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

ID:21698317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3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_第1页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_第2页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_第3页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_第4页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的效果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均给予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处理并开展相应护理措施,比较患者复苏前后体温、pH值、凝血酶原时间及APACHEⅡ评分。探析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78例患者采取该项技术及护理措施复苏后,其pH值为(7.5±0.9),体温(36.1±0.8)℃,凝血酶原时间在(15.1±0.6)s,APACHEⅡ评分在(12.9±6.9)分,各项指标均显著好于复苏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

2、重腹部创伤急救中进行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为医护人员争取最佳救治时机,迅速平稳患者生命体征,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护理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DCS)是以防止污染、保全受伤肢体、救助患者性命、降低患者生理能耗为目的的一项急救技术,可为医护人员制定手术方案争取时间,把握最佳救治时机。对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78例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实施了该项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78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3、其中女26例,男52例,年龄16~76岁,平均年龄(36.8±4.1)?q,有33例腹部开放伤,45例腹部闭合伤。损伤数量:15例患者有4处及以上损伤,26例患者有3处损伤,37例患者由2处损伤,78例患者中有43例伴随发生腹部外创伤合并四肢骨折、脑、胸外伤。比较所有患者的病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DCS处理DCS技术处理主要分三个阶段完成:①简化手术阶段:消毒处理防止感染,迅速止血,立即进行快捷的关腹处理;②到达急诊重症监护室内复苏阶段:给予氧气支持辅助患者呼吸,进行输液给予生命支持,帮助患者逐步恢复体温,促

4、进凝血功能恢复;③随后准确诊断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变化,待趋于平稳后制定确切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手术。  1.2.2护理措施根据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处理的三个阶段,护理措施也是针对这三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进行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2.2.1简化手术阶段:①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主要监测血压变化、血液乳酸浓度、血气分析等,为开展后续手术工作提供依据,评估患者耐受情况;②建立静脉通道,备用药输送一条,快速补液一条,旨在保持患者生命循环,同时便于开展输血输液工作;③观察患者气道内是否有异物,及时清除,同时建立氧气通道,给予氧气支持;④输送的液体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温,室内温度、

5、术用冲洗液、呼吸机气体温度都应在无菌操作的前提下为患者采取保温措施。  1.2.2.2到达急诊重症监护室内复苏阶段:①造成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凝血因子代谢紊乱、输液输液后的稀释反应等。通过标记引流管并确保通畅,监测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情况,根据监测结果输送新鲜血小板和全血,做到及时恢复凝血功能;②伴随灌注复苏液体,呼吸窘迫也成为常见症状之一,降低肺损伤和确保充足供养是主要解决措施。密切监测患者血气和呼吸功能,必要情况下果断采用机械辅助,并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氧气浓度,确保pH值平衡;③防止代谢性酸中毒情况发生。  1.2.2.3明确手术阶段:①营养支持。患者受到身体创伤和手

6、术的影响,长时间营养补充不足,因此,在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可根据患者病情和意识情况,给予适量的营养补给,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肠外或肠内营养补给措施,但与此同时仍应密切观察患者血糖、电解质的情况,变化异常需及时停止;②并发症护理。引流管和体位的护理可有效避免患者发生压疮和感染等并发症,指导患者定期翻身和训练咳嗽技巧,适当给予抗生素和制酸药物,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1.3观察指标比较患者复苏前后体温、pH值、凝血酶原时间及APACHEⅡ评分。  1.4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

7、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78例在复苏前,其pH值为(7.4±0.2),体温(34.2±0.5)℃,凝血酶原时间在(19.9±1.7)s,APACHEⅡ评分在(23.7±5.7)分。而复苏后,78例患者的pH值为(7.5±0.9),体温(36.1±0.8)℃,凝血酶原时间在(15.1±0.6)s,APACHEⅡ评分在(12.9±6.9)分。由此可见,复苏后的各项指标均显著好于复苏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损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