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48607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7
《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效果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使用维甲酸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亚砷酸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期间依从度与主观体检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砷酸可以有效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急性早幼粒
2、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关键词】亚硝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5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一种[1],约占总体的10%左右。该病发病初期常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死亡率较高[2-3]。全反式维甲酸(ATRA)是目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化疗的有效药物[4],可以使病情得到改善,首次完全缓解率较高,但容易产生耐药性[5],而亚砷酸(ATO)是一种新型治疗药物,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有积极效果[6]。本文以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就ATO在治疗急性早
3、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2.21±12.94)岁,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患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符合相关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5)。观察组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26.6岁;对照组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25.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1.2研
4、究方法对照组使用ATRA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ATRA30~50mg/d,口服,3次/d,白细胞达到要求后,联合化疗,直至完全缓解。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ATO,按体表面积6mg/(m2·d)静滴,直至完全缓解。1.3观察指标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包括完全缓解率(完全缓解:白血病症状体征消失,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血小板≥100×109/L,骨髓M3型原粒+早幼粒≤5%,无Auer小体)和缓解时间的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的主观体验及治疗依从性的差异。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5、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以P0.05)。2.3两组主观体验和治疗依从度比较在治疗期间,观察组主观体验得分和治疗依从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可以说明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增加使用ATO并不会使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升,笔者认为,这在白血病治疗的临床实践中是很有意义的,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和体验,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主观体验得分和治疗依从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ATO可以有效提高急
6、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参考文献[1]刘双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分化综合征的防治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20):3450-3453.[2]蒋慧,夏敏.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症及其处理[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5):1153-1155.[3]钟少东,蔡晓燕.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安徽医药,2011,15(3):277-280.5[4]王耀美,林全德,向谱,等.维甲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
7、国实用医刊,2012,39(10):99-101.[5]贺甜甜,史伟,赵万红,等.维甲酸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10):2081-2084.[6]孟红彬.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2):164-167.[7]张燕,曾小菁,何玲,等.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J].天津医药,2013,41(1):54-55.[8]袁烨,李巍,林冬,等.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
8、,2011,32(11):752-757.[9]耿英华,杨艳丽,周黎黎,等.不同诱导缓解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