世,它能像人类一样撰写文章并回答问题的能力震惊了世界。这种聊天机器人带来的对于科技行业的颠覆力量如此之大,以至于它有可能彻底改变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方式。但人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这些聊天机器人及其给出的答案呢?《自然》等杂志表示,鉴于谷歌的巴德(Bard)聊天机器人在给出答案时出现了事实性错误,人类对聊天机器人给予信任还有待时日。行业研究人员表示,通过用互联网上的大量文本数据集进行训练,ChatGPT等工具能以流畅的对话回答用户的各种问题,但这种聊天机器人不能保证回答的准确性。《自然》指出,ChatGPT存在一种倾向:为那些它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创造虚构的答案。专家警告说,还有一个风险是网民可能对答案感到满意,但会被唯一的答案带偏或控制。(摘编自刘霞《AI加持的新搜索引擎可信吗?》)材料三:近期,谷歌一个研究团队发布了新的AI模型MusicLM,这是一种可将文本信号转换为音频片段的音乐生成器。这一AI“艺术家”可根据不同的地点、时代或要求创作音乐。其样本由指定音乐流派、音乐气氛甚至特定乐器的长段旋律组成。当MusicLM“听到”某人吹口哨、哼唱、演唱或是演奏乐器后,能从中推断出额外的旋律小节。它可调节乐器的种类,甚至是演奏的力度。它还可创建一曲连续音乐即兴表演的“故事”。MusicLM甚至可产生适合视觉艺术的声音。但目前MusicLM还无法与人类作曲家匹敌,尤其在歌词创作方面。因担心版权风险以及道德问题,谷歌表示,目前没有立即发布MusicLM的计划。有法律版权专家表示,AI系统音乐可被视为衍生作品,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原创元素才会受到版权保护。如果艺术家的作品在其不知情或未经他们同意的情况下被用来训练AI系统,那么AI音乐生成器还可能面临涉及侵权的诉讼。如果没有监管,这很可能成为音乐行业的另一个灰色地带。(摘编自张佳欣《下一个AI颠覆性应用发生在音乐领域?》) 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I模型MusicLM不仅可以将文本信号转换为音频片段,而且还可以推断出额外的旋律小节,实现全自由创作音乐。B.MusicLM不仅能创建音乐“故事”,还可产生适合视觉艺术的声音,但想超越人类作曲家,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C.MusicLM这一AI“艺术家”所拥有的系统性音乐被视为衍生作品,想要获得版权保护并非易事,除非它是全原创元素。D.若艺术家的作品被用来训练AI系统,需经艺术家知情或同意,否则AI音乐生成器就可能面临涉及侵权的诉讼。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横空出世彻底改变了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方式,人们有可能通过ChatGPT来实现富有情感的人机对话。B.ChatGPT虽已发展到一种自然语言处理能力非常强大的一个新阶段,但想取代拥有自发思考力和细腻情感的人类,几无可能。C.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为科技行业带来颠覆力量,给人类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人类只要对它给予信任,风险就会很小。D.当前出现的AI模型无论是ChatGPT,还是Bard,又或是MusicLM,虽然还不能提出新的科学原理和知识,但是均可进行独立的创作。6.近几年,自动驾驶汽车刹不住、导航误的情况屡有发生,往往导致悲剧的产生;可人工智能却又与人类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材料加以阐述。【答案】4.A5.B6.我们应理性地看待人工智能。①人工智能的确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它;②人工智能不管多精妙,都不会取代拥有复杂思想和细腻情感的人类;③人工智能所创作的产品,可能面临版权及道德等问题,需要相应的法律监管;④应加强对人工智能产品使用的管理,以免其产生危害。【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和比较文本信息的能力。A.“而且还可以推断出额外的旋律小节,实现全自由创作音乐”错误,曲解文意,由“其样本由指定音乐流派﹑音乐气氛甚至特定乐器的长段旋律组成。当MusicLM‘听到’某人吹口哨,哼唱,演唱或是演奏乐器后,能从中推断出额外的旋律小节”可知,MusicLM并未实现全自由创作音乐。故选A。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A.“彻底改变了”错误,变或然为已然,原文是“有可能彻底改变”;“来实现富有情感的人机对话”错误,曲解文意,“再精妙的智能系统也不会完全替代拥有复杂且细腻情感的人类”。C.“人类只要对它给予信任,风险就会很小”错误,说法绝对,原文是“人类对聊天机器人给予信任还有待时日”,因此当下并不能给予信任。D.“但是均可进行独立的创作”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貌似说人工智能现在完全可以独立创作了,但其实它所使用的这些素材都是有迹可循的”,“貌似”“有迹可循”说明ChatGPT不能进行独立的创作。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列举了人工智能的优缺点,问“你有怎样的认识”,因为其有优点,也有缺点,所以应当理性看待。由题干“近几年,自动驾驶汽车刹不住、导航误的情况屡有发生,往往导致悲剧的产生;可人工智能却又与人类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可知,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各种便利,但是又有自身的缺陷,因此人类不能对其完全依赖。由“ChatGPT让我们感受到AI已经发展到了一种自然语言处理能力非常强大的一个新阶段,但是,再精妙的智能系统也不会完全替代拥有复杂且细腻情感的人类。尽管我们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但是我们能够进行自发自主的思考,能够基于感性、情感,做出一些并不十全十美的判断,而不是拘泥于理性的这种计算”可知,人工智能不管多精妙,都不会取代拥有复杂思想和细腻情感的人类。由“因担心版权风险以及道德问题,谷歌表示,目前没有立即发布MusicLM的计划。有法律版权专家表示,AI系统音乐可被视为衍生作品,……那么AI音乐生成器还可能面临涉及侵权的诉讼”可知,人工智能所创作的产品,可能面临版权及道德等问题,需要相应的法律监管。由“专家警告说,还有一个风险是网民可能对答案感到满意,但会被唯一的答案带偏或控制”“如果没有监管,这很可能成为音乐行业的另一个灰色地带”可知,人工智能有可能会带偏人类,会出现灰色地带,因此,应加强对人工智能产品使用的管理,以免其产生危害。(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牢门边掠过一个看守员的身影,轻轻的脚步声,引起了静卧着的孙明霞的注意,她一翻身便向门边走去。“江姐!”孙明霞轻快地跑了回来,惊喜地叫了声:“又有信来了。” 孙明霞晶亮的眼波凝视着那张纸片。许多战友早已翻身起来,挤到孙明霞身边。还有几个人,已悄悄守住了牢门和窗口,监视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敌人。虽然她们知道今夜那值班看守员是自己人。女室的人之所以知道他,是因为每一次那看守员都把信送到女室,而从未送到其他牢房去。这时,孙明霞一把抓住江姐的手,用耳语般的声音急切地念道:“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呀!同志们,我们的国家成立了!”惊喜的人们低声欢呼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静一静,听我再念。”孙明霞声音更低,人们都屏住呼吸。“全世界劳动人民欢欣鼓舞,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万岁,万万岁!”一片欢乐的低呼,打断了孙明霞的朗读。战友们不断轻声喊着“毛主席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他们的声音像股热流,汹涌澎湃,激荡着牢房,黑暗中,闪烁着一片晶亮的眼光。“明霞!”江姐声音激动,招着手,让大家安静,以免惊动敌人,“你快点念下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一定是北京!”有人抢先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孙明霞的声音,像使人共鸣的琴弦,“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啊,五星红旗!”“江姐!我们也有一面红旗呀!”“把红旗拿出来,马上做成五星红旗。”火热的目光,都转向江姐。等待着她的意见。“江姐!”孙明霞急切地恳求着,“我把那面珍藏的红旗拿出来。”“我这里有针,有线。”李青竹也欢乐地赞同着。江姐的心一阵比一阵激动……地下党的来信,在人们手里传阅着。已经读过信的人,又把目光转向牢房深处。珍藏的红旗拿出来了,在大家眼前闪着夺目的光彩。这面红旗,是那位不知名的同志——“监狱之花”的母亲,留下来的。残留着弹孔,染透斑斑血迹的红旗,被她珍藏在一床旧棉絮里。她在临危时,竟没有来得及交给自己的战友,而是在过了好久以后,人们才从她的遗物中找出来的。当红旗在大家眼前出现时,几只拿着针线的手,团团围了上来。“五星红旗!五颗星绣在哪里?” “一颗红星绣在中央,光芒四射,象征着党。四颗小星摆在四方,祖国大地,一片光明,一齐解放!”“对,就这么绣。”尽管她们并不知道五星红旗的图案,但她们却通过炽热的心,把自己无穷的向往付与祖国。不知是谁抢先绣上了第一针,接着,许多灵巧的手,飞快地刺绣起来。热血沸腾着,把坚贞的爱,把欢乐的激情,全寄托在针线上,你一针,我一线,一针一线织绣出闪亮的金星。红旗正中,闪现了一颗星,接着,又出现了四颗。江姐依偎在李青竹身边,凝望着刺绣中的五星红旗,她不仅理解战友们的兴奋心情,她自己的心境也和大家一样。但是她在胜利的喜讯中,激动而又冷静,想得很多、很远。也许此刻只有李青竹才能理解她那复杂的心情。她看见了胜利,可也看见了集中营的最后斗争。她知道,在越狱和屠杀的斗争中,必须付出多少生命作为代价。这代价,也许首先是自己,也许还有别人,但她宁愿用自己来代替一切战友,为党保存更多的力量。然而,在欢乐的战友们面前,在五星红旗面前,她什么也没有讲。“江姐!”孙明霞双手捧起叠好的旗帜,带着无限的喜悦,走到缓缓地搓着线的江姐面前。“同志们希望你来宣布胜利的到临,也请你揭开这象征黎明和解放的战旗。”“我?”江姐笑着惊问。“是的,江姐!就是你。”面前激起一阵热情、严肃而又诚恳的声音。“应该是你。”李青竹等大家稍静之后,说道:“不能辜负同志们对你的信任和尊敬。”“好吧。”江姐双手接过红旗,迎风一抖,五颗晶亮的金星,立刻随着红旗飞舞。江姐高高地亮开红旗,无畏的声音里充满着幸福的感情:“让五星红旗插遍祖国每一寸土地,也插进我们这座牢房。”随着江姐低呼的声浪,人们严肃地站了起来,凝望着闪光的旗帜。黎明在眼前招手,人们的心正随着红旗飘扬到远方,仿佛,漫漫长夜成了过去,人们粉碎了枷锁,自由地崛立在祖国的土地上。江姐激动的目光转向李青竹。她发现,李青竹正把“监狱之花”抱在怀里,孩子不知何时已经醒来,圆圆的眼儿,正望着欢乐的娘娘们。一阵火热的温暖,冲击着江姐的心,她不禁带着红旗,走向“监狱之花”。人们的目光,一时都亲切地转向热情迸发的江姐和天真可爱的孩子。江姐轻轻抱起“监狱之花”,把深切的爱意和那些自己未必能实现的理想,尽情灌注在幼小的花朵上:“孩子,心爱的孩子!你看红旗,这是你爸爸妈妈留下来的……”江姐连连亲着“监狱之花”的脸,又爱怜地凝视着孩子亮晶晶的眼睛,她似乎觉得幼稚的孩子完全能够听懂她的话:“孩子啊,快点成长吧!叔叔娘娘们将举起这面红旗,去参加战斗,还要亲手将红旗托付给你。孩子啊,你要记着:当你长大了,当你的孩子也从你手上接过红旗那天,你要面对红旗回答——你是否为保卫红旗而生,为保卫红旗而战,为保卫红旗而贡献了问心无愧的一生。” 江姐眼里盈盈地闪动着火热的泪珠。她让孩子用嫩手把红旗抱在胸脯上。又急切地说:“孩子,孩子,你听清我的话了吗?我们多想听见你的回答啊!”江姐的脸温存地靠近“监狱之花”,又低声嘱咐着:“不管是狂风暴雨,不管是惊涛骇浪,你们一定要把战斗的旗帜,指向共产主义啊!”(摘编自罗广斌杨益言《红岩》)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明霞急切地念、人们惊喜地欢呼、江姐激动地说话和招手,都表明狱中人们为我们的国家成立而欢欣鼓舞。B.当回答红旗上的五星绣在哪里、怎么绣时,作者有意省略答话者主体,这是为了突出当时人们的激动与欣喜:是谁说的,已经不重要了。C.文章采用全知视角,生动地刻画孙明霞、李青竹和江姐等女监中人物的活动,是为了表现国家的成立对她们的鼓励作用。D.文章结尾处对江姐面对“监狱之花”时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传达出了江姐对革命后继有人的企盼。8.文中画线句子是一处细节描写,试分析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9.有人这样评价:“《红岩》以独特的写作方式,为我们塑造了光辉的英雄群像,并在此过程中彰显了悲壮的死亡美学。”试以节选的文本为例,说说《红岩》是如何塑造英雄群像的。【答案】7.C8.①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将视线由欢欣的大人过渡到小孩子身上。②内容上,不但写出了江姐内心的激动、欣喜——这么多年来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迎来了胜利的号角,结出了胜利的硕果,而且写出了江姐的前瞻性眼光——要将这战斗的旗帜,交给祖国的未来,希望孩子们能传承这种为国家而不顾一切及舍小家为大家的大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9.①用衬托的手法塑造英雄群像。既有正面的衬托,如在绣红旗时,她们群策群力,分工有序;也有侧面衬托,如英雄们对“监狱之花”的期盼——希望她能接过先辈们的红旗继续战斗,直至胜利。用“红旗”衬托出女英雄们舍身为国的精神。②在对话中完成对英雄群像的塑造。选文有明确说话主体的对话,也有不知说话主体的对话,如询问“五颗星绣在哪里”那一处,不用知道也不需要知道是谁问的。③场景集中地塑造了一组女性群像。节选部分的场景在女监,因此,里面的所有人物全为女性(包括“监狱之花”),她们的言行举止、思想观点集中地体现出为国家、民族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C.“是为了表现国家的成立对她们的鼓励作用”错误,是为了表现她们得知国家成立这一消息时的激动与兴奋,以及对未来的期盼与愿景。故选C。【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句子的作用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主旨等角度进行分析。情节结构上,前文写“随着江姐低呼的声浪,人们严肃地站了起来,凝望着闪光的旗帜。黎明在眼前招手,人们的心正随着红旗飘扬到远方,仿佛,漫漫长夜成了过去,人们粉碎了枷锁,自由地崛立在祖国的土地上”,后文写“人们的目光,一时都亲切地转向热情迸发的江姐和天真可爱的孩子”,可见,该句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将视线由欢欣的大人过渡到小孩子身上。内容主旨上,“一阵火热的温暖,冲击着江姐的心”写出了此时江姐内心的激动和欣喜,终于迎来了革命的胜利,终于知道了新中国的成立的消息。由“她不禁带着红旗,走向‘监狱之花’”“江姐轻轻抱起‘监狱之花’,把深切的爱意和那些自己未必能实现的理想,尽情灌注在幼小的花朵上”“孩子啊,快点成长吧!……当你长大了,当你的孩子也从你手上接过红旗那天,你要面对红旗回答——你是否为保卫红旗而生,为保卫红旗而战,为保卫红旗而贡献了问心无愧的一生”可知,江姐的前瞻性眼光——要将这战斗的旗帜,交给孩子,交给祖国的未来,希望孩子们能传承这种为国奋斗、为国牺牲的大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描写人物手法的能力。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从正、侧面描写、环境烘托、场景描写、修辞手法等角度分析。正面衬托,“不知是谁抢先绣上了第一针,接着,许多灵巧的手,飞快地刺绣起来。热血沸腾着,把坚贞的爱,把欢乐的激情,全寄托在针线上,你一针,我一线,一针一线织绣出闪亮的金星”描写江姐以及其他英雄群策群力,一针一线绣红旗的情景,用“红旗”衬托出女英雄们舍身为国的精神;侧面衬托,“把深切的爱意和那些自己未必能实现的理想,尽情灌注在幼小的花朵上”“不管是狂风暴雨,不管是惊涛骇浪,你们一定要把战斗的旗帜,指向共产主义啊”描写英雄们对孩子的期望,希望她能接过红旗,继续为国奋斗,直至胜利。用对孩子的希望衬托英雄的精神。对话,文中有大量对话,如“五星红旗!五颗星绣在哪里”“一颗红星绣在中央,光芒四射,象征着党。四颗小星摆在四方,祖国大地,一片光明,一齐解放”这些对话并未写出是谁说的,是谁回答的,但是写出英雄们对祖国的爱,对国家的坚贞。场景集中,整个故事发生在“女监”这一特定的地点,由“孙明霞晶亮的眼波凝视着那张纸片。许多战友早已翻身起来,挤到孙明霞身边。还有几个人,已悄悄守住了牢门和窗口,监视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敌人”“惊喜的人们低声欢呼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她在临危时,竟没有来得及交给自己的战友,而是在过了好久以后,人们才从她的遗物中找出来的”等可知,无论是江姐、孙明霞,还是其她的战友,她们都体现出为国家、民族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道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朱敬则,代以孝义称,州党美之。敬则倜傥重节义,早以辞学知名。咸亨中,高宗闻而召见,与语甚奇之,将加擢用,为中书舍人李敬玄所毁,乃授洹水尉。长寿①中,累除右补阙。敬则以则天初临朝称制,天下颇多流言异议,至是既渐宁晏,宜绝告密罗织之徒。上疏曰: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疾耕急战,人繁国富,乃屠诸侯。此救弊之术也。故曰:刻薄可施于进趋,变诈可陈于攻战。况锋镝已销石城又毁谅可易之以宽泰润之以淳和八风之乐以柔之三代之礼以导之秦既不然淫虐滋甚卒至土崩此不知变之祸也。陆贾、叔孙通之事汉王也,当荥阳、成皋之间,粮馈已穷,智剪俱困,不敢开一说,效一奇,唯进豪猾之材,荐贪暴之客。及区宇适平,金鼓之声未歇,二子顾眄,乃陈《诗》《书》,说《礼》《乐》,开王道,谋帝图。高皇帝忿然曰:“吾以马上得之,安事《诗》《书》乎!”对曰:“马上得之,可马上理之乎?”高皇默然。于是陆贾著《新语》,叔孙通定礼仪,始知天子之尊,此知变之善也。向使高皇排二子而不用,置《诗》《书》而不顾,重攻战之吏,何十二帝乎?故曰:仁义者,圣人之蘧庐;礼经者,先王之陈迹。不设钩距,无以应天顺人;不切刑名,不可摧奸息暴。故置神器②,开告端,曲直之影必呈,包藏之心尽露。神道助直,无罪不除;人心保能,无妖不戮。以兹妙算,故能计不下席,听不出闹,苍生晏然。伏愿览秦、汉之得失,考时事之合宜,审糟粕之可遗,觉蘧庐之须毁。陛下必不可偃蹇太平,徘徊中路。伏愿改法制,立章程,下恬愉之辞,流旷荡之泽,顿奸剑之锋芒,扫朋党之迹,使天下苍生坦然大悦,岂不乐哉!则天甚善之。神龙元年,出为郑州刺史,寻以老致仕。还乡里,无淮南一物,唯有所乘马一匹,诸子侄步从而归。雅有知人之鉴,凡在品论者,后皆如其言。(节选自《旧唐书·卷九十·列传第四十》)【注】①长寿:武则天称帝后的年号。②神器:纳谏箱。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况锋镝已销/石城又毁/谅可易之/以宽泰润之/以淳和八风之乐/以柔之三代之礼/以导之/秦既不然淫虐滋甚/卒至土崩/B.况锋镝已销石城又毁/谅可易之以宽泰/润之以淳/和八风之乐/以柔之三代之礼/以导之秦/既不然/淫虐滋甚/卒至土崩/C况锋镝已销/石城又毁/谅可易之以宽泰/润之以淳和/八风之乐以柔之/三代之礼以导之/秦既不然/淫虐滋甚/卒至土崩/D.况锋镝已销石城又毁/谅可易之/以宽泰润之/以淳和/八风之乐/以柔之/三代之礼以导之/秦既不然淫虐滋甚/卒至土崩/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除右补阙”与“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两句中的“除”字含义相同。B.“损不急之官”与“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声声慢》)两句中的“损”字含义不相同。C.“安事《诗》《书》乎”与“沛公安在”(《鸿门宴》)两句中的“安”字含义相同。D.“苍生晏然”与“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氓》)两句中的“晏”字含义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敬则为人重节义,早年就因辞学而出名;他为官清廉,善于辨识人物;他能言善谏,分析问题鞭辟入里,得到了武则天的称赞。B.朱敬则用秦、汉得失的事例阐述了施行仁义、避免暴政的重要性,意在暗示则天皇帝借鉴汉初的政策,广施恩泽,治国理政。C.朱敬则在奏疏中灵活运用举例、对比和假设说理的方法,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主张,即为政者需应时权变,不能满足于太平。D.朱敬则认为进取攻战之时采用苛酷狡诈的政策只是权宜之计,天下安定后需要加强诗书礼仪的教化和颁布宽大法令以顺应民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语甚奇之,将加擢用,为中书舍人李敬玄所毁,乃授洹水尉。(2)向使高皇排二子而不用,置《诗》《书》而不顾,重攻战之吏,何十二帝乎?【答案】10.C11.C12.B13.(1)(高宗)和他交谈,认为他不同寻常,准备提拔任用,(朱敬则)却被中书舍人李敬玄诋毁,只被授任洹水尉。(2)假如高皇帝排斥两人不加任用,放着《诗》《书》而不管,重视喜欢发动进攻性战争的官吏,如何会有十二帝的传承呢?【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何况乐器已经销毁,石城也被拆毁,本应该用宽平的政策,以淳和来施以恩惠,用八风之乐来感化,用三代之礼来教导。秦朝却不是这样,荒淫残暴更加严重,终于土崩瓦解。“锋镝已销”“石城又毁”是两种并列的情况,中间应该断开,故排除BD两项;“秦既不然”是主谓句,句子结构完整,其后应该断开,故排除A项。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 A.除,授予官职。句意:多次受任右补阙;/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B.损,裁减、减少.句意:裁减不急需的官员;损,煞.句意:菊花委地尽枯黄,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C.“字含义相同”错误。安,表反问语气,为什么,句意:为何要学习《诗》《书》呢;安,疑问代词,哪里,句意:沛公在哪里。D.晏,安定,稳定句意:百姓安然;晏,人欢乐的样子。句意: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B.“意在暗示则天皇帝借鉴汉初的政策,广施恩泽,治国理政”错误,朱敬则列举秦、汉得失的史实是为了说明“应时权变”的重要性,即统治者应根据社会情况制定相应的政令,不能墨守成规。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1)“奇”,意动用法,认为……奇特;“擢”,提拔;“为……所”,表示被动。(2)“向使”,假如;“置”,放着;“重”,重视。参考译文:朱敬则,世代以孝义著称,受到州人称赞。朱敬则为人豪迈注重节义,很早就以辞学出名。咸亨年间,高宗听说他的名声而召见(他)),(高宗)和他交谈,认为他不同寻常,准备提拔任用,(朱敬则)却被中书舍人李敬玄诋毁,只被授任洹水尉。长寿年间,多次受任右补阙。朱敬则认为武则天起初临朝称制时,天下有很多流言蜚语,到此时已经逐渐平息,就应该杜绝告密罗织(罪状)那类人。上疏说:臣听说李斯任秦相,推行申不害、商鞅的法令,注重刑名学说,杜绝私门,光大公室,取消无用的支出,裁减不急需的官员,努力耕织加紧备战,人口增加国家富足,于是消灭诸侯。这是解决弊病的策略。因此说:苛酷的政策可用于进取之时,权变狡诈实行于攻战之时。何况乐器已经销毁,石城也被拆毁,本应该用宽平的政策,以淳和来施以恩惠,用八风之乐来感化,用三代之礼来教导。秦朝却不是这样,荒淫残暴更加严重,终于土崩瓦解 。这是不知变通带来的祸害。陆贾、叔孙通侍奉汉王,在荥阳、成皋一带,粮运断绝,志穷力竭,不敢提出一条建议,取得一次奇功,只知引进豪强不法之徒,推荐贪婪残暴之客。等到天下刚刚平定,金鼓之声还未停息,两人左顾右盼,于是陈述《诗》《书》,讲论《礼》《乐》,阐发王道,谋划帝王法度。高皇帝生气地说:“我在马上取得天下,为何要学习《诗》《书》呢?”(陆贾,叔孙通)回答说:“能在马上取得天下,还能在马上治理天下吗?”高皇帝默然无语。于是陆贾著述《新语》,叔孙通制定礼仪,才知道天子的尊贵,这是知道变通的好处。假如高皇帝排斥两人不加任用,放着《诗》《书》而不管,重视喜欢发动进攻性战争的官吏,如何会有十二帝的传承呢?所以说,仁义是圣人的权宜之计,礼经是先王以往的行迹。不设立严密之法讯问,无法应天顺人;不设严厉刑罚,不能摧奸息暴。所以设置纳谏箱,开告密之端,曲直之影定会出现,包藏之心全部暴露。神道扶助正直,无罪不被清除;人心保护贤能,无妖不被杀戮。凭此妙算,所以能不用下坐席施计,不用出宫门听政,百姓安然。希望借鉴秦、汉的得失,考察时事的合宜,仔细(挑出)必须遗弃的糟粕,找出必须毁掉的权宜之计。陛下一定不能满足于太平,半路徘徊。希望修改法令,建立章程,颁布宽大的法令,传播浩荡的恩泽,削去谗毁的利牙,挫掉奸险的锋芒,扫清朋党的恶迹,让天下百姓坦然高兴,难道不是一件乐事吗?武则天非常赞赏。神龙元年,(朱敬则)从京官被调任为郑州刺史,不久因年老退休。返回故乡,没有带淮南一件物品,只有所骑的一匹马,众位子侄步行随从而归。他很有鉴别人物的能力,凡是他品评的人物,后来都符合他所说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踏莎行·题画①[明]边贡露湿春莎②,草生芳甸,渔舟迤逦依山转。斜阳明灭照村墟,绿槐深护幽人院。小栅鸣鸡,古梁巢燕,柴门不锁蓬蒿遍。问渠莫是武陵源?一溪流水桃花乱。【注】①该词为作者在南京为官时所作。②莎:一种生长在潮湿地的植物。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的“湿”字写出画面的不干涩,给人以悦目感,“生”字写出了蓬勃的活力与生命的律动;“渔舟迤逦”则以动写静,颇富神韵。B.上片主要点染环境、美化氛围,富有情趣,光线与色彩巧妙组合,村庄与庭院合理布局,写出了整幅画面的和谐自然。C.下片写鸡在栅栏里鸣叫,燕在梁上筑巢,给宁静祥和的村庄平添了几分生机,但柴门内蓬蒿遍地,溪中落花零乱,又显其萧条。D.该词清新明快,淡雅自然,白描手法的运用,更显意蕴丰厚、情韵深长,这也体现了边贡词“有逸趣、长于描写”的特点。15.词中画线句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分析。【答案】14.C15.①都运用以景结情(借景抒情)手法。边词借桃花溪水的闲适景象表达内心的归隐追求,王诗借归雁抒发思乡之情。 ②都借典抒情。边词借陶潜《桃花源记》的典故抒情,王诗借鸿雁传书的典故抒情。③都以设问句巧妙作结。意蕴丰富,言尽而意未尽。【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但柴门内蓬蒿遍地,溪中落花零乱,又显其萧条”错误。鸡鸣、燕飞、蓬蒿遍地等,是为了铺叙隐士清贫恬静、自得其乐、与世无争的平淡生活。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都运用以景结情(借景抒情)手法。边词,写院内院外,一切都是那么静谧自在,没有尘世车马的喧嚣,没有纷至杂沓的人群。这是什么去处?莫非是世外的桃花源吧,你瞧,溪上还真漂流着朵朵桃花呢,词人运用虚实结合之笔,点明“画意”乃是追求一种没有纷扰的自由恬静的精神境界,借桃花溪水的闲适景象表达内心的归隐追求。王诗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于是托雁捎个信:烦劳雁儿飞过洛阳的时候,替自己问候一下家里人,借归雁抒发思乡之情。都借典抒情。边词中的“武陵源”,即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因为桃花源是武陵渔人所见,故又可称武陵源,借陶潜《桃花源记》的典故抒情。王诗中写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借鸿雁传书的典故抒情。都以设问句巧妙作结。边诗问莫非是世外的桃花源吧?你瞧,溪上还真漂流着朵朵桃花呢。王诗问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意蕴丰富,言尽而意未尽。(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鱼我所欲也》中,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挺身而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商隐的《无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后来被引申为奉献至生命终点也无怨无悔。(3)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所恶有甚于死者②.故患有所不辟也③.春蚕到死丝方尽④.蜡炬成灰泪始干⑤.哀吾生之须臾⑥.羡长江之无穷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辟,蜡,炬,哀,须,臾,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让古代留下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①地逼视着古代,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不太擅长遮盖。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唯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陨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②的失落。古希腊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③,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诚恳坦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沉着。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第二段里,作者以时间为序,列举了六位作者的“不想大团圆”,试选任意两位,分别分析他们的“不想大团圆”的内涵。【答案】17.①心平气和②无可奈何③前仆后继18.屈原:以身殉国,坚决不与昏庸的楚王及小人同流合污。杜甫:以现实主义的笔法,写出唐朝晚期的混乱不堪,画出天下苍生的潦倒生活。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将宝黛的爱情悲剧生生呈现在读者面前,以此来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孔尚任:“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朝之治乱系焉。”(一生即侯方域,一旦即李香君)。一出《桃花扇》,叹尽南明史。鲁迅:以小说揭露社会的黑暗,人心的阴暗,“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以如匕首如投枪般的杂文,血淋淋揭示社会的疮疤。 白先勇:小说《游园惊梦》以中国国民党将军的遗孀田玉到窦公馆赴宴为线索,通过她在宴会上的感受、回忆及其心理活动,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台湾地区的社会变迁,旧贵族的没落,新兴中产阶级的兴起。作品笼罩着浓重的悲怆气,表现出一种美人迟暮、人生如梦的沧桑感。【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语境是说现代对待古代的态度不应当急躁、不安,不应当羞愧、遮盖,填写“心平气和”。心平气和:指思想或精神平静,没有不安或压抑的感情;也指抑制或重新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第二空,语境强调失落时毫无办法的心理,填写“无可奈何”。无可奈何:指事已如此,想挽回已无能为力(奈何:怎么办,指没有办法)。第三空,语境是说勇士们面对困难英勇斗争,填写“前仆后继”。前仆后继: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英勇斗争,不怕牺牲。【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由“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等可知,语段强调应该有悲剧,有悲壮,有失败,而不是只有“大团圆”。然后根据语段列举的六位作者的作品、人物生平、对待历史的看法等进行分析。屈原:不肯与郑袖、子兰等同流合污,宁可选择抱石投江而死,以身殉国,体现了悲剧和悲壮的特点,体现了他“不想大团圆”。杜甫:不阿谀奉承,一味讨好朝廷,选择以笔写史,揭露社会黑暗,讽刺统治者昏庸,写出唐朝晚期的混乱不堪,画出天下苍生的潦倒生活,体现了他“不想大团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刻画了反对追逐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宝玉形象,塑造了孤标傲世的、一往情深的黛玉形象,有情人难成眷属,以二人的爱情悲剧来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体现了他“不想大团圆”。孔尚任:《桃花扇》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叙述南明的历史,揭露了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体现了他“不想大团圆”。鲁迅:《呐喊》《彷惶》和他的杂文等以犀利的语言揭露社会的黑暗,指出国民的劣根性,“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白先勇:《游园惊梦》中刻画了中国国民党将军的遗孀田玉这一典型形象,借这一形象表现了被逐出大陆、偏安一隅的往昔豪门贵族的生活,作家暗示表面的繁华下面隐藏的危机。可以说,它是没落贵族唱出的一曲哀怨之歌,其中渗透了浓郁的悲凉感。(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低温准低温储粮技术是较为理想的绿色储粮技术。② 在储粮过程中,利用自然冷却甚至人工制冷使仓内粮食存在较低温度环境,为了减缓或防止有害生物的侵袭和粮食品质劣变,最大限度地保持粮食原有品质。我国南方空气湿度大、多阴雨关气、年平均温度偏高等自然因素,①。④四川省2014年起在全国率先大规模应用绿色低温储粮技术,形成浅层地能、水冷、风冷及其组合而成的技术体系,平均粮温常年保持在18摄氏度以下,让储粮在新鲜度和营养价值上保持稳定,粮食效益随之得到提升。②,低温储粮每吨粮食能为企业增加100元左右的综合收益,这一技术应用前景广阔。氮气气调储粮技术是当前国内外绿色储粮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这一技术使用清洁、无味、对人体无毒的氮气,作为绿色、环保的粮食储藏介质,用高浓度氮气在粮仓内形成不利于害虫及霉菌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抑制粮食呼吸,实现虫霉防治、延缓粮食品质变化,可有效保粮,③。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0.第一段的说明对象是“低温准低温储粮技术”,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的写作思路。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调换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9.①给粮食仓储带来挑战②相比常规的储粮方式③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20.①介绍低温准低温储粮技术的作用;②阐释低温准低温储粮技术的内涵;③解释运用低温准低温储粮技术的原因及运用范围;④举例说明低温准低温储粮技术的运用效果。21.将“存在”改为“处于”或“处在”;将“为了”改为“从而”或“以”。【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景补写能力。第①处,前文“我国南方空气湿度大、多阴雨关气、年平均温度偏高等自然因素”体现出粮食存储存在的困难,故可填写“给粮食仓储带来挑战”。第②处,由后面的“低温储粮每吨粮食……收益”可知,此处暗含了比较的意思,因此可填“相比常规的储粮方式”; 第③处,语境强调氮气气调储粮技术的优点,结合前文“清洁、无味、对人体无毒的氮气”以及“高浓度氮气在粮仓内形成不利于害虫及霉菌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抑制粮食呼吸,实现虫霉防治、延缓粮食品质变化,可有效保粮”可知,除了保粮的特点之外,还对人体无害,故可填写“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段写作思路的能力。第一段共有5句话,第1句“低温准低温储粮技术是较为理想的绿色储粮技术”,表明低温准低温储粮技术的作用;第2句,“在储粮过程中,利用自然冷却甚至人工制冷使仓内粮食存在较低温度环境,为了减缓或防止有害生物的侵袭和粮食品质劣变,最大限度地保持粮食原有品质”,对低温准低温储粮技术进行了阐释;第3句,“我国南方空气湿度大、多阴雨关气、年平均温度偏高等自然因素,给粮食仓储带来挑战”,解释运用原因及运用范围;第4-5句,“四川省2014年起在全国率先大规模应用绿色低温储粮技术……这一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举例说明低温准低温储粮技术的运用效果。【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动宾搭配不当,可将“存在”改为“处于”或“处在”;第二处,误用介词,可将“为了”改成“从而”或“以”。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河北塞罕坝,三代人接续奋斗,把荒原变林海,实现了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的绿色奇迹,为京津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为了让长江“休养生息”,政府实施十年禁渔计划,23.1万名渔民退捕上岸;雷霆治污,整治非法码头,长江沿岸化工企业迁移或关停;画出法律红线,用霹雳手段保护一江清水……可是,生活中,也不乏有人为了多获,捕鱼用细密的鱼网;为了省钱,将污水直接排入河海……学校团委准备以“‘泽被后人’而不‘竭泽而渔’”为话题开展演讲比赛活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会怎么演讲?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演讲稿。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咬定生态优先建成美丽中国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咬定生态优先,建成美丽中国”。古人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而不是彼此对应,应平等互利,而不是彼此伤害,顺乎自然生,逆乎自然亡。因此,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敬畏自然,传承环保意识,才有美好未来。 敬畏自然,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雨果曾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是时也是冷酷的屠夫。”大自然在给予我们青山绿水的美丽生活环境,数不胜数的资源宝藏的同时,也拥有着权威,去惩罚那些不敬畏她的人。所以,才有雾霾引起的哮喘病的爆发,2003年“非典”给人民的痛苦折磨,以及至今仍在控制的新冠病毒疫情给人带来的伤害……正是由于人们对自然之敬畏心的缺失,导致了自然的恶化,正是人们对自然生灵的残酷,换来了自然的残酷回击。唯有敬畏自然,让点滴尊重汇成江海,我们才能驶向那绿色的彼岸。在敬畏自然的基础上我们还应传承古人的环保意识。“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中古人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至今仍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值得我们学习。试看日本这个森林覆盖率可达90%的国家,即便是施工场地挖出的一颗树,也要及时送往“树木银行”,待施工结束后,再重新栽种。这种世代相传的对自然的爱护行为,为这个国家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反观某些时期,盲目求富,损失了祖辈多少年积累的矿产资源。不仅破坏了生态,还造成了资源枯竭,经济倒退。“我们不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祖孙的地球”,只有让环保与效益齐飞,才有生态与发展一色,才有持续不断的碧水蓝天,才有从古到今的不断发展。保护自然还需各方的努力。习近平曾说:“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需要各方持续坚韧努力。”正是劳动人民三十年来的不断奋斗,造就了塞罕坝“沙漠变绿林”的绿色奇迹;正是杨善洲即便白了头发也要绿了荒山的无怨无悔,使那荒凉大山变为“金山银山”,正是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的人人参与使用,使那清新的空气重回人类生活……保护自然乃是每一个人都不容推卸的责任。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出力。保护自然就像一棵大树,惟作为叶片的每一个人都充分吸取阳光,才能茁壮成长。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哀,只有每一个人都敬畏自然,传承环保意识,才有美丽中国,才有来日方长。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段写塞罕坝三代人接续奋斗,植树造林,终为京津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材料第二段又列举了我国为了保护环境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第三段从反面列举了有些人为了一已私利破坏环境的行为。 从所给的材料来看,指向非常明确,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国家从上到下,用行动表明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而对于破坏环境的做法,应该给予批判和处罚。写作时我们可以结合现实分析当下环境状况,尤其是今年风沙偏多的情况,指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也可以分析我们国家为保护环境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表明我国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还可以列举一些保护环境的个人或集体行为,表明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心声;当然,从反面来看,有些人为了追求利益,不惜破坏环境,这样的现象如何杜绝?此外,地球是一个整体,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一个国家的,除了个人、国家努力之外,全球各国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真正的环境保护。从写作的话题来看,属于较为熟悉的话题,写作起来内容也比较丰富。从写作任务来看,限定了写作的话题“泽被后人而不竭泽而渔”,但这个话题也是谈如何保护环境的具体做法,所以限定性并不是很大。写作文体为演讲稿,写作时注意演讲稿的格式。从写作对象来看,新时代的青年,对待保护生态环境这个话题,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应该怎么做,在写作中要体现出来。写作时可以安排成“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开篇引出观点:我们应对自然怀有一颗敬畏之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主体三个分论点:一是心怀敬畏,保护环境,要从自身做起。二是心怀敬畏,保护环境,需要国家付出努力。三是心怀敬畏,保护环境,需多国协作。最后结束文章:自然给予人类一切,我们要对其怀有敬畏之心,保护环境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立意:1.敬畏自然,保护环境。2.竭泽而渔最可怕。3.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