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备课思路

创新备课思路

ID:31413331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创新备课思路_第1页
创新备课思路_第2页
创新备课思路_第3页
创新备课思路_第4页
资源描述:

《创新备课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创新备课思路  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条件下备课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备课程资源  (一)备教材  由于备课是一种预先的设计,所以备课的第一步是要对备课的对象进行理解和研究。  1.阅读教材  备课过程应该是教师与作者心灵交流的过程,教师一定要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语言感受,把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只有这样,备课才会有生命力。  一是通读教材。搞清楚这节课在章节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一个学科体系,抓住内在联系。二是精读教材。通过精读理解教材来研究教材的整体、系统的线索,每一节课的教材一定要找到贯穿全课的基本线索,把这个线

2、索一提,整本教材就上来了。三是要找到关键点。每节课都有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重点、难点大家常说在嘴上,容易找到,关键点就是你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关键就是如何找出“关键点”。  2.“吃透”教材  新课程提出: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即教师不能随意调整、更换教材,应重视教材,如适当调整、补充或重新开发教材。“吃透”教材,意味着教师对教材“了如指掌”,在教师的心中“明朗透亮”4,吃透了教材,我们就可以对教材了解和熟悉。  3.“补充”教材  “补充”教材实际上是以“加法”的态度对待教材。它并不改变教材原有的内容,只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

3、加相关的教材。这种只“增加”不“减损”的处理教材态度显得比较保守,也因此而比较平稳、安全。虽然“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等观念在中国教育界已经提倡多年,但是“教教材”“考教材”的传统很难说已经完全消失。显然,“补充教材”的方式既能够保证我们不至于“照本宣科”,又能减少我们对考试的焦虑,解决新教材因内容少而难教的难题,只要在上课之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并围绕上课中的教学主题选择相关的材料,这样的教学在“上课”之前,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备课程资源  准备好各个教学环节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和材料、

4、用具等,是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重要的课程资源还包括:学校现有的教学辅助设备(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室、挂图、模型、图书馆等);学校周围的课程自然资源(如民俗古典建筑、自然风景区、非物质文化等)。注意充分考虑这些课程资源的作用,使物尽其用,将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二、构思教法  备课的第二关键点就是构思教法,也即设计课堂结构。这一节课45分钟你如何来安排,怎样讲、采用什么方法。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备课时我们经常会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实验法、讲授法等。4  所谓构思教法,就是说这堂课,应该怎样引进来,如何

5、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你设计的课堂来。在这里就包含着教师了解学生的过程,如果教师对学生没有充分的了解,在课堂上就无法适时聚集全体学生的兴奋点。  教师们在构思教法时,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备课中要有质疑环节的设计、学生讨论环节的设计、学生活动环节的设计、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环节设计。只有这样,教师在上课中才能做到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学习,变接受式的学习为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三、形成教案  经过对课程资源分析、整合,

6、对学生的深入细致了解,对课堂周边环境的考虑,深思熟虑后,一篇优美的教案就可水到渠成。这里,笔者就不赘述。  四、课前预案  写好的教案,还要进一步熟悉,思考一下这节课的实际进展,并不是写好教案,就一定能讲好这堂课。上课前,教师要像放电影一样思考:课堂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去化解突发的问题;当课堂周围环境突变或是学生认识水平、思想状态与你预期中情况相差甚远时,如何引导学生的思维按预先设计好的思路来进行;在什么地方、什么时段,设计一个伏笔,能让学生在这个时候受到启发。同时,还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要通过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方法既能使学

7、生把这堂课的内容巩固下来,同时又能为下一堂课铺垫道路。4  五、教学后记  按新课程标准来看,完整的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预案、教学中的记录、教学后的精彩反思。教学后的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的理性分析,同时,这种反思,可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行为,可以使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因而是非常可贵的,也是新课程要求我们必须做好的。  责任编辑:刘启明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