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巧设“学习单”,构建“以学为主”的有效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预设“学习单”,构建“以学为主”的有效课堂大市聚中学徐江平13967588583摘要:现在的初中数学课堂,普遍地存在因教师的“教”垄斷教学时间而导致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缺失,出现了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如何实现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课堂转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巧设“学习单”,通过“因学而设,了解学习起点;因练而设,落实基础训练;因得而设,注重学法指导”等策略,让课堂教学更多地具有“先学后教、因学设导、顺学而导、多学少导”的常态,实现了“以学为主”的课堂景观,激发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关键词:初中数学学
2、习单以学为主纵观现在的初中数学课堂,普遍地存在以教师的“教”垄断课堂时间的现状。经常看到发言的总是那么儿个唱主角的,许多学生无所事事的当着听众,目光游离,岀现了“教”与“不教”是一个样的无效或低效结果。究其原因,源于课堂上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缺失,教师的过度讲析,严重侵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发展空间;教师“指令性”的教学,常常置学生于“被应答”“被聆听”的消极处境。离开了学生的参与实践,学生就不可能对数学学习产生真正的兴趣,也不可能在“用数学”中提高数学素养。如何改变初中数学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实现全体学生参与学习
3、的课堂?《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鉴于对新课标的解读,进行了以“学习单”为载体的数学课堂实践与研究,使课堂教学更多地具有“先学后教、因学设导、顺学而导、多学少导”的常态,实现了“以学为主”的课堂景观,提高了教学的效率。那么,以“学习单”为载体有哪些有效策略呢?一、因“学”而设,了解学习起点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教师得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因此在备课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学生预习情况的了解,有利于老师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情,明确学
4、生学习的兴趣点和困惑点,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因此设计课前“学习单”就显得十分重要。它既能让老师判断学生学习的难点,切实把握学生学习需求,作比较准确的学情分析,又有利于学生清清楚楚地知道预习要做什么,要怎么做。比如教学八上《5.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课,我设计了课前“学习单”,要学牛先按照下面的提示完成课前“学习单”,每完成一项,就在相应的地方做自我评价。仁回顾思考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自我评价:☆☆☆☆☆】(1)若a二b,b二c,则a二c.(2)若a二b,则a+3二b+3
5、.(3)若a二b,贝卜3a二一3b;2、比一比,想一想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先自己阅读课本想办法解决,实在有困难的请你在旁边写出你的困惑。【自我评价:☆☆☆☆☆】(1)若a>b,b>c,则a>c.(2)若a>b,贝勺a+3>b+3.(3)若a>b,贝卜3a>—3b;3、你能通过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概括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吗?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吗?【自我评价:☆☆☆☆☆】4、根据你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理解选择适当的不等号填空。【自我评价:☆☆☆☆☆】0>n,则mn.(依据是:)(1)若m>0,(2)若x>y,则yX
6、.(3)若pn,则m+2n+2.(依据是:)(5)若pWq,则p-3q-3.(6)若a>b,则纟(依据是:)22(7)若a-b,贝寸-3a-3b.(9)若(a-1)2_0,则@-1)2+2_2;(依据是:)5、请比较2a与a的大小。【自我评价:☆☆☆☆☆】6、关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你特别想和同学们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写下来。【自我评价:☆☆☆☆☆】老师对学生完成课前“学习单”的情况进行了整理反馈:1、等式的3个基本性质绝大部分学生会应用和区分但不
7、能用准确的文字或表达式进行叙述。2、难解决的问题是第2(3)题、第4(7)(8)(9)题及依据的填写、第5题解题不完整。3、难理解的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4、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的联系与区别;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推理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课堂上,在检查课前“学习单”环节时,重点交流“学习单”中学生难以理解的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对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一个负数,必须改变不等号的方向进行了重点指导,让学生认真练习几题;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把握进行了方法的总结;最后把学
8、生提的问题出示在屏幕上,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类,“哪些问题其实是说同一个意思?在这些问题中最核心的是什么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确定了核心问题和自主学习目标:“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老师又自然地给出了第二次自主学习要求,一个人学的就一个人向大家交流,小组合作学的要合作一起向大家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不做学习过程的看客。这样围绕核心问题的讨论,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