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lpa和外显子组测序的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分子诊断新方法研究

基于mlpa和外显子组测序的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分子诊断新方法研究

ID:34253305

大小:17.32 MB

页数:77页

时间:2019-03-04

基于mlpa和外显子组测序的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分子诊断新方法研究_第1页
基于mlpa和外显子组测序的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分子诊断新方法研究_第2页
基于mlpa和外显子组测序的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分子诊断新方法研究_第3页
基于mlpa和外显子组测序的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分子诊断新方法研究_第4页
基于mlpa和外显子组测序的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分子诊断新方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mlpa和外显子组测序的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分子诊断新方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MLPA和外显子组测序的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分子诊断新方法研究MLPAandExomeSequencing--BasedMolecularDiagnosticMethodsforDuchenne/BeckerMuscularDystrophy研究生姓名:丘丽萍指导教师:兰风华教授专业名称:临床检验诊断学申请学位: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二0一三年五月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入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除了文中特剐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会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

2、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本人承担声明的法律责任。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益丽奇签字目期:2讲;年了月.7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声明本人完全了解第二军医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第二军医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第二军医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内容编入《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瘁》、《中国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

3、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敝作者签名:细哥导师繇签字日期:2口B年S月1日签字R期:217lj年y月7同目录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3英文缩略词表⋯⋯⋯⋯⋯⋯⋯⋯⋯⋯⋯⋯⋯⋯⋯⋯⋯⋯⋯⋯⋯⋯⋯5前言⋯⋯⋯⋯⋯⋯⋯⋯⋯⋯⋯⋯⋯⋯⋯⋯⋯⋯⋯⋯⋯⋯⋯⋯⋯⋯⋯⋯⋯⋯⋯⋯⋯⋯⋯⋯6一日IJ舌⋯⋯⋯⋯⋯⋯⋯⋯⋯⋯⋯⋯⋯⋯⋯⋯⋯⋯⋯⋯⋯⋯⋯⋯⋯⋯⋯⋯⋯⋯⋯⋯⋯⋯⋯⋯第一部分⋯⋯⋯⋯⋯⋯⋯⋯⋯⋯⋯⋯⋯⋯⋯⋯⋯⋯⋯⋯⋯⋯⋯⋯⋯8MLPA在DMD

4、/BMD分子诊断中的应用⋯⋯⋯⋯⋯⋯⋯⋯⋯⋯⋯..8一、材料和方法⋯⋯⋯⋯⋯⋯⋯⋯⋯⋯⋯⋯⋯⋯⋯⋯⋯⋯⋯⋯9二、结果⋯⋯⋯⋯⋯⋯⋯⋯⋯⋯⋯⋯⋯⋯⋯⋯⋯⋯⋯⋯⋯⋯⋯12三、讨论⋯⋯⋯⋯⋯⋯⋯⋯⋯⋯⋯⋯⋯⋯⋯⋯⋯⋯⋯⋯⋯⋯⋯14第二部分⋯⋯⋯⋯⋯⋯⋯⋯⋯⋯⋯⋯⋯⋯⋯⋯⋯⋯⋯⋯⋯⋯⋯⋯..16基于MLPA的DMD/BMD产前诊断⋯⋯⋯⋯⋯⋯⋯⋯⋯⋯⋯⋯⋯16一、材料和方法⋯⋯⋯⋯⋯⋯⋯⋯⋯⋯⋯⋯⋯⋯⋯⋯⋯⋯⋯..17二、结果⋯⋯⋯⋯⋯⋯⋯⋯⋯⋯⋯⋯⋯⋯⋯⋯⋯⋯⋯⋯⋯⋯⋯21三、讨论⋯⋯⋯⋯⋯⋯⋯⋯⋯⋯⋯⋯⋯⋯⋯⋯⋯⋯⋯⋯⋯⋯

5、..24第三部分⋯⋯⋯⋯⋯⋯⋯⋯⋯⋯⋯⋯⋯⋯⋯⋯⋯⋯⋯⋯⋯⋯⋯⋯..25一例DMD患者及其家系的DMD基因微小突变分析⋯⋯⋯⋯⋯.25一、材料和方法⋯⋯⋯⋯⋯⋯⋯⋯⋯⋯⋯⋯⋯⋯⋯⋯⋯⋯⋯..26二、结果⋯⋯⋯⋯⋯⋯⋯⋯⋯⋯⋯⋯⋯⋯⋯⋯⋯⋯⋯⋯⋯⋯⋯48三、讨论⋯⋯⋯⋯⋯⋯⋯⋯⋯⋯⋯⋯⋯⋯⋯⋯⋯⋯⋯⋯⋯⋯..62小结⋯⋯⋯⋯⋯⋯⋯⋯⋯⋯⋯⋯⋯⋯⋯⋯⋯⋯⋯⋯⋯⋯⋯⋯⋯⋯⋯⋯⋯⋯⋯⋯⋯⋯64参考文献⋯⋯⋯⋯⋯⋯⋯⋯⋯⋯⋯⋯⋯⋯⋯⋯⋯⋯⋯⋯⋯⋯⋯⋯..65综述⋯⋯⋯⋯⋯⋯⋯⋯⋯⋯⋯⋯⋯⋯⋯⋯⋯⋯⋯⋯⋯⋯⋯⋯⋯⋯67在读期间发表

6、(投稿)的论文目录⋯⋯⋯⋯⋯⋯⋯⋯⋯⋯⋯⋯⋯..73致谢⋯⋯⋯⋯⋯⋯⋯⋯⋯⋯⋯⋯⋯⋯⋯⋯⋯⋯⋯⋯⋯⋯⋯⋯⋯..74基于MLPA和外显子组测序的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分子诊断新方法研究摘要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Beckermusculardystrophy,DMD/BMD)可分为两种类型,即DMD和BMD。DMD这是最常见致死性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病,以进行性肌萎缩无力伴小腿腓肠肌假性肥大为主要典型临床特征。其发病率在活产男婴为1/3500,多在3.5岁发病,在20岁左右死亡。BMD群体发病约为1/

7、18000,临床特征与DMD相似,但病情较轻。DMD基因定位在Xp21.2上,长2.4Mb,至少含有79个外显子,是目前已知最大的人类基因,包含有8个独立的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约75%DMD患者存在一个或多个外显子大片段缺失或重复,剩余约25%被认为存在微小突变,包括点突变、小的插入缺失、复杂的微小重排等。在多数情况下,微小突变会导致翻译的提前终止,形成功能不全的截短蛋白,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本研究的第一部分将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ligation.dependentprobeamplificat

8、ion,MLPA)应用于DMD/BMD的分子诊断。对来自18个家庭临床上怀疑为DMD的患者进行了MLPA分析,在6个患者的DMD基因中检测出1至多个外显子缺失(其中2例为新生突变),1例为外显子重复突变。本研究的第二部分应用MLPA对两个DMD高风险的孕妇进行了产前分子诊断,结果在其中一个胎儿的DMD基因中检测到与先证者一样的缺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