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027273
大小:6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0
《长城教学设计(教案)模板(修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教学形式以学带教教师姜惠文单位铜仁市第二小学课题名称《长城》学情分析分析要点: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以学带教是我校刚践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各班级也才刚刚建模,对于这种模式,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很陌生,但我们积极参与其中,心中期盼着新模式给我们带来更多快乐、热情,以及成就感。导
2、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的设计,学生参与的可行性与学习的实效性。因而在设计时要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长城》是人教版四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让学生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而且要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纪遗产”的兴趣。我认为,在导学案中,教师可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设计的问题应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不面面俱到,要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在课上,教
3、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积极交流、讨论,得到答案,在关键处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对长城有了一些了解,但更深入的东西尤其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方面知之甚少。在导学案中要求学生广泛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及图片,让他们对长城形成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目标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2)
4、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2.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2)读懂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理解每段话的意思以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情感目标:激发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教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认真预习。可提出自己的问题。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
5、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抒情导入,揭示问题1.作者是怎样赞叹长城的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那句话。3.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4.作者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上伟大的奇迹呢?(板书:伟大奇迹)5.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如上问题(二)探究汇报,相机指导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2.全班交流、汇报根据汇报调控教学流程(1)建筑上的奇迹a.长:一万三千多里b.运用了作举例子的的方法说明长城的长。c.重点理解“崇山峻岭”,了解八达岭高。d.学生读,读出美感、气势。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长城是世界上的伟大奇迹呢?(2)人文方面的
6、奇迹a.“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b.围绕这句话来谈感受,引导想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c.学生朗读。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h.课件出示,对比朗读,谈体会。i.齐读。过渡,还能从哪里感受到长城是世界上伟大的奇迹呢?(3)军事方面的奇迹a.出示:“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
7、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b.谈谈这样修建有什么好处?体会军事设施设计的周到巧妙。c.再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看看谁能读得更精彩。“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中的“气魄”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引导体会出有魄力的意思。3.再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赞美)(四)领悟写法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交流、汇报(五)拓展小练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远:长龙(整体)高大坚固17长城近(部分)伟大奇迹(赞美)设计精妙联想:智慧
8、血汗作业或预习学案:一、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二、完成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pánxuán níngjiē zhìhuì jiāngù chéngqiáng yǔháng yuán ( )( ) ( ) ( ) ( )(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