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374455
大小:24.3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2
《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提高四川小麦产量途径摘要:西南四川盆地丘陵地区气候复杂多变,冬干春旱且后期气温高、湿度大,病虫害严重对小麦生产带来一定的制约。该区小麦生育过程具有分蘖期短、幼穗分化期长和灌浆期长的特点[1]。面对这样的生态环境,小麦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气候、肥料和水的需求有所不同,这就需要人为调控。为了使小麦产量达到预期的目标,获得更高效益我们我们可以从培育高产新品种,研究如何调节水肥,怎样播种等来促控小麦的发育过程来间接调节影响产量的3个因素,提高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使得小麦高产。关键词:
2、小麦产量有效穗数千粒重粒数西南四川盆地丘陵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主产区之一,该区小麦总产量占全国的5%左右。该区小麦生育期间在10月下旬到5月上旬,此阶段气候复杂多变,冬干春旱且后期气温高、湿度大,病虫害严重对小麦生产带来一定的制约。该区小麦生育过程具有分蘖期短、幼穗分化期长和灌浆期长的特点[1]。优势在于具有早熟和多花多实,缺点是存在植株过高、茎秆软弱、容易倒伏、条锈病和黑穗病较重、产量水平低等缺点[2]。1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小麦产量主要由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共同构成。张维城[3]认为,
3、产量构成三因素间的关系是从穗数到穗粒数再到粒重的单向制约关系,穗粒数不能制约穗数,粒重不能制约穗粒数与穗数,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适应。四川盆地冬暖春早的气候特点突出,小麦11月上中旬播种,1月上中旬即拔节,分蘖持续时间仅30~40d,加上寡照等因素的影响,群体往往较小。不论基本苗高低,其最高茎数也很难达到1000×104每公顷,不像北方小麦存在两次分蘖高峰,最高分蘖可达1500×104每公顷以上。但四川盆地小麦的幼穗分化和籽粒灌浆时间较长,具有大穗、高粒重的优势,不少品种千粒重高达50~55g。四川盆地小麦属
4、于高温高湿与弱光照生态区,一般是“三四五”产量结构(即穗数每亩30×104左右、每穗40粒左右、千粒重50g左右)[4]。余秀芳[5]通过对中江县高产麦田与周边地区的普通麦田进行调查和研究作比较发现两者每亩的有效穗数相差不是很大,都能达到25万以上。但是高产麦地的穗粒数比一般麦地的穗粒数高出许多,二者的平均数相差7.1粒,在千粒重都等同的条件下,每亩高产麦地的产量比一般麦田的产量高出100kg以上;高产麦地的有效穗在25万以上,甚至30万,穗粒数在35~45粒。在高产麦地,如果千粒重相同(千粒重设定为一样),
5、当穗数达到一定数量时,影响产量的因素就是穗粒数,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麦苗生长过程中如果群体的数量过大,个体的营养供应就会不足、导致生长缓慢。合理平衡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使得小麦达到高产。最高苗虽高但有效穗反而会降低,穗粒数和粒重也会减少;反过来,群体数量太少、个体发育虽然特别,但有效穗会过低,同样也达不到高产的目的。2提高四川小麦产量的途径小麦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气候、肥料和水的需求有所不同,这就需要人为调控。为了使小麦产量达到预期的目标,获得更高效益我们我们可以从培育高产新品种,研究如何施肥,怎样播种
6、等来促进和保护小麦的发育过程,调节影响产量的3个因素,提高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使得在单位面积中产量达到最高、实现高产。2.1培育高产新品种小麦品种产量潜力是指小麦品种在适宜环境中,营养和水分条件不受限制,病、虫、杂草、倒伏等不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潜在产量,由品种的遗传特性所决定[6]。提高产量潜力一直是国内外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潜在产量虽然在实践中很难达到,掌握四川地区的潜在产量有利于确立该区域小麦品种改良的目标,并通过产量潜力的遗传改良提高小麦的单产水平。李式昭[7,8]等利用自20
7、00年以来育成的10份优良四川小麦品种,在理想栽培条件下对其产量潜力、产量构成因素、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及花后籽粒产量和茎草干重的动态交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近年来四川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在,460.11~555.88kg/亩。②穗数是影响产量的首要因素。③通过收获指数的改良能明显提高产量潜力。④优良四川小麦品种的灌浆特性好。灌浆快增期持续时间长,营养体生物量形成早。有利于较高粒重的形成。由此可见,当前四川小麦品种灌浆特性较好,具有较高光合效率和协调的源库关系。而营养体生物量形成早,保持高水平灌浆速率,延长灌浆
8、快增期持续时间,正是发挥品种产量潜力的关键。两熟制种植模式中,水稻的生长期为4~8月,所以小麦的收获与水稻移栽之间争时争地争劳动力矛盾特别明显,而在小麦播种前,土地却有近2个月的空闲,光热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唐永金[9]认为:适应四川盆地稻麦两熟制的小麦品种应为“早播早熟型”,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水稻收后的秋季光热资源,又可以增加小麦穗的分化发育时间,有利于充分发挥盆地生态条件优势,产量潜力应达75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