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囯时期的医家对脾胃病诊治的经验研究

民囯时期的医家对脾胃病诊治的经验研究

ID:37684950

大小:53.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5-28

民囯时期的医家对脾胃病诊治的经验研究_第1页
民囯时期的医家对脾胃病诊治的经验研究_第2页
民囯时期的医家对脾胃病诊治的经验研究_第3页
民囯时期的医家对脾胃病诊治的经验研究_第4页
民囯时期的医家对脾胃病诊治的经验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囯时期的医家对脾胃病诊治的经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民囯时期医家诊治脾胃病的经验研究摘要:我国中医的治疗体系和现代医学完全不同,除掉单方和经验方以外,一般都是运用“辨证施治”的理论来指导临床实践。在学习和掌握这一治疗体系的过程中,我对其中的一个环节体会更深一些,那就是有关脾胃的理论和临床应用。一方面用中药来治疗脾胃方面的病,效果确实比较好;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就是对于各种各样脾胃以外的疾病,在调理脾胃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调治以后,众多脾胃以外的病症同样能够被治愈邓月娥,纪立金,叶天士对中医脾胃学说的贡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9(06)。鉴于此,将从中医理论出发,本文通过对我国民国时期的

2、中医医生对脾胃病诊治的经验探讨与研究,进一步补充该领域的相关内涵。众所周知,民国时期我国的中医理论较完整地继承了前人的众多理论体系,并诞生了诸如“京城四大名中医”等一大批优秀的中医学家,他们对于病人的治疗和中医的研究并不贪图功名与钱财,而是出于治病救人的目的和对于中医理论的喜爱,因此其学术经验很值得研究。本文希望能够对这些医家诊治脾胃病的经验的整理,结合相关的中医理论知识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陈斌,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2011(03)关键词:民国时期;中医学家;脾胃病;诊治病例引言:脾胃学说是中医学术

3、体系的精华部分之一,它的形成是历代医家不断努力,经过临床实践进行总结升华的结果。从《内经》中提出“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人以胃气为本”的基本脾胃理论,至仲景《伤寒论》形成其雏形,再到李东垣《脾胃论》形成较完整的体系,直至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的补充发挥,形成了完整的中医脾胃学说理论体系。李莉莉,浅析中医脾胃学说[J],中医学报,2010(01)目前,中医从脾胃论治临床各科疾病应用极广,且日益突显其优势,如治疗脾胃病、虚损性疾病、老年病、慢性病,以及用于肿瘤化疗后、术后患者的调养。本文试图对民国时期著名中医诊治脾胃病症的学术经验加以整理和归纳,为临床提供借鉴。民囯时期(

4、1912到1949年期间)中医脾胃病诊治经验1.孔伯华(1884-1955) 现代医家。原名繁棣,号不龟手庐主人,山东曲阜人。其祖父为当地名医,孔氏深受其影响。幼年时攻读经书,并随父宦游各地。后以母病,遂立志学医。16岁时,移居河北易州行医,于当地与名医狄虎堂等人交善。后又于25岁时在北京外城官医院任职,于当时名医张菊人、陈伯雅等共事,砌磋学问。1929年,曾参与奋起反抗当时政府拟消灭中医的活动。并于同年与另一名医萧龙友共办北京国医学院,培养较多的中医人才。平时喜用并善用石膏,故有“孔石膏”之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所著有《八种传染病证治

5、析疑》、《脏腑发挥》等,尚未见付梓。人称“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其治疗特点主要是:(1)擅用石膏擅用石膏,是从躁、渴、喘、呕四处着眼,在其长期治疗脾胃病人过程中,认为石膏之疗能,其体重能泻胃火,其气轻能解表肌(解表清热),生津液,除烦渴,退热疗斑(皮肤上出的小红点成片就叫斑),宣散外感温邪之实热,使从毛孔透出。其性之凉并不寒于其他凉药,但其解热之效,远较其他凉药而过之。治伤寒之头痛如裂、壮热如火,尤为特效,并能缓脾益气,邪热去,牌得缓而元气回;胃热肺热之发斑发疹更属要药。张萍,论慢性胃炎与脾胃湿热的关系[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4,(09)(2)脾湿外感认为脾湿

6、外感,风为百病之长,常挟诸邪袭人。风邪挟湿之外感,症见发热恶寒,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头晕头胀,头重如裹,项背拘急不适,可用平胃散加杏仁、葛根、藿香、桂枝、羌活、防风等辛散祛风和胃之品,既祛表之风邪,又散胃中之湿浊,适用于胃肠型感冒。寒湿困脾,寒湿同属阴邪,易困脾阳,阻遏气机,症见背寒怕冷、脘腹满闷、纳呆便溏、恶心欲吐等诸症,可用五苓散和平胃散、杏仁、麻黄、藿香、草蔻仁、生姜,既增强除湿之力,亦能助脾之功。若寒重于湿者,草蔻仁改为砂仁,加桂枝、高良姜等温胃散寒之品;湿重于寒者,加用苍术。张俐敏,中医脾胃学说形成的四个关键[J].山西中医,2000(16)2.萧龙友(

7、1864-1962)萧龙友为前清拔贡(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精通文史,以文为医,医文并茂;善读书,多批校,生前曾将一部《医方类聚》赠送给北京中医学院,我们在阅读中,发现字里行间加批加议,勤求古训,堪为后学楷模。萧先生曾于1934年与孔伯华创办北平国医学院,培育国医人才。关于萧龙友的医学思想与临床经验,他的门人张绍重医生曾加以整理。关于中医基础理论方面,扼要介绍九项:一,望闻问切的辩证关系,主张四诊合参。他说:“切脉乃诊断方法之一,若舍其他方法于不顾,一凭于脉,或仗切脉为欺人之计,皆为识者所不取。”二,平脉与病脉。他常对学生说,必先知平脉而后知病

8、脉。三,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