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感教育的涵义与途径探析

耻感教育的涵义与途径探析

ID:20422631

大小:72.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13

耻感教育的涵义与途径探析_第1页
耻感教育的涵义与途径探析_第2页
耻感教育的涵义与途径探析_第3页
耻感教育的涵义与途径探析_第4页
耻感教育的涵义与途径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耻感教育的涵义与途径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耻感教育的涵义与途径探析:当前,社会无耻现象有蔓延之势,不少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和教育者对此深怀忧患意识,并极力倡导耻感教育。然而,什么是耻感教育,耻感是否可教,如何开展耻感教育?学界并没有一个一致的意见。文章在澄清以上问题的同时。提出:必须根据耻感的道德层次开展耻感教育。根据耻感的形成机制开展耻感教育,重视反面教育在耻感教育中的作用,以提高耻感教育乃至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耻感教育:道德层次;反面教育;涵义与途径  :D648  :A  :1()04—0544(2012)10—0160—05  一、

2、耻感教育的涵义  关于耻感教育的涵义,目前学界缺乏一个普遍认同的规定,根源在于人们对道德是否可教的争论。关于道德是否可教,亚里士多德作了这样摸棱两可的回答:“我们的德性既非出于本性,也非反乎本性生成,而是自然地接受它们,通过习惯而达到完满。”可见,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既不象中国儒家认为的那样是出于人之本性(如孟子的“羞恶之心,人皆有之”的观点),也不是靠道德说教得来的,而是在社会生活中通过风俗、惯例、礼仪的熏陶而习得。  由于风俗、惯例、礼仪的普遍性,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是一种理性,更进一步说是一种“道德理

3、性”,“或者说是一种社会理性,其特点在于它是一种选择,就是要遵照‘正确的理性’而择取”。而所谓“选择”,主要是一种基于社会规范上的自我评价过程。既然德性生活方式是一种选择,那么这种选择就必然与情感感受、情怀密切联系在一起,“即是说一个人的欲望、激情的冲动都听从道德理性和习俗规则的指导,并诉诸行动”。就此而言,道德行为并不是纯粹理性行为,而通过意愿(包含道德意志、情感、情操等)等行善(规范、习俗等的内化系统),因而道德行为是一种“实践理性”,道德属于价值世界。  如此,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就与康德联系起来了。

4、康德把世界分为二部分,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本体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遵循着事实世界的规律(必然性)。在自然界领域,人必须服从自然法则,人只是因果链条上的一环,没有真正的自由可言。人的自由在于他具有理性,理性是人的本质或本体论规定,因而人只有在价值世界(包括实践的领域、道德的领域)才具有真正的自觉自由。在价值世界里,人凭借自己的理性,遵循着自由律,从而就“能够超越感性自然世界的因果必然性而成为自由的存在”。  康德两个世界的划分带来这样的结果:事实世界是以“是”为标志的事实判断,价值世界(包括道德领域)

5、则是以“应当”或“应该”为标志的价值判断。一般我们认为,事实世界的“是”以“真”为标准。而价值世界的“应当”或“应该”以“善”为标准;“是”和“应当”之间存在一道鸿沟,由“是”不能推导出“应当”或“应该”。弗莱堡学派的奠基人文德尔班、休莫等认为为“真”之“事实知识的命题是普通逻辑判断,而价值知识的命题则完全取决于主体的情感和意志,取决于主体的态度,不包含必然性。”因此,他们“否认理性对道德的作用”,事实知识因具有必然性是可教的,而价值知识(包括道德)不具必然性是不可教的。  随着价值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6、学者们越来越意识到:“价值也是一种事实,也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价值与存在都是客观存在。”而且。“是”通过熏陶、教育等方式是“可以转化为‘应当’的”。关于这点,基本符合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而亚里士多德和康德都认为“道德是一种理性”,这更为道德可教提供了注脚。  就耻感的本质和形成机制来说,耻感是道德情感的一种形式,它并非与生俱来,需要通过教育加以培养和激发。耻感形成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主体选择与内化评价标准的过程,可称之为“知耻”的环节。第二个环节为主体反映经过选择的价值关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对

7、自身行为以情感、意志等进行抉择;而抉择结果的“有耻”,不违背内化为心中信奉的“道德准则”,在于情感上的稳定性与意志上的坚定性程度。第二个环节可称之为培育“羞耻心”的环节。尽管耻感形成的标志在于第二个环节,然而两个环节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耻感教育也应该在两个方面下功夫。因此,耻感教育不仅是教育主体“知耻”的过程,而且是“旨在有目的地培养和激发受教育者对不符合道德规范言行的羞耻心,进而促进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的过程。即:当前,社会无耻现象有蔓延之势,不少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和教育者对此深怀忧患意识,并极力

8、倡导耻感教育。然而,什么是耻感教育,耻感是否可教,如何开展耻感教育?学界并没有一个一致的意见。文章在澄清以上问题的同时。提出:必须根据耻感的道德层次开展耻感教育。根据耻感的形成机制开展耻感教育,重视反面教育在耻感教育中的作用,以提高耻感教育乃至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耻感教育:道德层次;反面教育;涵义与途径  :D648  :A  :1()04—0544(2012)10—0160—05  一、耻感教育的涵义  关于耻感教育的涵义,目前学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