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94327
大小:38.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12-30
《基于esp理论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基于ESP理论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各大高校纷纷践行大学英语教改实践,而众多工科院校应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上走出一条彰显自身特色之路,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思考。ESP理论以及以ESP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则无疑为我国工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向。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综合应用能力;ESP;教学改革作者简介:曾祥玲(1966-),女,吉林省吉林市人,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志远(1985-),男,吉林省吉林市人,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吉林吉林132012)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第六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资助(项目编号:ZGWYJYJJ2012A17)、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222-0415 2007年教育部颁布了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即: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里的综合应用能力既指一般意义上的口头和书面交际能力,更指利用英语获取专业方面的国际前沿知识和技术的能力。然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重视语言基础,偏重人文素质的培养,轻视甚至反对专业英语教学,结果是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1]鉴于此,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而从这一方面来说,ESP(EnglishforSpecial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就显示出了其特有的优越性。无论在其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目标上都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高度契合。我国的英语教育专家刘润清也指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的英语教学的主流”。[2]由此可见,我国的大学理应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大力推动以ESP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东北电力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来探讨ESP相关课程在工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内容等问题,从而为我国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5 专门用途英语(ESP)首先在西方国家兴起。从时间上看,大致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随后的时间内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内容上看,Stevens等学者指出专门用途英语呈现出四个基本特征: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内容与特定的专业或者职业有关;在词汇、语法、语义以及语篇分析上,重点关注与特定专业或者职业及与其相关活动的语言运用;与普通英语相对照。[3]从发展过程上来看,国外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也呈现出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别为:语域分析(registeranalysis)、修辞或篇章分析(rhetoricalordiscourseanalysis)、目标情景分析(targetsituationanalysis)、技巧策略分析(skillsandstrategiesanalysis),以及以学习为中心(learning-centered)的阶段等。[4]在这五个阶段中,现在正处于第四个阶段,而第五个阶段则还处于萌芽中。[5]总的来说,目前国外不论是在ESP本体还是ESP教学的研究中都呈现出了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教学实践上也趋向于正规化和系统化的特征,[6]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成熟的体系。15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则起步较晚,大致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以“科技英语”为头衔进行教学和研究,目前以我国的大学为主战场。由于受到课程内容和教师知识结构的限制,我国目前大学英语课程呈现出“两张皮”的现象,即:英语教师主要进行基础英语的教学,专业课教师进行专业英语或双语课程的教学,两者之间没有有效衔接。另外,我国大学历来比较重视普通英语(GeneralEnglish)等一系列因素,导致我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和研究出现了众多问题。李箭将其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三重三轻三无”现象,即:重综合性客观研究,轻ESP教学中某一专题的研究;重经验介绍,轻理论研究;重思辨式的争鸣,轻实证研究。二是研究方向存在单一化倾向。三是ESP研究人员整体素质不高。[7]姜毅超、李娜等则进一步补充了我国ESP研究的其他问题之所在,如:国内ESP教学研究视阈以语言学理论为主,缺乏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撑以及关于ESP教师教育的研究稀少等。[8]可见,我国目前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我国高校中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投入到ESP教学研究与实践当中,专门用途英语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从相关研究论文的数量上就可看出。王恒的研究表明,2000~2007年这八年间有关ESP研究的论文总数是2000年之前二十几年研究成果总和的7倍。[9]另外,我国也出现了专门从事ESP教学研究的机构(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专门用途英语学院),成立了专门用途英语委员会并创办了专业的研究期刊《中国ESP研究》。这些机构和期刊的创办都为我国专门用途英语的进一步纵深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5 二、研究设计1.研究背景东北电力大学于2011年3月14日正式印发了《东北电力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纲要》中提出了学校“十二五”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十二五’期间,通过科学规划和重点工程等措施的实施,加大建设与发展力度,积极推进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基于此,学校的各方面教学、研究以及相关政策等必然也要与此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而学校以教学为本,必须要积极打造符合学校发展目标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中,大学英语是一门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可以说大学英语在整个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5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见表1),只有少量的学生认为目前大学英语符合其要求,大多数学生表达了他们对大学英语课程的不满意之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了“无所谓”。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大学英语课程不能或很少能给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帮助。因此,对于大学英语学习,他们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也没有太多兴趣学习大学英语。而且纵观国内的一些研究不难发现,许多研究人员均得出了相似的结果。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究竟大学英语课程应教授哪些内容?课程应如何设置?学生的实际需求又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不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十分急需的。这样的研究也必将是符合东北电力大学实际情况、满足学校改革发展需要的,同时也是值得推广借鉴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应运而生。2.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是在ESP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东北电力大学的具体情况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设计和展开。具体如下:大学英语学生对待英语和英语学习的态度如何(问题1~4);大学英语学生对目前大学英语课程的态度以及他们对大学英语课程的需求如何(问题5~13);大学英语学生对专门用途英语系列课程的需求程度如何(问题14~18)。除此之外,在本问卷最后,笔者还设计了一道开放性问题来征求学生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在具体研究实施过程中,本次调查采用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发放问卷并让学生作答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23份,回收323份,其中有效问卷305份。随后,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并对问卷中的各变项数量及其所占比例进行统计。3.研究对象的选取15 东北电力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工科院校,在校生以理工科类专业背景为主,且数量庞大。这些条件都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保障。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以进行了一年大学英语和专业课程学习的2011级大学英语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每个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除外)中选取编号为1的专业,再从这些专业中选出编号为1的班级(如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自111班)。这样共得到如表2所示的11个自然班,涉及全校理、工、经、管、法各个专业的大学英语学生323人。三、分析与讨论本部分笔者主要依据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1.大学英语学生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基本认识我国学习大学英语的学生众多,了解他们对英语及英语学习的基本认识有助于我们把握他们的学习目标、方式等内容,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根据问卷调查,笔者首先对大学英语学生主要的英语学习方式进行了总结,其结果如表3所示。15 通过表3的数据可以发现,在目前大学英语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方式中占有较大比重的是教师的课堂教授(54%)以及学生课外通过娱乐活动进行的英文电影、电视赏析(31%),而阅读英文报纸和背诵英文文章两项所占的比重则非常少。表明虽然目前大力提倡英语课外自主学习并开展了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但学生主要还是依靠教师的课堂讲授来学习英语,极少有人会在课外进行大量的英文材料阅读,更不用说难度较大的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了。因此,笔者认为进行以ESP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重视教师的课堂主体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彻底改变“费时低效、高分低能”的大学英语尴尬状态。通过表4可以看到,大学英语学生尤其是工科院校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性非常强。他们认为学习英语更多的是为了日后工作的需要(47%)和自己更加深层次学习的需要(39%)。这一结果也是由工科院校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学生日后的就业领域所决定的。因此在改革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学校的自身特色,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要求的课程内容。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进行广泛的学生需求分析调研。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是指通过内省(自我观察法)、访谈、观察以及问卷调查等工具对实际需求进行研究。在需求分析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学习者想学知识,即:“学习者面对特定情景而感到想要学习的部分”。[10]通过本部分学习目的的分析可得知,学生“想学知识”必然与其学习目的相吻合,也只有设计出满足学生需要的大学英语课程,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欢迎。2.大学英语学生对目前大学英语课程的满意度和看法15 在问卷调查的第二部分,笔者对大学英语学生关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满意度和看法进行了调查。因问题较多,多以在本部分只将问题和所占比例较大的两个结果总结在表内(见表5),以便于观察和分析。通过表5的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目前大学英语课程与学生的期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学英语学生普遍认为大学英语课程的实用性不是很强。这在笔者与学生的访谈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答案。许多大学英语学生认为在完成高中的英语课程后,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语法和一定量的词汇。大学英语课程中很多内容都与高中内容重复,更重要的是在完成一段时间的大学英语学习后,自己的英语水平并无明显提高且在阅读相关专业性较强的英文文献时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也是学生对目前教材中的英语学习材料兴趣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此部分调查也更加直接地使我们了解到大学英语学生的实际需求所在,即:与自己专业和职业更加相关的课程内容;在选材上也要更加贴近国外真实的语言使用情况和场合。以上所有数据都揭示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开设ESP系列课程的可适性,且这样的改革也是符合世界英语教学潮流的。蔡基刚等人指出不论是从外语专家还是世界公共英语教学的趋势上来看,我国的大学英语都应该以ESP为发展方向。[11]作为一所工科院校,笔者坚信ESP有其发展的必要和广阔的空间。3.大学英语学生对于专门用途英语的看法15 在了解了大学英语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他们对于当前大学课程的看法后,又设计了相关问题对ESP系列课程的需求情况进行分析。详细内容见表6。 由表6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英语学生支持开设ESP系列课程。但若开设此类课程则应避免目前的大班教学方式,转而以小班研讨为主。现在的大班英语授课留给学生的课堂活动和自我展示机会均较少,大多数学生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操练。若开设的ESP课程继续沿用传统的大班授课方式收效必然不会明显。此外,在考核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学生也比较支持改革,比如提交专项作业等方式就是可能的尝试。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授课教师应具有丰富的专门用于英语实践的经验(如国际会议口笔译经验等),这样才能使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四、建议与结论大力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研究已成为各个学校教学改革中心内容之一。根据学校自身特色,笔者认为工科院校有必要也有能力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有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路。而基于ESP的大学英语系列课程就是其中一个不错的选择。1.授课内容与考核方式多样化15 传统的大学英语授课模式基本以读写和视听说为主。这两项内容虽能有效帮助学生打好语言的基础但过于单一和统一的方式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与需求。因此,在ESP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打破读写和视听说的限制,使教学内容丰富多样。需要提到的是这里讲到的ESP课程既不是对基础英语的简单重复,也不是以英语书写的专业课程或双语课程,而是基础英语和专业(双语)课程之间的一个过渡与桥梁,即:学术英语(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简称EAP)。学术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中的一个下属类,它教授学生如何听学术讲座、做笔记、学术阅读和写作以及结合专业语篇进行学术交流。[12]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专业学生的需求。以东北电力大学为例,可以将学术英语分为理工、经管、人文三大类,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开设类别不同的课程。此外,还可以在大类的基础上开设“国际会议交流英语”、“学术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英文学术论文写作”等不同内容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与课程改革同步,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建立专门用途英语试题库或依据课程内容进行灵活的测试,如学术英语交流课程,若学生获得参加国际会议的资格并在会上进行相关英语交流或发表、宣读英文论文者即可视为该同学课程考核合格。这样既可满足不同目的、不同需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又可达到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15 2.教学方法的改变——大力推行基于CBI的ESP教学在进行ESP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改革授课内容和考核方式外,还可推行教学方法上的革新,其中CBI(Content-basedInstruction,即内容依托式教学法)就是卓有成效的方法之一。内容依托式教学法并不围绕语言大纲或其他大纲进行教学组织,而是围绕学习的内容或信息来进行教学组织。[13]它将语言教学基于某个学科教学或基于某种主题教学来进行,被认为是将外语同内容结合起来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14]在内容依托式教学法的指导下笔者在进行ESP系列课程教学时,就可以根据具体内容进行教材编写。如前文所述,根据学生所属专业类别和学校自身就业特色进行内容组织。就东北电力大学来说,可以在ESP教学中加入电力英语相关内容。因为学校自身特色决定了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将进入电力相关行业就业,电力英语的引入必将会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积极影响。除教材依据内容编写外,教师授课也可以根据不同内容灵活组织、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学习内容的同时学习语言知识,将语言学习与专业学习有效融为一体,为日后深入学习奠定基础。3.做好ESP教师培养15 要想真正将基于ESP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顺利进行下去,高素质的ESP教师队伍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目前大学英语教师的学历结构却制约了大学英语的教学发展,[15]尤其是ESP教学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师均毕业于国内外大学英语语言专业,他们的主要学习和学术背景也都相应的集中在了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学以及西方文化等领域。这就决定了广大大学英语教师对ESP相关理论研究不足,同时又缺乏ESP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必然感到吃力,不能做到得心应手,也就不能保证高质量的完成ESP课堂教学。因此,只有培养优秀的ESP教师,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比如,可以成立ESP教学团队,使ESP教学团队相对固定并组织这些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可将教师按照所教课程的大类进行分组,再请相关专业的教师对各大类教师进行基础培训;有能力的高校也可组织任课教师到国内外大学观摩学习甚至攻读ESP方向的博士学位或将相关专家请到学校。从而逐步改善教师的教学技能,促进ESP课程的良性发展。总之,ESP理论及其系列课程在我国大学英语未来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在工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大有所为。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也必须要结合学校自身特色,认真审视自身的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再采取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培养教师队伍等一系列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大学英语改革发展之路。参考文献:15 [1]郭剑晶.从职业需求角度论高校ESP教学设计和需求[J].外语电化教学,2012,(3):61.[2][11]蔡基刚,廖雷朝.ELE还是ESP,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10,(9):21.[3]余樟亚.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践研究与启示——以“电力英语”课程为例[J].外语界,2011,(5):56.[4]BrennanM.NaerssenM..LanguageandcontentinESP[J].ELTJournal,1989,(3).[5]程世禄,张国扬.ESP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4).[6]严明,冯莉.国外ESP教学研究及其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7]李箭.我国ESP理论研究的回顾、反思及其展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8]姜毅超,李娜.国内专门用途英语研究20年:回顾与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9]王恒.国内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综述[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4).[10]邓跃平,陈嫔荣.基于社会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按专业分层教学的必要性[J].外语学刊,2012,(4):124.15 [12]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2):30.[13]Richards,J.C..Rogers,J.S..ApproachesandMethodsinLanguage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9.[14]戴庆宁,吕晔.CBI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J].国外外语教学,2004,(4).[15]蔡基刚.大学英语转型时期的我国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J].中国外语,2012,(1).(责任编辑:孙晴)1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