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086262
大小:12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5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9.1.2《不等式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说明一、教材分析(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第九章第一节9.1.2不等式的性质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承接了等式的性质,让学生第一次经历不等式的等价变形,也经历了从“数”的大小关系到“式”的大小关系的转折,不等式的性质是解不等式的重要依据,因此它是不等式解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本章的基础,地位相当重要。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不外乎两种: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变形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不等式的性质的过程,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2、2.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3.在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转换过程中,渗透类比的学习方法.4.通过分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重点是探索不等式的性质.二、学情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有:第一,会比较数的大小;第二,理解等式性质并知道等式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第三、具备“通过观察、操作并抽象概括等活动获得数学结论”的体会,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和合情推理归纳能力。-4-不等式性质3缺少生活经验的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性质3造成负迁移,导致学生不理解运用性质3时“为什么要改变不等号
3、的方向”;在不等式的等价变形时不知道“什么时候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本设计运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对不等式性质2、3经历猜测、验证、纠错、归纳、完善的充分的思考过程,自发生成。教学难点是不等式性质3的探索与运用.三、教法:引导探究法教法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与旧知识——等式性质及其应用类比中,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获得新知,所以处处蕴含着类比的思想,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又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的完整的数学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积累了数学的探究方法和获得新知的经验。在探索不等式性质2、3时,采取自主探索
4、与合作交流的形式化解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感受到当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时分类的必要性,明确把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数时,必须认清这个数的符号,如果这个数是正数,那么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这个数负数,那么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借用类比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不等式性质2、3深有所感,让学生在感知、归纳、纠错、完善的过程中,经历充分的思考过程,自发生成。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四、教具小白板、物理天平和砝码-4-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复习引入(1)让学生解方程1-2x=0.(2)说出解方程1-2x=0中每一步的依据教师边提问学生
5、,边填写下表:等式的性质基本性质1如果a=b,那么a+c=b+c,a-c=b-c.基本性质2如果a=b,,那么ac=bc,(c≠0)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今天我们来学习解不等式的依据——不等式的性质,板书这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回顾再现旧知识,为下一步类比学习不等式的性质作好铺垫和准备.点出课题,引导学生把不等式性质与等式的性质进行类比,同时指明不等式性质的用途.探索新知类比等式性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环节一)引导学生对照等式的性质1,猜想不等式是否有类似的性质,并验证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概括不等式的性质1.(环节二)引导学生对照等式的
6、性质2,猜想不等式是否有类似的性质,并验证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概括不等式的性质2.这一环节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时,分类的必要性,归纳概括出不等式的性质2、3;要求学生说明理由,诱导学生自发地选用大量的具体数字说明自己所发现规律是正确的。自主探索——组内交流——师生共同探讨。(环节一、二)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数学探索过程:猜想——验证——归纳总结,得出不等式的性质,渗透类比的学习方法;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行纠错,力求使学生在充分的思维冲突中,加深对不等式性质2、
7、3的理解.-4-(环节三)引导学生找出不等式的性质中的关键词.这部分的三个环节采取自主探索——组内交流——师生共同探讨的学习方式。(环节三)强化学生对性质的理解和把握。应用新知1、设a>b,用“<”或“>”填空:3a___3b;a–8___b–8;–2a_____–2b.2、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1);(2);(3);(4).3、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4x>3+x.4、不等式mx>1的解集为x<,则A.m<1B.m>1C.m>0D.m<0.由浅入深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总结收获学生发言,互相补充
8、,教师点评完善。呼应复习引入,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