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耻感教育与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

1868.耻感教育与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

ID:6664114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21

1868.耻感教育与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_第1页
1868.耻感教育与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_第2页
1868.耻感教育与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_第3页
1868.耻感教育与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_第4页
1868.耻感教育与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_第5页
资源描述:

《1868.耻感教育与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耻感教育与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耻感教育与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摘要]耻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是一道重要的道德堤防。随着社会发展,小学生道德失范状况日益严重,加强耻感教育,培养正确的耻感意识,是塑造中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关键词]耻感;小学生;耻感培养;道德品质塑造耻感就是耻辱感,是人们自觉地求荣免辱的道德情感和价值意识,是因经历和体验到人性和基本价值被亵渎,而在人格深处产生的一种自我谴责和自我贬低意识。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使道德失范问题日益严重,荣辱不分、耻感淡化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小学生正处在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

2、时期,很容易受到这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因此,对他们加强“耻感”教育与培养十分必要。一、耻感的道德价值耻感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是一种道德情感,具有丰富的道德价值,在完善个体道德品质、实现道德养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1.耻感是做人的标准中国历史上始终将“知耻”与“无耻”作为评判行为好坏的道德标准,亦是“人”与“非人”的辨别标准。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朱熹也说过“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有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甚大。”(朱熹:《孟子集注》)。陆九渊认为人之所以“至于甘为不善而不改之

3、者,是无耻也。”因此,“人之患莫大乎无耻”(陆九渊:《陆九渊集·人不可以无耻》)。寡廉鲜耻被看作道德沦丧、世风衰微的明显标志,有无羞耻感被看作是人禽之别。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之所以强调“耻”的重要性,是因为他们认识到“耻感”是道德人格的基础,是淳化风气的重要条件,更是做人的标准。2.耻感是道德教化的前提周敦颐说的“必有耻,则可教”(《通书·幸》)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耻是道德教育的前提。有了羞耻心,就能以过恶的可耻而生愧悔之心,从而及时改正。有了羞耻心,就会有向善的追求,因而自觉从事修养、接受教化。宋人范浚说:“夫耻,入道之端也。”(《香溪

4、文集·耻说》,朱熹也曾指出人只有“7耻感教育与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耻于不善”,才有可能“至于善”(《朱子语类》第二十三)。这些见解是深刻的。因为知耻心表现了人们对丑恶、堕落的憎恶和对美善、上进的向慕,是内心深处明是非、别善恶的表现。因此它乃是人们为善去恶、积极向上的内在驱动力。而且,这种驱动力出于人们求荣免辱、维护尊严之心,更是一种高度的精神自觉。人们一旦以恶为耻、可羞,就能自觉地有所不为,而做到自律、自制。这样,种种道德规范就能由外在约束变为内在约束,即道德主体自身的自我约束。联系到当今社会,耻感是一道极其重要的道德堤防,一旦这一堤

5、防决口,各种丑恶必将横行于世。那时,人将会无视道德规范、社会准则,不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影响,以至无所不为、无恶不作。可见,“有耻”、“知耻”是培养和增进道德的前提和至为关键的第一步。3.耻感是品德养成的保证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石成金也说过:“耻之一字,乃人生第一要事。如知耻,则洁己励行,思学正人,所为皆光明正大,凡污贱淫恶,不肖下流之事决不肯为。如不知耻,则事事反是。”(石成金:《传家宝》二集卷二,《人事通》)康有为也曾说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如无耻心,则无事不可为矣。”(康有为:《孟

6、子微》卷六)人的品德的养成是个不断近善远恶的过程,这都需要有知耻心。人的耻感是人的道德意识能动性的重要表现,也是人的主体性的有力彰显,更是一种高度的精神自觉。人们一旦以恶为耻,就能自觉地有所不为,从而做到自律、自制。这样,道德规范就能由外在约束变为内在约束,即道德主体自身的自我约束。特别是坚决不做不该做的事情,对做邪恶之事怀有一种强烈的耻辱感,这对于一个人的品德养成尤为重要。二、小学生耻感及耻感教育现状1.部分小学生耻感相当缺乏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制度均不完善,各种不良社会风气伺机盛行,人们的“耻感”意识在逐步弱化,耻辱之心

7、被渐渐淡忘,荣辱关系被颠倒,是非黑白关系被混淆,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乃至以耻为荣的风气不断蔓延,严重影响了小学生良好道德的养成。7耻感教育与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案例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小学生对耻感有强烈的认知,但在情绪感受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表现上却差强人意。具体表现为:从对耻感的认知方面来说,以问卷中“你怎样看待乱扔垃圾的行为”这一题为例,选择“这种行为不太文明”和“这是可耻的行为”的小学生分别占49.8%和48.5%,两者相加竟达99.3%。同样,对于公交车上让座、交通道口遵守交通规则、班级集体荣誉感受性、

8、做错事是否会内疚道歉等题目的回答,小学生都表现出强烈的耻感,对不文明行为给予批判和否定,这说明绝大多数当今小学生都有基本的正确是非观和集体荣誉感。从对耻感的情绪感受方面来说,对于“如果老师批评你你会感到难过吗”这一题,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