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大纲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大纲

ID:28516861

大小:5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0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编号:01060课程名称: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中国文学批评史”是四年制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对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历史,分为先秦、汉魏六朝、唐宋金元、明清四个时期进行介绍。2、本课程以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展为基本线索,批评家及批评论著为主要内容。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中国文学批评史,使学生深入领会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传统和艺术精神,了解它和西方文艺美学的不同特点,并可以为建设当代新的文学理论,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3、本课程教学时间安排总计36学时,一学期授完,每

2、周2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8周。以期末考试加平时成绩的方式计分,总计学分2学分。二、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授课学时实践学时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先秦时期文学批评的萌芽儒家的文学观道家的文学观两汉经学时代的文学理论批评玄学与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刘勰与《文心雕龙》《文心雕龙》的批评价值钟嵘与《诗品》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批评唐代后期的文学理论批评北宋的文学理论批评南宋金元的文学理论批评明代的复古与反复古文学思想明代的小说戏曲理论批评

3、王夫之和叶燮的诗歌理论清代的小说戏曲理论批评清代中前期的诗文词理论晚清时期与西方文学思想的交汇222222222222222222000000000000000000合计920.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知识,熟悉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出现的重要批评家、著作和重要批评观点,并能理解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主要的文学批评思潮与现象。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批评发展的历史,对于特别有影响的批评家、论著及理论批评及思潮能建立起正确的理解,并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理论分析和解释批评观点

4、与思潮,对重要批评著作具备较深入的理解。四、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文学的起源和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内容提要:第一节:文学的起源和初期的文学观念中国“文”的概念的演变;学术与文章的逐渐分离;先秦时期诗乐舞合一,文史哲不分的特点。第二节: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诗言志”的提出文字的产生与易经八卦的创造对文学理论产生的影响;《诗经》是先秦时期比较正式的文论批评的主要对象,可以归纳为献诗讽谏说与观诗知政说;“诗言志”观念的理解,对“志”的含义的演变的理解显示了中国文学观念与西方文学观念之间的异质性。第二章儒家的文学观内容提要:第一节:

5、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孔子的思想中的“仁”、“礼”与复古中庸的基础;反映到美学思想上是尽善尽美的美学观;这也成为孔子以“诗教”为中心的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出发点。孔子的文学批评观点可分为以下五方面论述:1、文艺与道德修养、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2、关于文学批评的“思无邪”的标准;3、论文学“兴观群怨”的社会作用;4、论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5、论雅乐与郑声。第二节:孟子“与民同乐”的文学观及其文学批评方法论孟子的思想中的民本与革新思想,这使他在文学观及批评标准上比孔子较为进步。孟子对文学批评的具体贡献体现为“以意逆

6、志”和“知人论世”的接受理论及“知言养气”的文学创作论。第三节:荀子对儒家文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荀子的基本思想介绍;明道观念的由来,《乐论》中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阐述。从荀子的中和之美的美学原则的角度出发谈儒家文学观的消极影响。本章思考题:儒家文学观中的“中庸”、“中和”思想对后世文学观的负面影响的总结。.第三章道家的文学观内容提要:第一节: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论道家文学思想与儒家文学思想的异质性;老子的总体思想介绍,辩证思维及“有无”观念,绝学弃智的观念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命题的理解。第二节:庄子崇尚自然、反

7、对人为的文艺美学思想庄子基本思想介绍,庄子对“道”的阐述的理解,崇尚天然、反对人为的审美标准和艺术创造原则。注意其对尊重自然规律绝对化的片面性;庄子对理想的天然艺术境界的理解(天籁、解衣般礴、言意之表)。第三节:庄子“虚静”、“物化”、“得意忘言”的艺术创作论理解“虚静”和“物化”对创作的意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解庄子对言意关系即语言和思维关系的看法及其对后世文论批评的影响。本章思考题:道家文学观与儒家的根本性差异,道家对言意关系的看法与儒家之比较。第四章两汉经学时代的文学理论批评内容提要:第一节:西汉前期的道家文学观

8、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刘安、司马迁对屈原的肯定性评价;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与实录精神。第二节:封建正统文艺观的确立汉代儒家文艺观的保守性增强,美刺讽谏说的确立;《乐记》对《乐论》思想的发展;《毛诗大序》所体现出的封建正统文艺观。第三节:扬雄、班固的文学理论批评扬雄、班固对屈原的趋于否定性的评价以及对汉赋的评价态度。第四节:王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