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巨核单核淋巴浆细胞理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巨核细胞系1
1巨核细胞在骨髓中数量较少。正常情况下一张标准骨髓涂片可见7~35个巨核细胞。巨核细胞是一种多倍体细胞即细胞中染色体成倍合成后而细胞并不分裂,可使细胞的体积及细胞核逐渐变大,倍体越多细胞越大其直径可从20微米到100微米甚至可达140微米。2
2在普通光镜下较早能被识别的巨核细胞为8倍体细胞,至16倍体以上的细胞较易辩认。巨核细胞的辨认及计数一般先用低倍镜寻找,高倍镜或油镜进行鉴别。但是对原始巨核细胞的辨认必须用油镜观察,必要时须结合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标记检测进行鉴定。3
3一.原始巨核细胞胞体较大15~30μm,占巨核系统的5%~10%,边缘不规则,呈泡状突起。胞质量少,染深蓝色,无颗粒,可见核旁淡染区。胞核较大,圆或椭圆,常有凹陷或折叠,见紫红色粗大之染色质颗粒,排列紧密。核仁2~4个,呈淡蓝色,不甚清晰。过氧化物酶阴性,糖原强阳性。4
4原始巨核细胞5
5原红与原巨的比较原始巨核细胞原始红细胞6
6原红与原巨细胞外缘突起的区别原红细胞基底部宽于游离端原巨细胞基底部窄于游离端基底部游离端原红原巨7
7二.幼稚巨核细胞胞体明显增大,直径30~50μm,外形多不规则,边缘如撕扯状,占巨核系统的10%~15%。胞质量增多,染蓝色或浅蓝色,近核处呈淡蓝色或浅粉红色,并可见少量天青胺蓝颗粒,少数幼巨核细胞质内颗粒还开始凝集成血小板。胞核不规则,呈重叠、扭曲、肾形、分叶形等,染色质开始凝集呈粗颗粒状或小块状,排列紧密。核仁模糊或消失8
8幼稚巨核细胞9
9三.巨核细胞1.颗粒型巨核细胞胞体甚大,直径约40~100μm,外形多不规则,占巨核系统的50%~60%。胞质量极丰富,染粉红色或浅紫红色,有时可见淡蓝色,胞质内含有大量粗细不等的紫红色颗粒,常凝集成簇,但无血小板形成。胞核较大,形态不规则,常层层叠叠、多叶扭曲或分叶状等,核染色质较粗糙,排列紧密呈团块状,紫红色。无核仁。10
10颗粒巨核细胞11
112.产生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占巨核细胞10~20%,主要体现为胞体内见多少不一的血小板12
12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13
13四.裸核巨核细胞释放出大量血小板后,仅剩之核。14
14裸核形巨核细胞15
15单核细胞16
16单核细胞从原始阶段到成熟阶段因其形态变化较小,特别在幼稚阶段不似粒红二系改变明显。所以单核系统仅分原始单核细胞、幼稚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单核细胞与粒细胞同属一个祖细胞系,所以原单细胞和原粒细胞有时仅凭形态较难区别。单核细胞形态总体表现为胞核染色质疏松、核形有时不规则,胞浆量较多、呈灰蓝色、有时可见空泡等。幼单核细胞有时需和中性中幼粒细胞进行鉴别。17
17一.原始单核细胞胞体大小15~25μm,圆或椭圆。胞质略多,呈灰蓝色或浅蓝色,半透明感,如毛玻璃样,有时边缘不规则,如伪足状,无颗粒。胞核较大,圆形,核染色质纤细疏松如丝网状。染淡紫红色,似有半透明感。核仁大而清楚,1~3个。过氧化物酶阴性,后期可见弱阳性,呈弥散细颗粒状。18
18原始单核细胞19
19原粒与原单的区别原始粒细胞原始单核细胞20
20二.幼单核细胞胞体大小为15~25μm,圆或椭圆。胞质略增多,呈灰蓝色,有时可见伪足突起,胞质内见多少不一的细小之嗜天青颗粒。胞核较大,核形多变,多见有折叠、切迹、凹陷等,染色质较原始阶段稍粗,排列成网状,染紫红色。核仁可有可无。过氧化物酶可见弱阳性,呈弥散细颗粒状。21
21幼稚单核细胞22
22三.单核细胞胞体大小为12~20μm,圆或不规则。胞质量增多,呈灰蓝色或灰红色;半透明如毛玻璃样;有时可见伪足突起,胞质内见多少不一、分布较均匀的细小之嗜天青颗粒。胞核核形多变,多见有折叠、切迹、凹陷等,染色质疏松可呈条索状和小块状,染紫红色。核仁消失。过氧化物酶可见弱阳性,呈弥散细颗粒状。23
23单核细胞24
24单核细胞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的区别单核细胞中性中幼粒细胞25
25淋巴细胞系26
26淋巴细胞从原始阶段到成熟阶段因其形态变化较小,特别在幼稚阶段不似粒红二系改变明显。所以淋巴系统与单核细胞系统一样仅分原始、幼稚、成熟三个阶段。原始淋巴细胞和原始单核细胞及原始粒细胞有时仅凭细胞形态较难区别。淋巴细胞形态总体表现为胞核染色质较紧密、核形较规则,胞浆量较少、呈天蓝色、颗粒较细少。淋巴细胞系统自原始到成熟其细胞内过氧化物酶(POX)染色均为阴性。在光镜下仅凭细胞形态是无法区分T-细胞与B-细胞。27
27一.原始淋巴细胞胞体直径10~20μm,圆或椭圆。胞质极少,呈浅蓝色,透明,如一条窄带绕于核周,呈月芽形,近核处常有一透明核周带,无颗粒。胞核大,圆形,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排列成粗网状,核膜清晰。核仁1~2个,清晰可见,呈浅蓝色或无色。过氧化物酶阴性。28
28原始淋巴细胞29
29二.幼稚淋巴细胞胞体直径10~18μm,圆或椭圆。胞质仍较少,呈淡天蓝色,偶有少许圆形,边缘整齐,直径0.3~0.6μm的紫红色天青胺蓝颗粒(相当于溶酶体)。胞核仍较大,圆,偶见小的凹陷,染色质较原淋紧密和粗糙。核仁模糊不清或消失。过氧化物酶阴性。30
30幼稚淋巴细胞31
31三.淋巴细胞可分大、小二种淋巴细胞,直径可由8到18μm不等。大淋巴细胞主要体现在胞质量丰富,染浅蓝或浅灰蓝,可见少量大小不等的天青颗粒,核略大,染色质较紧密,呈深紫红色。小淋巴细胞主要体现在胞质量很少,有时甚至不见胞质,似裸核样,呈浅蓝色,颗粒少见,核染色质紧密成大块状,染深紫红色。32
32淋巴细胞33
33浆细胞系34
34成熟B细胞(抗原依赖期)受抗原刺激后,可进一步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属于组织细胞类,广泛分布于机体的淋巴结、脾、胸腺、骨髓和肠粘膜等各种组织中。正常情况下,浆细胞和幼浆细胞不进入血循环。当机体产生各种良、恶性病变时,方能在外周血中见到多少不一的浆细胞、幼浆细胞等。浆细胞生存时间不详,有些浆细胞在分泌完抗体后即刻死亡。衰亡的浆细胞被骨髓和淋巴结中的组织细胞所清除。35
35一.原浆细胞胞体直径15~25μm,圆或椭圆。胞质量较多,染深蓝色或灰蓝色,不透明,无颗粒。近核处有一半圆形浅染区。胞核较大,居中或偏位,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网状,染紫红色。核仁清晰1~3个。36
36原始浆细胞37
37二.幼浆细胞胞体直径12~16μm,多呈椭圆。胞质量稍多,呈深蓝色或灰蓝色,不透明,通常近核处有半圆形浅染区,有时可见空泡或少量紫红色细颗粒。胞核圆,占细胞1/2左右,居中或偏位,染色质已开始凝聚并呈紧密粗糙感,染深紫红色,偶见残存的核仁。此细胞有时亦可称为浆细胞样淋巴细胞、中间型细胞、病毒细胞等。幼浆细胞在鉴别时应特别注意与早幼红细胞的区别。38
38幼稚浆细胞39
39幼浆与早幼红细胞的区别40
40三.浆细胞胞体直径8~20μm,多呈椭圆形。胞质丰富,呈深浅不一的蓝色和红蓝相混的蓝紫色,或呈鲜红色(火烧云状),有泡沫感,可有很多空泡,或少数嗜天青颗粒,近核处有明显的半圆形空白区(系高尔基复合体所在处),另有部分衰退型浆细胞的胞质染色较浅,甚至于呈淡粉红色或无色。胞核明显缩小,圆,偏位,染色质凝聚成条块状,呈车轮状排列。核仁消失。41
41浆细胞42
42其他非造血细胞43
43在骨髓涂片中除了常见的各种不同阶段的血液胞以外,还可以见到一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其他类型的细胞,亦称非造血细胞。这些细胞虽然在骨髓涂片分类计数时无须计入百分比,但在观察时也应注意这类细胞的多少及有无形态学上的改变。另这类细胞只存在于骨髓涂片中,所以临床上将这些其他细胞视作骨髓穿刺成功的标志。44
44浆细胞胞体直径8-20μm,多呈椭圆形。胞质丰富,呈深浅不一的蓝色和红蓝相混的蓝紫色,或呈鲜红色(火烧云状),有泡沫感,可有很多空泡,或少数嗜天青颗粒,近核处有明显的半圆形空白区(系高尔基复合体所在处),另有部分衰退型浆细胞的胞质染色较浅,甚至于呈淡粉红色或无色。胞核明显缩小,圆,偏位,染色质凝聚成条块状,呈车轮状排列。核仁消失。浆细胞45
45组织嗜碱细胞胞体直径12-20μm,呈多形。胞浆丰富并充满大量粗大、排列紧密、大小一致的嗜碱性颗粒。胞核较小、圆形。染紫红色,有时被胞浆中的密集颗粒所遮盖。肥大细胞46
46内皮细胞胞体直径25-20μm,呈长尾形、梭形。胞浆量少,分布于细胞的一端或两端,呈淡蓝或淡红色。胞核呈圆形。染色质呈网状,多无核仁。内皮细胞47
47成骨细胞胞体直径20-40μm,呈椭圆或不规则形。常多个成簇胞浆丰富,深蓝色或淡兰色,偶见少许嗜天青颗粒。胞核圆或椭圆形。常偏于细胞一侧。呈粗网状,可见核仁1-3个。1–7均是成骨细胞123456748
48破骨细胞胞体巨大,直径为60-100μm,呈多形性。胞浆丰富并充满大量细小的紫红色颗粒。胞核数较多(1-100个)、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呈粗网状,染紫红色。有核仁1-2个。破骨细胞49
49脂肪细胞胞体直径30-50μm,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量多,充满大量大小不一脂肪空泡胞核圆或不规则形。较小、染色质致密,无核仁。脂肪细胞50
50吞噬细胞胞体直径20-100μm,呈椭圆或不规则形。胞浆多少不一,淡蓝色或淡红色。见较多嗜天青颗粒和数量不等、品种各异的被吞嗜物。胞核圆或椭圆形。常偏于细胞一侧。染色质较疏松,核仁有时可见。肥大细胞吞噬细胞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