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179268
大小:7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肽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王永强(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遂宁629000)【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2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三角肌中心入路手术,对照组采用经胸大肌与三角肌入路手术,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3.65%,对照组优良率为88.89%(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o结论经三角肌中心入路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相对于经胸大肌与三角肌入路,具有预后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经胸大肌与三
2、角肌入路经三角肌中心入路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据报道[1],在我国全身骨折患者中约在2.5%,在所有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60岁以上约占70%[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肱骨近端骨折多为无移位的稳定性骨折,但其类型复杂,预后差。木为文就我院治疗的12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4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26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3例,男33例,女30例,平均年龄50.34±9.62岁,骨折位置:左侧42例,右侧21例,Neer分型:II型31例,III型24例,IV型
3、8例;对照组63例,男31例,女32例,平均年龄51.27±9.85岁,骨折位置:左侧40例,右侧23例,Neer分型:II型32例,III型22例,IV型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年龄、骨折部位、分型、致伤原因等方面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o1.2手术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在肩峰下、肩关节前外侧作一长约3cm横行切口,将三角肌显露,钝性纵向分离至大结节显露,再至股骨头,沿着股骨干向骨折远端推进,游离腋祌经处,通过手法推压和撬拨将骨折块复位,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固定锁定钢板近端,并将钢板沿股骨外侧由骨折近端推向远端,调整到合适位置,使钢
4、板与结节间沟后方的距离约为5mm,近端在脫骨人结节最高点下方约5mm,用克氏针将胧骨头和钢板固定,并于远端作一长约2cm的纵行切口,钝性分离至钢板,固定钢板远端的第2孔,再次复位固定,透视检查效果满意后,用锁定螺钉和锁定钉固定,缝合肩袖损伤;对照组:经三角肌和胸人肌间隙牵开肌在直视下对骨折块进行复位固定,经X线检查满意后,用锁定钉和锁定钢板进行固定,通固定缝合孔对小结节骨折及肩袖损伤进行缝合。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参照李文成[1]报道,采用Nerr标准判断手术疗效,Nerr评分大于90为优,介于80〜89分之间为良,介于70〜79分之间为一般,低于70分为差;
5、计算Constant评分(%),即末次随访吋患者患侧和健侧的Constant评分的百分比。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数据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设定为0.05,当P<0.05时差异显著。2结果2.1两组手术疗效比较:观察组优秀率为61.90%,良好率为31.75%,一'般率为6.35%,优沒率为93.65%;对照组优秀率为58.73%,良好率为30.16%,一般率为11.11%,优良率为88.89%,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表1两组手术疗效比较(例)2.2两组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手术吋间和术中
6、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Constant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表2两组手术情况比较3讨论肱骨近端包括松质骨向密质骨移行交接的肱骨外科颈,在解剖学上属于薄弱环节,易于发生骨折,老年人多存在不冋程度的骨质疏松,即使轻度的创伤,亦可导致骨折,因此,肱骨近端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群。据张磊[2]综合多家文献,认为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经皮穿针、钢板螺钉固定、肱骨近端髓内钉、半肩关节置换等,具体手术方法的选择应根据骨折类型、骨质量、骨折块移位情况、骨关节疾病和骨折前肩袖疾病等因素进行选择,据方广文[3]等报道,近年锁定钢板逐步用于治
7、疗肱骨近端骨折,其设计具奋符合解剖学特点、保护周围软组织血供、内固定物抗拔出力高、便于骨折端的复位以及损伤肩袖的缝合等优点。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可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崔玉明[4】等研究表明,采用三角肌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入路简单、出血少、固定方便等优点。本研究中,观察组优秀率为61.90%,良好率为31.75%,—般率为6.35%,优良率为93.65%;对照组优秀率为58.73%,良好率为30.16%,一般率为11.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