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18135
大小:6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6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课题名称9.1.2不等式的性质教材内容分析(课程标准要求)《 不等式的性质 》是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不等式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矛盾统一体。数学关系中的相等与不等是事物运动和平衡的反映,学习研究数量的不等关系,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掌握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不等式的性质”是学生学习整个不等式知识的理论基础,为以后学习解不等式(组)起到奠基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不等式的三个性
2、质,并能熟练的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类比,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索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乐趣,同时提高新旧知识的迁移学习能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通过引入实际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在知识掌握上,学生已学过等式的基本性质,许多同学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深入浅出的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熟练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难点: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的理解和熟练运用教学方法教法:本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
3、采用类比法,引导探究法,讲练结合法,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学法:本节课的学习以学生动脑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程度。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前反思本节课的重点为不等式的性质,先复习等式的性质,让学生类比等式的性质探究不等式的三个性质,重点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区别与联系,会应用不等式的三个性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导入已知老师的年龄为a,学生的年龄为b岁,则有a>b,五年前老师的年龄为岁,学生的年龄为岁,不等关系表示为,十年后老师为岁,学生为岁,不等关系为通过此情
4、景你有哪些发现?填空回答问题,并思考通过此情景能发现什么由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诊断学习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等式的基本性质,现在一起回顾一下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1)等式的性质1是什么?(2)等式的性质2是什么?老师提问并总结等式的性质学生回顾等式的性质,并填在学案上,课堂提问学生通过让学生复习回顾等式的性质,为本节课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学习做铺垫探求新知类比等式的性质,思考不等式有类似的性质吗?问题1:通过情景引入中的实例你能得到哪些结论?给出课件上的表格,比较表格中的不等式7>4,7+5>4+
5、5-3<4,-3-7<4-7,你能发现不等号的方向的规律吗?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a>b,那么a+c>b+c(或a-c>b-c)例:1.用“>”或“<”填空:(1)a+3_____b+3;(a0);2.(1)由x-5>-1,不等式两边都加5,则X___4,根据(2)由x+3<4,不等式两边都_____则x___1,根据问题2:已知5>3,学生小组讨论,每小组派代表发表结论通过表格进一步探讨不等号的方向学生尝试归纳不等式的
6、性质1,填学案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完成例题由之前的情景引发学生思考,结合表格进一步探究不等号的方向,让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用不等号填以下式子的不等关系,你能发现什么?5×1()3×1,5×0.2()3×0.25×3()3×3,5×2.5()3×2.5如果改成除法呢?5÷1()3÷15÷(-0.2)()3÷(-0.2)5÷(-3)()3÷(-3)5÷(-2.5)()3÷(-2.5)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a>b,c>0,那么ac>bc,问题3
7、;刚才我们探究了了正数,那对于负数又有什么规律呢?5×(-1)()3×(-1),5×(-0.2)()3×(-0.2)5×(-3)()3×(-3)5×(-2.5)()3×(-2.5),5÷(-1)()3÷(-1)5÷(-0.2)()3÷(-0.2)5÷(-3)()3÷(-3)5÷(-2.5)()3÷(-2.5)你能根据不等式的性质2得到不等式的第三个性质吗?不等式的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如果a>b,c<0那么ac8、言概括得到的结论在正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负数,通过比较让学生归纳总结不等式的性质3,并填在学案上让学生通过两组数据自己探究,老师起引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归纳总结结论,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
8、言概括得到的结论在正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负数,通过比较让学生归纳总结不等式的性质3,并填在学案上让学生通过两组数据自己探究,老师起引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归纳总结结论,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