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学案 (2).doc

游山西村学案 (2).doc

ID:55292148

大小:3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9

游山西村学案 (2).doc_第1页
游山西村学案 (2).doc_第2页
游山西村学案 (2).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游山西村学案 (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京口区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共同体九年级主备学校:京口中学集备主讲人:杨晓珉课型:授课时间:月日授课班级:《游山西村》《破阵子》《过零丁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这三首诗。2、赏析这三首诗:(1)理解诗意;(2)感悟情感和哲理;(3)品味语言写法。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品味语言。【课前准备】了解作者及背景1、陆游(公元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出色的爱国诗人、词人。此诗写于孝宗干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

2、的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2、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公元1188年,辛弃疾与陈亮

3、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此词当作于这次会见又分别之后。3、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指南录》,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课堂助学】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二、朗读诗歌,理解诗意1、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2、《破阵子》  辛

4、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3、《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三、感悟诗情体会三首诗表达的情感。1、2、3、四、品味语言1、A体会“足”字,和“莫笑”二字的表达作用。B、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A、为什么诗人会“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B、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3、(1)

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是从哪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 (2)说说作者选用“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景物的表达效果。。 【当堂巩固】一、《游山西村》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D.全诗写景、叙事、

6、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二、《破阵子》1、“沙场秋点兵”一句不仅交代了等“记叙要素”,也预示了的前景。2、“八百里分麾下炙”中的“八百里”既指牛,也指连营这种修辞手法称为。3、《破阵子》上片“”字点名是想象,写出的场面,下片写的场面。词中“醉”、“梦回”、“看”等动词让人体会出词人壮志难酬的压抑复杂心情。“”沉痛感叹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三、《过零丁洋》1、本诗体现主旨的句子是哪两句?简

7、述本诗的情感变化的线索主旨句:情感线索:2.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                                   ,以“雨打萍”比喻                                                     (2分)3.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