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773079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2
《创新教育理论下对“差生”教育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新教育理论下对“差生”教育的思考创新教育理论下对差生教育的思考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教育应该融合于日常教育中,而不是另起炉灶的一种新的教育体制,应是教育改革的一项内容。 2001年,《中国青年报》指出,在我国现有3亿多中小学生中,有5000万之众的青少年被现行的评价标准划入差生行列,贴上了差生的标签。这些差生常因得不到集体的帮助,家长和老师的理解,在成长中产生心理阴影,毕业后或因不能掌握一定的技能,有部分人甚至成为犯罪的后备军。[1]如何将这部分差生转变为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才
2、,是我国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概念的界定 (一)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就是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造就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我们所强调的创新教育并不一定要培养学生创造出新事物,不是为了培养科学家、艺术家,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产生自己的想法,不生搬硬套他人理论,是培养创新精神。教育创新最重要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积极地学习。[2] (二)差生 苏霍姆林斯基将差生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是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差生;第三类为理解能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本文是通过利用创新教育的理念对第
3、一类和第二类差生促进其思维的觉醒,培养创造力,同时对第三类差生加大关注,培养其对学习的兴趣。 二、差生的创造性人格特征及教育现状 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E.P.Torrance)对87名教育家做了一次调查,要求每人列出5种创造型学生的行为特征,结果如下:[4] (1)思维和行动的独立性,个人主义,自足占38% (2)思维行动的独创性38% (3)想象力丰富,喜欢叙述35% (4)不随大流,不依赖群体的公认28% (5)好奇心,不断提问18% 赞可夫对差生进行专题研究,发现差生的行为特征,普遍如下:[5] (1)有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脾气倔强,不愿服从别人的要求。 (2)自
4、尊心强,不能忍受教师或者同学对其差别看待。 (3)对感兴趣的事情十分活跃,偏科,对喜欢的老师或者课程格外关注。 通过以上行为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和差生之间的行为有很多相似性,如都不愿意人云亦云、对教师会存在质疑、对感兴趣的事物思维活跃,那么今天的差生会不会就是明天的科学家呢? 我们从很多科学家的经历中发现,他们小时候也曾在老师眼中被视作差生。如爱迪生,他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在老师眼中他是愚钝的低能儿,但是他的一生中却有一千三百多个发明;物理学家费加,总是对乘法表迅速遗忘,因此被定为差生;爱因斯坦、牛顿等等很多我们熟知的科学家在小时候都存在严重偏科现象,都是老师眼中
5、的差生。然而,正是这些差生谱写了科学史上的神话。 差生是千差万别的,造成差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能力、学习动机、家庭环境、心理承受力等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择差教育代表徐向洋认为,所谓的差生并不是单纯的成绩差,只是作为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鲜活个性,他们难以适应标准统一、进度相同的学校大教育。然而,我国于19世纪引入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向许多年龄相近、程度相似的学生进行大规模集体授课。随着时代的变迁,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师资力量、教育资源匮乏,每个班级都会有五六十人以上,教师无法顾及到全班学生,为了顾及大部分学生,很多
6、教师只能甩开对那些学习成绩差、不遵守班级纪律的差生的关注,同时,为了保证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氛围,经常对差生进行训斥、警告,从而使差生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对差生的创造性人格特征分析告诉我们,差生是存在潜在的优势的,只是教师还没有挖掘这些学生的潜力。如果教师能对这些学生加以关注,采取合适方式引导,他们也许将成为我国巨大的人才优势。 三、创新教育理念下对差生教育的理论依据 (一)加德纳智力发展理论 加德纳认为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的,至少存在八种认知思维方式,即八种智力。这八种智力在每个学生身上表现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弱项,因此形成不同的个性特征。差生的差只是由于语言或数学
7、等智力的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并不是真正的差生。同时加德纳将智力定义为个体用以解决或生产出一种或几种文化或环境所珍视的问题或产品的能力,[6]显然,在加德纳看来,本文由.L.收集整理智力的发展实际上就意味着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力的发展会培养学生不同智力的形成,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创造性发展总是与人的个性的发展和张扬是分不开的。因此,创造教育面前无差生。 (二)班杜拉自我强化理论 传统意义上的差生多指成绩不好的学生,应试教育体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