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综合征型耳聋临床表型与gjb2基因型关系概述

非综合征型耳聋临床表型与gjb2基因型关系概述

ID:22323161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非综合征型耳聋临床表型与gjb2基因型关系概述_第1页
非综合征型耳聋临床表型与gjb2基因型关系概述_第2页
非综合征型耳聋临床表型与gjb2基因型关系概述_第3页
非综合征型耳聋临床表型与gjb2基因型关系概述_第4页
非综合征型耳聋临床表型与gjb2基因型关系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综合征型耳聋临床表型与gjb2基因型关系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非综合征型耳聋临床表型与GJB2基因型关系概述前言遗传性耳聋根据是否伴有全身其他器官系统的异常分为非综合征型耳聋或综合征型耳聋,30%遗传性耳聋为综合征型耳聋,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ichearingloss,NSHL)的比例高达70%。NSHL中80%为常染色体隐性聋(autosomalrecessivedeafness,DFNB),15-20%为常染色体显性聋(autosomaldominantdeafness,DFNA),1%为X-连锁耳聋(X-linkeddeafness,DFN),而线粒体性聋不足1%[2,3]。常

2、染色体隐性非综合征型聋的致病基因以GJB2和SLC26A4多见,其他基因多数仅在个别家系中报道。常染色体显性非综合征型聋与常染色体隐性非综合征型聋不同,各种致病基因发病率差别不大,ann(1965)[5]、BureauInternationaldAudioPhonologie(1996)[6]。听力图分类方法更多达10种,如将听力图分为残余型、上升型、平坦型、中频U型和斜坡型[7];分为低频上升、中频U型、高频缓降、高频陡降和平坦型[8];分为高频听力损失型、低频听力损失型、覆盆(中间)听力损失型及全频听力损失型的NIHan分类标准[11

3、]。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耳聋特定疾病或综合征的临床表型开展了相关研究,但是关于非综合征聋的临床表型特点文献报道较少。全国性聋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GJB2基因的致病突变是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聋的主要致病原因,可导致约50%的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聋[12,13]。在我国,高达21.01%的耳聋患者携带GJB2基因突变[14,15]。因此GJB2基因是听力学筛查和遗传咨询中最重要的部分。GJB2基因突变在不同种族之间具有不同的特异性[16]。中国人群中GJB2基因主要突变的方式为c.235delC,检出率高达13.64%-21

4、.5%[17-21]。于飞等[22]对1190例非综合征型耳聋和301例正常人进行GJB2基因突变检测,发现c.235delC是中国非综合征型耳聋人群中最常见的突变方式,其次为c.299delAT和c.176del16bp,其他致病性突变等位基因的携带率较低。不同临床表型GJB2基因突变检出率不同。有研究表明[23,24]双耳听力下降组中的GJB2基因突变的阳性检出率为15.49-20.22%,单耳耳聋组GJB2基因突变阳性率为0-2.08%。不同就诊年龄GJB2基因突变阳性检出率不同。王国建[25]将受检者按就诊年龄分为四组(0-10岁

5、、11-30岁、31-50岁、50岁),统计结果显示各年龄组间GJB2基因突变率有差异,0-10岁组阳性检出率最高。GJB2基因突变阳性患者听力损失差异较大,从正常听力到极重度听力下降均可检出GJB2基因突变,但多数为重度或极重度聋[26]。许多临床研究显示[27~29]GJB2基因突变导致的非综合征型耳聋在两侧对称性、发病年龄、耳聋程度及稳定性等临床表型方面都具有多样性。(1)发病年龄方面:多数为出生后即发病,部分为婴幼儿期或青少年发病,但多为语前聋;(2)对称性:多为双侧对称的;(3)耳聋程度:可由轻度到极重度耳聋,变异比较大,但多数

6、为重度或极重度聋;(4)听力图曲线:主要为残余型、斜坡型和平坦型听力曲线,极少为中频U型,未发现上升型曲线;(5)进行性:多为非进行性耳聋。.第一部分非综合征型聋临床表型的研究前言耳聋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感觉系统缺陷,耳聋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达到1‰[1]。因基因或染色体异常等遗传缺陷引起听觉器官发育缺陷而导致的听力障碍为遗传性聋(hereditaryhearingloss,HHL)。50%~70%耳聋是遗传性耳聋。遗传性耳聋根据是否伴有全身其他器官系统的异常分为非综合征型耳聋或综合征型耳聋,其中70%的遗传性耳聋为非综合征型耳

7、聋(nonsyndromichearingloss,NSHL),剩余30%遗传性耳聋为综合征型耳聋。非综合征型耳聋中80%为常染色体隐性聋(autosomalrecessivedeafness,DFNB),15-20%非综合征聋为常染色体显性聋(autosomaldominantdeafness,DFNA),1%NSHL为X-连锁耳聋(X-linkeddeafness,DFN),而线粒体性聋不足1%[2,3]。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耳聋特定疾病或综合征的临床表型开展了相关研究,但是关于非综合征聋的临床表型特点文献报道较少。我们回顾了历史上各

8、种听力学的分类,并收集大样本非综合征聋门诊患者一般资料、临床检查结果、听力学及影像学资料,了解中国人非综合征聋患者群体中临床表型的特点,为探讨耳聋发病机理提供依据。临床资料一、病例研究对象为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