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腹部检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第五章腹部检查.
1
2腹部检查准备病人取仰卧位,小枕置于头下,使双腿弯曲腹肌松弛正确暴露腹部,从乳房至耻骨联合,对女病人应盖住乳头嘱病人解小便,排空膀胱
3第一节腹部体表标志与分区认识下列解剖标志,有助于描述病变部位:肋弓下缘、胸骨剑突、脐、髂前上棘、腹股沟韧带、耻骨上缘、腹中线、腹直肌外缘
4腹股沟韧带腹部前面体表标志示意图肋弓下缘髂前上棘剑突中线脐腹直肌外缘耻骨上缘
5腹部分区为了便利于描述腹部器官的病变,通过几条假想的线将腹部划分成几个区。
6左下腹腹部体表分区示意图(四区法)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通过脐划一水平线与一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四区。
7左上腹部肝左叶脾胃小肠胰体胰尾结肠脾曲左肾左肾上腺部分横结肠腹主动脉大网膜左下腹部乙状结肠部分降结肠小肠左输尿管胀大的膀胱左卵巢左输卵管增大的子宫左精索
8右上腹部肝胆囊幽门十二指肠小肠胰头右肾右肾上腺结肠肝曲部分横结肠腹主动脉大网膜右下腹部盲肠阑尾部分升结肠小肠右输尿管胀大的膀胱右卵巢右输卵管增大的子宫右精索
9腹部体表分区示意图(九区法)右上腹部右下腹部右侧腹部上腹部中腹部下腹部左侧腹部左上腹部左下腹部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区上水平线为:两侧肋弓下缘连线下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两条垂直线为:通过左右髂前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
10腹部检查内容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11光线充足、柔和、从前侧方入投射。第二节视诊医生站于患者右侧病人检查前排空膀胱,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注意避免受凉。
12病人的体位
13视诊内容: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皮肤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疝
14低平:消瘦者腹部下凹低平正 常平坦:平卧位时腹前面处于肋缘至耻骨联合平面略低饱满:小儿及肥胖者腹部较圆,略高于肋缘。
15低平平坦饱满一、腹部外形正常腹形消瘦者健康正力型肥胖、小儿、餐后
16异 常1、腹部膨隆:(明显高于肋缘耻骨平面)(1).全腹膨隆:呈球形或扁园形,见于:腹内巨块:(巨大卵巢囊肿、畸胎瘤)腹腔积液:呈蛙腹(外形随体位而变)腹内积气:呈球形(不随体位变化)其他:足月妊娠、肥胖症(脐凹陷)
17异常全腹膨隆腹部外型
182.局部膨隆:见于脏器肿大、肿瘤、炎性包块、胃或肠胀气,腹壁肿物或疝视诊应注意:膨隆的部位、外形、与体位、呼吸的关系、有无搏动等腹部外型
19嘱患者做仰卧起坐动作,使腹壁肌肉紧张,如肿块更加明显,说明是在腹壁上,反之在腹腔内(被收缩变硬的腹肌所掩盖)腹腔内与腹壁上局部性肿块的鉴别
20局部膨隆局部膨隆近圆形者,多为囊肿、肿瘤或炎性包块(有压痛亦可边缘不规则);呈长形者,多为肠管病变如: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或巨结肠
211.全腹凹陷(二)腹部凹陷2.局部凹陷手术后腹壁瘢收缩所致见于消瘦、脱水。严重者前腹壁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腹外形如舟状,称舟状腹,见于各种慢性疾病所致的恶病质。吸气时腹部凹陷见于膈肌麻痹和上呼吸道阻塞。舟状腹
22正常人腹部皮肤颜色较暴露部位稍淡散在点状深褐色素沉着可见于血色病皮肤皱褶处(如腹股沟及系腰带部位)有褐色素沉着可见于Addison病(又称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是由于双侧肾上腺皮质萎缩、结核等严重感染或肿瘤等引起的严重破坏)色素:二、腹壁皮肤
23左腰部、脐周皮肤蓝褐色斑:为血液自腹膜后间隙渗到腹壁皮下所致,Grey-TurnerSign—左侧腹壁呈蓝色,见于急性出血型胰腺炎;CullenSign—脐周或下腹发蓝(腹腔内大出血),见于宫外孕破裂或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妊娠时—脐、耻之间中线上褐色素沉着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腰腹部不规则斑片状色素沉着
24腹纹:白纹—真皮层裂开呈银白色的条纹,见于肥胖二、腹壁皮肤
25妊娠纹—下腹髂部呈淡兰色或粉红色,产后转为白色长期存在二、腹壁皮肤
26紫纹—皮质醇增多症,可见于下腹部、臀部、股外侧、肩背部二、腹壁皮肤
27皮疹:充血性或出血性皮疹,常见于高热性疾病或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斑疹伤寒)、及药物过敏等。一侧腹部或腰部的疱疹(沿脊神经走形分布)提示带状疱疹。二、腹壁皮肤
28瘢痕:外伤、手术、皮肤感染的遗迹疝:由于腹内压增高,腹腔内容物经腹壁或骨盆壁的间隙或薄弱部分,向体表突出而形成。脐疝—多见于婴幼儿,也可见于经产妇或大量腹水者白线疝—先天性腹直肌发育不良切口疝—手术瘢痕愈和不良股疝—腹股沟韧带中部,多见于女性腹股沟疝—偏于内侧腹股沟斜疝—男性可下降至阴囊,直立、咳嗽、用力时明显二、腹壁皮肤
29脐部脐疝
30正常人:男性及小儿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腹式呼吸增强:见于癔病、胸水等。腹式呼吸减弱:见于腹膜炎、腹水、急性腹痛、腹内巨块、妊娠。三、呼吸运动腹式呼吸消失:见于胃肠穿孔所致的急性腹膜炎、膈肌麻痹。
31检查其血流方向有鉴别意义正常人:不显露、瘦者略可见。腹壁静脉曲张:见于门静脉高压或上、下腔静脉梗阻而有侧枝循环形成时。四、腹壁静脉
32下腔静脉梗阻腹壁浅静脉血流分布和方向门静脉梗阻腹壁浅静脉血流分布和方向
33静脉血流方向鉴别将食指和中指并拢压在静脉上,然后一手指紧压并向外滑动,挤出该段静脉内血液至一定距离放松该手指,另一手指不动,观察静脉是否迅速充盈;再用同法放松另一手指,即可看出血流方向。
34正常人:脐与腹壁相平或稍凹陷。深凹陷:见于肥胖。五、脐部明显突出:见于脐疝、腹水。伴表面凹凸不平,提示脐癌。伴化脓性感染症状,提示炎症。
35六、胃肠型和蠕动波正常人腹部一般看不到(除腹壁菲薄或松弛的老年人、经产妇、极度消瘦者)胃潴留——见上腹部从左到右的蠕动波小肠梗阻—蠕动波出现在脐周呈多层梯形排列结肠梗阻—蠕动波多见于腹部周边
36上腹部搏动:正常搏动:多由腹主动脉传来,瘦者可见。异常搏动:上腹明显搏动可见于:二尖瓣狭窄或三尖瓣关闭不全引起的右室肥大,主动瘤,肝血管瘤。七、上腹部搏动
37腹主动脉搏动与右室肥大鉴别——用食指和中指指腹贴于剑突下部,吸气时搏动明显则为右室肥大;呼气时明显则为腹主动脉搏动。
38检查时:态度和蔼,手掌温暖,指甲剪短,动作轻柔,由浅入深。腹部检查以触诊最为重要。体位:患者仰卧位,头垫低枕,两手平放于身体两侧,两腿曲起稍分开使腹肌松弛,做平静腹式呼吸。医生位于患者右侧,手前臂应与患者腹部表面在同一水平。
39方法:右手四指并拢,手掌平放于腹部,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弹力,柔和地进行滑动触摸。顺序: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由下向上,先左后右,仔细触诊。从键侧向患侧。注意:观察患者反应与表情,对精神紧张者,通过交谈转移注意力,减少腹肌紧张。
40触诊内容(一)腹膜刺激征(二)腹部包块(三)重要脏器触诊(肝、胆囊、脾脏、胰、肾脏、膀胱)(四)液波震颤(五)振水音
41步骤:先行浅触诊(下压约1CM左右),然后行深触诊(下压约2CM),对大量腹水病人可采用浮沉触诊。
42基本检查法浅部触诊法(1cm):腹壁紧张度、表浅的压痛、肿块、搏动和腹壁上的肿物深部触诊法(2cm以上):压痛、反跳痛、腹内舯物,分为:滑动触诊:脏器或肿物双手触诊法:肝、脾、肾、腹腔内肿物深压触诊法:压痛、反跳痛浮沉触诊法:大量腹水时触诊内容:腹膜刺激征、波动感、肿块、脏器等
43一、腹膜刺激征腹部紧张度压痛反跳痛
44紧张度减低: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经产妇,瘦弱的老年人,或刚放过大量腹水的病人。紧张度消失:见于脊柱损伤所致的腹肌瘫痪和重症肌无力正常人:紧张度适中(触之柔软,虽稍有阻力但易压陷)。紧张度增加:腹部饱满—腹内容物增加无肌痉挛及压痛揉面感—结核性、癌性腹膜炎板状腹—胃肠穿孔、脏器破裂所致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45
46反跳痛:如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稍停片刻,迅速将手抬起,腹痛加重,称反跳痛。正常腹部触诊时:不引起疼痛,如由浅入深触诊发生疼痛,称压痛。一般表示该区域的脏器有病变。压痛点:局限于一点的压痛如阑尾点、胆囊点、季肋点、上输尿管点、中输尿管点、肋脊点、肋腰点。
47
48反跳痛(reboundtenderness)-反跳痛是腹膜壁层已受炎症累及的征象腹膜刺激征: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
49⑴胃炎或溃疡⑵十二指肠溃疡⑶胰腺炎或肿瘤⑷胆囊病变-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⑸阑尾炎-右髂前上棘至脐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又称麦氏点⑹小肠疾病⑺膀胱或子宫病变⑻回盲部炎症、结核⑼乙状结肠炎症或肿瘤⑽脾或结肠脾曲病变⑾肝或结肠肝曲病变⑿胰腺炎的腰部压痛点
50三、脏器触诊
51医生:站在患者右侧。单手触诊肝脏时:检查者将右手4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并逐渐向肋缘滑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病人:仰卧位,两膝关节屈曲,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平静呼吸。
52双手法触诊肝脏时: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法,而用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推,使肝下缘紧贴前腹壁下移,并限制右下胸扩张,以增加膈下移的幅度,可提高触诊的效果。钩指触诊法:适用于儿童及腹壁薄软者。
53肝脏触诊:触诊方法:单手触诊法双手触诊法
54注意:触诊应与呼吸配合,随患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至触到肝缘或肋缘为止。触诊应在右锁骨中线上及前正中线上进行。当触及肝脏时应测量其肝缘与肋缘或剑突根部的距离,以厘米表示。触及肝脏应注意:肝脏的大小、质地、边缘和表面状态、压痛、搏动。
55正常成人肝脏一般触不到,但腹壁松软的瘦者深吸气时可触及肝下缘(肋下<1CM、剑突下<3CM)、表面光滑、质软、无压痛。肺气肿、右胸腔大量积液、内脏下垂时使肝脏下移,亦可触肝下缘,但肝浊音上界下移。肝脏大小
56肝脏缩小:见于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晚期肝硬化。弥漫性肝肿大:见于肝炎、肝淤血、脂肪肝、早期肝硬化、白血病、血吸虫病等。局限性肝肿大:见于肝脓肿,肝肿瘤、肝囊肿等。肝大可分弥漫性和局限性:肝脏大小
57肝脏质地一般将肝质地分为三级:质软、质韧(中等硬度)和质硬。正常:柔软,如触吸起之口唇。质韧:急、慢性肝炎、脂肪肝、肝淤血,质韧如触鼻尖。质硬:肝硬化、肝癌质地最坚硬,如触前额。囊性感:肝脓肿或囊肿有液体时呈囊性感,大而表浅者可触及波动感。。
58边缘和表面状态触及肝脏注意边缘的厚薄,是否整齐,是否光滑、有无结节。正常:边缘整齐,厚薄一致,表面光滑。园钝:脂肪肝、肝淤血。不规则,不均匀结节状:肝癌、多囊肝、肝包虫病。大块状隆起:巨块型肝癌、肝脓肿。分叶状:肝梅毒。
59压痛正常:无压痛。轻度弥漫性压痛:肝炎、肝淤血。局限性剧烈压痛:较表浅的肝脓肿(常在右侧肋间隙处)。有压痛时也有叩击痛。
60搏动正常肝脏、炎症或肿瘤等所致肝肿大:无搏动。单向性搏动:肝脏下腹主动脉搏动所致。(手掌置于肝脏表面有被推向上的感觉)扩张性搏动:肝本身搏动,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手掌置于肝脏左右叶上面有被推向两侧的感觉)
61肿大胆囊张力较高、呈梨形或卵园形的包块,可随呼吸上下移动,质地取决于病变性质,如无局部腹壁紧张,则境界较清楚。可用单手滑行触诊,要领与肝脏触诊相同。正常时胆囊隐于肝之后,不能触及。肿大胆囊可在肋缘下、腹直肌外缘处触及方法:
62
63胆囊触痛检查(Murphy征)医生以左手掌放于病人的右肋缘部,将左手大拇指放在腹直肌与肋弓交界处(胆囊点),拇指用力压向后腹壁,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呼吸,如在深吸气过程中因患者疼痛而突然屏气,称(Murphy)征阳性,可见于急性胆囊炎。
64胆囊肿大,有囊性感、无压痛可见于壶腹周围癌。胆囊增大可能由于胆汁瘀滞、积脓、急性胆囊炎、结石、肿瘤引起:胆囊肿大,有囊性感,明显压痛者见于急性胆囊炎。胆囊肿大,有实性感、可见于胆囊结石或胆囊癌。(并发慢性炎症、囊壁纤维化而皱缩且与周围组织粘连失去移动性时胆囊可不增大)胆囊明显肿大、无压痛、黄疸渐进加深,称无痛性胆囊肿增大(Courvoisier)征阳性,见于胰头癌。胆囊肿大的临床意义
65方法:仰卧位:医生的左手绕过病人前腹壁,将手掌置于左腰部第9-11肋处,试将其脾从后向前托起,并限制了胸廓运动。右手掌平放于脐部腹壁,方向与肋缘垂直,配合呼吸,由下至上逐渐向肋方向移动,触诊要领与触诊肝脏方法相同。右侧卧位:如仰卧位未能触及脾脏,应嘱病人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再如前法检查。
66仰卧位双手触诊法
67右侧卧位双手触诊法
68第Ⅰ线(甲乙线)第Ⅱ线(甲丙线)第Ⅲ线(丁戊线)脾肿大测量方法
69脾肿大分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肿大;超过2cm至脐水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正中线为高度肿大,即巨脾。
70正常人的脾脏不能触及内脏下垂、左胸腔积液、积气时膈肌下降可触及脾脏。轻度脾脏肿大见于:慢性肝炎、伤寒、败血症、粟粒性结核、感染性心内膜炎、肝静脉血栓和SLE。脾脏质地柔软
71中度脾脏肿大见于:肝硬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及慢性溶血性黄疸等;脾脏质地一般较硬高度脾肿大见于:表面光滑者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疟疾、血吸虫病、慢性疟疾骨髓纤维化症等;淋巴肉瘤的脾表面有结节而不光滑;脾周围炎或脾梗死时,脾包膜病变累及壁腹膜,触诊脾脏时有摩擦感和压痛。
72胰腺触诊胰腺位于腹膜后,横跨第1-2腰椎前方正常---质软,不能触及病理情况---一般也不易触及深部触诊在上腹部发现横形带状压痛区和腹肌紧张,累及左肋脊角---急性胰腺炎;伴左侧腹部皮肤蓝色---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上腹深处触到横形条索状或块状、质硬而无移动性肿物----慢性胰腺炎或胰腺癌左季肋部或上腹部肝缘触到囊性肿物,表面光滑,位置固定,可无压痛,多为胰腺假性囊肿。
73方法:触诊右肾,仰卧位,医生以左手掌托住右后腰部并向上推起,右手掌平放在右上腹部,手指方向大致平行于右肋,于患者吸气时双手夹触肾脏。如触及光滑钝圆的脏器,可为肾下极、此时患者常有酸疼或恶心不适感。
74肾脏触诊—双手触诊法触诊右肾
75肾脏触诊—双手触诊法触诊左肾
76肾肿大见于:(肿大半倍至一倍易被触及)肾盂积水或积脓、肾肿瘤、多囊肾等。正常肾脏:一般不易触及。瘦长者可触及右肾下极,肾下垂、游走肾或肾代偿性增大时,肾可被触到。肾呈蚕豆形,有浮沉感,移动大,极易滑动,表面光滑,边缘钝圆,质地结实有弹性,随呼吸上下移动。
77中输尿管点肋腰点(1).腹面(2).背面季肋点上输尿管点肋脊点肾脏输尿管疾病压痛点示意图
78肋脊点压痛点背部第十二肋骨与脊柱夹角的顶点
79肋腰点压痛点第十二肋骨与竖脊肌外缘夹角的顶点
80膀胱触诊膀胱充盈时,下腹正中可触及呈球形或横置的椭圆形,按压有尿意的囊性包块,其底部可膨大平脐。见于脊髓病(如截瘫)、尿路梗阻(如前列腺肥大)所致的尿潴留;也见于昏迷、腰椎或骶椎麻醉后的病人。导尿后肿物消失,即可确定为膀胱胀大。
81腹部包块:多由肿大或异位的脏器,炎性包块、肿瘤、囊肿、肿大的淋巴结、胃内结石、肠内粪块等所形成。二、腹部包块
82⒈正常腹部可触及的包块腹直肌肌腹及腱划肝下缘(少数人)腰椎椎体及骶骨岬(L4-5及S1向前的突出)乙状结肠粪块横结肠盲肠右肾和左肾下极腹主动脉(触及有搏动)⒉异常包块除上述以外的包块→异常为了鉴别包块的性质:触诊时应注意了解包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搏动、移动度、与邻近的关系。
83小结:炎性包块:质中、压痛明显、不移动良性肿瘤:边界清楚,质中、光滑、无压痛、移动度大恶性肿瘤:大而边界模糊,质硬、表面不平、无压痛、移动度差
84检查方法:令病人平卧,医生用一手掌面轻贴病人一侧腹壁,再令患者或一助手将其手尺侧,沿正中线压于腹壁。医生用另一支手轻叩击对侧腹壁,所产生的震动波,即可通过液体传至对侧,被对侧的手感到震动。此法检查腹水,需有3000ml以上液量才能查出液波震颤(波动感):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时,用手触击腹部可有液波震颤,或称波动感。
85
86
87腹部叩诊
88叩诊音响:正常情况下,除肝脾区,增大的膀胱或子宫,两侧腹部近腰肌处为浊音外,其余均为鼓音。腹部叩诊目的:可了解腹腔某些脏器的大小、叩痛、胃肠道充气情况、腹腔内有无积气积液、包块等。叩诊方法:直接叩诊法与间接叩诊法但多用间接叩诊法
89鼓音部位明显的浊音或实音见于:腹腔肿瘤、肿大脏器、大量腹水等。鼓音范围明显增大或出现在非鼓音部位见于:胃肠胀气、人工气腹和胃肠穿孔致气腹。叩诊音的临床意义
90让患者仰卧,自腹中部脐平面向一侧叩诊,叩由鼓音为浊音时,扳指不动,令患者卧转向另一侧,再叩如该处由浊音变为鼓音,即称为移动性浊音。用同样方法,再叩另一侧。(阳性表明腹水>1000mL)。腹水的叩诊-移动性浊音注意鉴别:①肠管内大量液体潴留—伴肠梗阻征象②巨大卵巢囊肿——见下图
91大量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的鉴别1.卵巢囊肿浊音于仰卧时在腹中部鼓音区在两侧2.浊音不呈移动性3.尺压试验阳性
92腹水常见病因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心衰肾综腹膜癌等。
93从肺部清音区(第2、3肋间隙)开始向下叩诊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肝上界—正常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相对肝浊音界)、右腋中线第7肋间隙、右肩胛线上第10肋间。如:在右锁骨中线从脐面开始向上叩诊,由鼓音转为浊音时为肝下界。估计肝上下界间距离,正常约9-11CM。肝下界—右锁骨中线右季肋下缘、右腋中线上第10肋骨水平。肝脏叩诊(继续叩1-2肋间,浊音变实音为肝脏绝对肝浊音界)
94肝脏下界叩诊肝脏叩诊
95肝浊音区扩大和缩小的临床意义①肝浊音区缩小→见于各类型重症肝炎、肝硬化晚期、高度胃肠胀气等。②肝浊音区扩大→见于各类肝炎、肝癌、肝脓肿、肝淤血、肝囊肿及隔下脓肿等。③肝浊音区消失→见于急性胃肠穿孔、腹部大手术数日内、人工气腹、间位结肠、全内脏转位。
96肝区及胆囊的叩击痛:用左手置于肝浊音区上,右手握拳由轻到中等力量叩击该区,观察病人表情并询问病人有无疼痛。肝区叩击痛对诊断肝炎、肝脓肿有一定意义。胆囊位于深处,被肝脏遮盖不能用叩诊检查胆囊的大小,仅能检查其有无叩击痛,胆囊区叩击痛是胆囊炎的重要体征。其他区的叩击痛检查方法与肝区叩击痛相同叩击痛
97肝脏叩击痛
98脾浊音界叩诊方法:病人右侧卧位,于左腋中线上自上而下轻叩诊,于10肋间叩其宽度。正常脾脏于左腋中线上第9—11肋间,其长度4—7cm,前方不超过左腋前线。临床意义:①脾浊音区缩小或消失→见于左侧气胸及鼓肠等。②肝浊音区扩大→见于伤寒、肝硬化、白血病等各类原因所致的脾肿大。
99胃泡鼓音区左前胸下部半圆形区域,为胃内含气所致。上界为横膈及肺下缘,下界为肋弓,左界为脾脏,右界为肝左叶。正常情况下其大小取决于胃内含气量多少,也与邻近器官和组织有关。临床意义:①鼓音区扩大→见于胃扩张。②鼓音区缩小→见于心包积液、左侧胸腔积液、肝脾大等。
100检查时,患者采取坐位或侧卧位,医师用手掌平放在其肋脊角处(肾区),右手握拳轻轻叩击左手背。正常时肾区处无叩痛,当有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及肾周围炎时,肾区有不同程度的叩击痛。肾脏叩诊与叩击痛
101膀胱叩诊膀胱充盈时,在耻骨联合上方可叩得浊音区,排尿后转为鼓音。妊娠子宫、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该区也呈浊音,鉴别方法为排出尿液后复查。
102听诊方法:将听诊器膜型胸件置于腹壁上,有步骤地移动,仔细听诊全腹各区。听诊内容:肠鸣音、振水音、血管杂音。
103
104肠鸣音:肠管内伴随肠蠕动由气体和液体流动混合产生的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或冒泡声。将听诊器放于脐部附近,听诊至少一分钟。注意肠鸣音的次数、音调强度,如未听到肠鸣音,则应延续听到肠鸣音为止或听诊至少5分钟。正常情况下:肠鸣音约为4-5次/分。
105肠鸣音减少或消失:(连续3-5分钟以上才能听到一次或听不到)见于急性腹膜炎、电解质紊乱或严重脓毒血症所致的肠麻痹。肠鸣音活跃:(肠鸣音>10次/分)但音调不高亢见于:饥饿状态、急性肠炎、胃肠出血、服用泻药后等。肠鸣音亢进:肠鸣音频率增加,响亮、高亢甚至呈叮当声或金属声。提示机械性肠梗阻。肠鸣音
106检查方法:患者仰卧,医生用稍弯曲、并拢的手指在其上腹部连续迅速冲击,如用听诊器或耳凑近直接听到胃内气液撞击的声音,即振水音。产生原理:当胃内有大量液体及气体存留,用手振动上腹部,使液体和气体相互撞击,即可产生振水音。
107
108临床意义:正常人饮大量液体后可出现振水音。若空腹或餐后6小时以上仍有振水音,提示胃潴留,见于幽门梗阻、胃扩张等。
109正常人腹部无血管杂音。出现血管杂音分动脉性和静脉性杂音。动脉性杂音常在腹中部或腹部一侧,见于腹主动脉瘤或腹主动脉狭窄。静脉性杂音为连续性的嗡鸣声,无收缩期与舒张期,出现于脐周或上腹部,提示门静脉高压。
110脐上部正中线稍外侧(尤其是左侧)听到收缩期强弱不等吹风样血管杂音常提示:肾动脉狭窄中腹部收缩期喷射性血管杂音(触及一搏动性肿块)常提示:腹主动脉瘤或腹主动脉狭窄。动脉当左肝叶肝癌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时,亦可在包块部位听到吹风样血管杂音。
111静脉脐周连续性静脉杂音提示:连续的嗡鸣声,门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
112腹部的血管杂音
113练习1、区别腹部肿块来自腹腔或腹壁最简易的检查方法.A.腹部体检B.钡餐检查C.超声检查D.腹部X线检查E.胃肠镜检查2、上腹部出现明显胃蠕动波,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急性胃炎B.胃黏膜脱垂C.胃癌D.胃溃疡E.幽门梗阻3、板状腹最常见于()A.胃穿孔B.腹腔内出血C.急性弥漫性腹膜炎D.结核性腹膜炎E.急性阑尾炎
1144、麦氏点压痛提示()A.急性胆囊炎B.急性胰腺炎C.急性胃炎D.急性阑尾炎E.膀胱炎5、肝触诊中质地最硬的疾病是()肝炎B.肝脓肿C.肝囊肿D.肝癌E.脂肪肝6、腹腔内有多少游离液体时,移动性浊音阳性()A.100mlB.300mlC.500mlD.700mlE.1000ml7、肠鸣音活跃是指()A.肠鸣音每分钟4~5次B.肠鸣音明显少于正常或数分钟才听到1次C.持续听诊3~5分钟未听到肠鸣音D.肠鸣音达每分钟l0次以上,但音调不特别高亢E.次数多且肠鸣音响亮、高亢、甚至是叮铛声或金属声
1158、腹部触诊内容不包括()A.液波震颤B.腹肌紧张度C.移动性浊音D.压痛及反跳痛E.振水音9、腹腔内有多少游离液体时,可感到液波震颤()A.1000mlB.1500mlC.2000mlD.2500mlE.3000-4000ml10、肝区叩痛最常见于()A.肝炎B.肝脓肿C.肝淤血D.脂肪肝E.酒精性肝病11、诊时正常肠鸣音的次数为()A.1~2次/分B.4~5次/分C.5~7次/分D.7~9次/分E.9~11次/分
11612、腹部检查中哪种最重要()A.视诊B.触诊C.叩诊D.听诊E.嗅诊13、腹部柔韧感最常见于()A.胃穿孔B.腹腔内出血C.急性弥漫性腹膜炎D.结核性腹膜炎E.急性阑尾炎14、腹腔大量积液时,触诊肿大肝脾时宜采用()A.浅部触诊法B.深部滑行触诊法C.冲击触诊法D.双手触诊法E.深压触诊法15、肠鸣音消失常见于;()A.机械性肠梗阻B.麻痹性肠梗阻C.急性胆囊炎D.大量腹水E.巨大卵巢囊肿16、腹腔积液和腹腔积气鉴别,下列哪项最有价值()A.腹部外形B.腹壁张力C.移动体位时其形态有无改变D.肝浊音界改变E.移动性浊音
117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