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以史导论” 教学模式为载体, 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

以“以史导论” 教学模式为载体, 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

ID:9891304

大小:4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14

以“以史导论” 教学模式为载体, 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_第1页
以“以史导论” 教学模式为载体, 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_第2页
以“以史导论” 教学模式为载体, 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_第3页
以“以史导论” 教学模式为载体, 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_第4页
以“以史导论” 教学模式为载体, 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以史导论” 教学模式为载体, 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以史导论”教学模式为载体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史平(本文已发表已《教学月刊》(中学版)2003年第12期)[内容提要]本文提出,中学历史教师应当主动地探索探究性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整合的实现路径,并结合嘉兴市历史教师们的教学实践,介绍了“以史导论”教学模式及其这种模式与探究性学习实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整合的三种方式:原型、变式和发展式。[关键词]“以史导论”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整合一、什么是“以史导论”教学模式“以史导论”教学模式是嘉兴市优秀高中历史教师群体智慧的结晶,目前已被不少嘉兴市高中历史教师所选用,并

2、开始在其它地区产生一定影响。那么,什么是“以史导论”教学模式?从“以史导论”的内涵看,“史”既是指所有已发生的事,不管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不管是教科书上的还是生活中的;也是指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如实地描述史实,不虚美,不隐恶,即是以基本史实为基石。“史”体现着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论”是指历史课的灵魂,是教学重点。通常情况下,它应是一个基本观点或是一个基本的历史结论。“论”的确定要综合考虑教材、学生与现实这三大因素;“论”的形成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①“论”体现着历史学科的人文价值。“导”有两个层面:一是指教师以归纳法为

3、主要教学方法,以此展示蕴藏在历史表象背后的运行逻辑,凭借理性和智慧的力量使学生乐于“以史为鉴”;二是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仿→独立探究”这一由浅入深的参与过程逐步学会学习。“导”体现着历史学科的现代教学理念。“史”、“论”与“导”这三者的关系是:史是基础,论是灵魂,导是桥梁。从具体的备课步骤看,“以史导论”教学模式要求按“确定灵魂→选择史料→构建框架→优化细节”四步依次操作:“确定灵魂”就是确定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一般是一个;“选择史料”就是以教学重点为中心,组织与剪裁相关史实,原则是以教材为主,适当补充;“构建框架”

4、6就是对教材进行宏观设计,任务是实现相关知识的整合并能体现逻辑结构;“优化细节”就是运用微格教学技术,对导入与小结、史料或媒体的运用、提问、板书或练习的设计等关键性教学环节进行处理,力求优化。从课堂教学过程看,“以史导论”教学模式常常是按“史料切入→问题引导→师生研讨→形成共识”的流程进行:“史料切入”就是坚持以史料为历史教学的基石和依据,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历史情景”;“问题引导”就是问题的提出源于史料,问题的设计具有梯度和明确的指向性,问题的解决也据史料;“师生研讨”则是围绕史料与问题,以“学术平等”“鼓励交锋”与“合作交流”

5、为主要特征的探究过程;“形成共识”是指主要教学目标的实现,通常是表现为学生对教学重点的真正理解与掌握。显然,从备课的指导思想角度看,“以史导论”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围绕帮助学生塑造优秀人格这一根本任务设计教学,通过历史知识的传递,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教育,使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水平得以提高,人格得以完善,因而是一个“人格塑造型”的教学模式。但如果是从备课步骤和教学流程角度看,这一模式是以史实(料)为基础的。因为它的“论”是以教材提供的既定史实为基础的;它还强调通过向学生提供史实(料),通过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研讨,得出合乎逻辑的认

6、识。因此,这又是一个具有重过程、重阐释和重学法特点的教学模式。正是这些特点使“以史导论”教学模式有可能成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有效载体。二、为什么要以“以史导论”教学模式为载体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首先,探究式学习的发展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教学模式。近年来,由于学者专家们的积极推动,更由于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一线教师的积极探索,探究式学习(也有学者称之为“研究性学习”)已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如果尊重事实的话,我们不得不承认,到目前为止,探究式学习还存在着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正阻碍着探究式学习的进一步发展

7、。根据笔者的观察,探究式学习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师生参与的广泛性极不理想,在有些学校,它已成为只有少数师生有机会参加的“形象工程”;二是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的“探究性”也显得不足,不少学生只是听听讲座、看看书而已。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探究式学习倡导者所预期的“广泛参与”与“主动探究”这一目标?如何使探究式学习能真正收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实效?如果肯定探究式学习不仅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也“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②如果承认探究能力的形成光靠每周三课时

8、的实践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我们可以大胆推定,探究式学习的未来发展决不会局限于综合实践活动这一特殊形态的课程之中,而一定会走上与各个学科有机结合的道路;同时,向学科渗透、结合的探究式学习必定要寻找与自己相适应的学科教学模式。这既是因为“理念、策略与方法”6只有在各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