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鞭样损伤研究概况论文

挥鞭样损伤研究概况论文

ID:10718418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挥鞭样损伤研究概况论文_第1页
挥鞭样损伤研究概况论文_第2页
挥鞭样损伤研究概况论文_第3页
挥鞭样损伤研究概况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挥鞭样损伤研究概况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挥鞭样损伤研究概况论文【关键词】挥鞭样损伤挥鞭样损伤(bar[6]统计了151例挥鞭样损伤,其中63例有上肢症状(42%)。23认知及心理异常[7~9]挥鞭样损伤后的脑部症状包括神经质和神经过敏等。挥鞭样损伤可造成记忆、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下降,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容易疲劳和神经过敏。这些表现均可能与脑损伤有关。24其它其它的症状还有吞咽困难、头晕、视力障碍、颅神经损伤、自主神经系统损害、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以及斜颈、前胸痛等。魁北克工作组(TheQuebecTaskForce)将挥鞭样损伤按照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5个等级,其中以Ⅰ、Ⅱ、Ⅲ级常见,0级和Ⅳ级少见。3影像学

2、诊断31X线片挥鞭样损伤患者行X线片检查时常无明显异常发现。部分病例在侧位片上可见椎前软组织阴影增宽[10]。发现颈椎椎前软组织阴影增宽时应注意有无前纵韧带损伤[11],必要时应行MRI检查。X线片还可显示原有的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发育畸形,此类患者多预后不佳。挥鞭样损伤后可发生颈椎生理前凸的消失甚至发生颈椎的反屈,其中颈椎生理前凸消失在症状较严重的患者中发生率也更高[12],而颈椎生理曲线的反屈一般提示颈椎解剖结构的不同程度损伤。颈椎屈/伸侧位片可显示颈椎的异常活动,可有选择的施行,必要时应反复检查。32CT扫描CT检查可显示椎管退变。如椎管狭窄及椎间盘突出,不能显示其它

3、软组织及脊髓的改变。仅适用于部分Ⅲ、Ⅳ级损伤患者[3]。33MRI检查戴力扬[14]等认为对于韧带损伤或椎间盘突出所引起的颈椎不稳或脊髓压迫检查,MRI显然优于X线片和CT检查。Pettersson等[15]对39例挥鞭样损伤患者于伤后4~15d行颈椎MRI检查,并在2a后复查MRI,结果有13例(33%)有椎间盘突出并压迫脊髓或硬膜,主要位于C4、5和C5、6。34核素骨扫描Hildingsson等[16]对35例挥鞭样损伤行核素骨扫描,有4例发现1处或多处核素浓聚,其X线片则显示其中1例为撕脱骨折,另外3例为严重退变表现,认为核素骨扫描不应作为挥鞭样损伤的常规检查。

4、4“挥鞭伤”时的软组织损伤研究挥鞭伤时软组织的损伤,主要是肌肉和韧带损伤,由于脊柱本身无法承受自身的重量,因此,造成脊柱韧带断裂损伤的作用力并不是很大。在保护脊柱方面,脊柱深层伸肌的作用可能与浅层不同。深层的节段肌不是随意控制的;而大块的多节段肌为随意肌。在动物实验中,可确定造成肌肉拉伸损伤的阈值。在应变165%时出现微小断裂[17~18]。一些已经在志愿者和尸体上进行的研究,对引起挥鞭伤的可能阈值进行了评价。一项研究是在枕髁部施加较大的扭转力,根据结果推测:非损伤阈值为47Nm,而损伤阈值为57Nm。尸体研究中,肉眼可观察到韧带断裂时的力矩为33Nm。美国汽车工程学会

5、指出:57Nm的力矩可造成乘员的严重损伤。脊柱韧带张力强度的解剖学研究显示:造成脊柱各韧带断裂的作用力大小不一。在相同脊柱标本的相同节段,不同个体间的枕下小肌群与髁关节之间的关系也都存在着差异。在整具尸体或脊柱节段的断裂实验证明:脊柱损伤的类型差异很大。即使在2个脊柱功能单位上进行的可控制的屈伸压缩载荷实验也显示损伤是广泛性的,如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断裂或小关节囊和椎间盘的破裂等[19];另外颈椎和腰椎在解剖学上也有差别。挥鞭样损伤过程中颈部肌肉对动力载荷的响应是研究工作所无法回避的问题。常用于颈椎运动学研究的实验手段很难满足研究的需要:由于研究对象需将整个头颅和

6、颈椎包括在内,而缺乏颈部肌肉强有力支持的尸体标本就给实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所得到的结果只是头颅和颈椎在外力作用下的被动活动,而肌肉的主动收缩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继发性改变却很难定量。Castro等[20]还发现,在头部开始运动之前颈部肌电图的信号就已出现变化。Ono和Kanno[21]发现在颈椎开始运动时由于惯性的作用颈部的弯矩会急剧上升,在加速度作用下,肌电图信号明显增加,提示肌肉发生了强烈的收缩。一般认为,肌肉收缩既可防止挥鞭样损伤,但同时也是致伤因素之一:当肌肉收缩超过组织的耐受限度时即可造成损伤。在低速撞击实验中,软组织很少出现完全性的撕裂和断裂。在撞击时,

7、软组织的拉伸很可能超过了其弹性极限,造成不完全性损伤。研究表明:在韧带严重断裂时,其力学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变。韧带的严重损伤可造成一些潜在性的损伤。在其应变达到3%~5%时,可发生胶原纤维的微小断裂;应变超过7%~8%时,可导致韧带发生可塑性变形,并且有更多的胶原发生断裂。此时,即使肉眼观察韧带仍保持连续,但其载荷能力可能已经丧失。由于在正常情况下不同韧带的胶原mRNA水平和细胞骨架各异,因而,不同的韧带对损伤和愈合的反应也就不同。总的来说,由于损伤机制不明确,加之组织张力强度的不同、解剖学上的变异和神经生理学上的差异,以及人体有众多的体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