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乘法的分配律教案说课稿新建MicrosoftWord文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习内容:四年级乘法分配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学习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学习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1.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2.初次感知规律:〖算一算〗①(3+2)×4 3×4+2×4②2×(11+ 9)
2、 11×2+9×2③20×5+4×5 (20+4)×5【1.计算①、②两组算式各等于多少?2.比较两组算式相同点和不同点;3.可用什么符号连接?】3.观察、激趣、导入。第③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可以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㈠影幕演示:1.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条裤子25元。买这样3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①学生读题,弄清题意。②上台演示,合作讨论,研究策略。③展示思维过程,探究解题规律。】2.分析比较:仔细观察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3.结论:两个算式的结果如何?用什么符号连接?仔
3、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㈡探究概括规律:1.再一步观察、分析、比较去发现规律。〖多媒体操作引导〗a.观察这些等式,等号左边算式有什么特点?〖多媒体演示〗b.继续观察,等号右边的算式又是怎样计算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c.这两个积又是怎么得到的?结论: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概括起来,说一说?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2.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如果用a、b、c分别代表三个数,你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3.逆用乘法分配律、我们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用。那么,乘法分配律有逆运算吗?你会运
4、用吗?敢接受我的考验吗?三.质疑联想,拓展认识。四.巩固运用规律。(一)数学医院:判断正误。① 2×(6+5)=2×6+5-----〖 〗②(25+7)×4=25×4×7×4-----〖 〗③35×9+35=35×(9+1)=350------〖 〗(二)连一连:3×17+5×17 (22+44)×30(18+4)×6 18×6+4×622×30+44×30 60×20+60×3060×(20+30) (3+5)×17(三)填一填:①(12+40)×3= ×3+ ×3②15×(40+8)=15× +
5、15× ③78×20+22×20=( + )×20④66×28+66×32+66×40=( + + )× (四)做一做:①103×32 ②99×32(五)巩固与发展(六)课外发展五.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咱们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试试。【多媒体演示】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购置足球和排球各20个,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数学哪些问题? 22元 25元六.归纳概括,完善认识。请同学们回忆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想想,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6、 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较难理解与叙述的定律。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体验中理解乘法分配律,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1、在对本课的教学目标上,我定位在:(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2、在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尽量想体现新课标的一些理念,注重从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
7、验中学到知识。举例:设计学生买校服的情景。让学生帮助出主意。出示:“一件上衣35元,一条裤子25元,买3套校服。一共需要多少元钱?”让学生尝试通过不同的方法得出:(35+25)×3=60×3=180(元)、35×3+25×3=105+75=180(元)。此时,让学生观察通过计算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这两个算式可用“=”连接。使之让学生从中感受了乘法分配律的模型。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