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848709
大小:6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12
《化学教学论考试复习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4—2现代化学教学设计概说•一、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1、课程教学设计(总体规划)•2、学段(学期、学年)教学设计•3、单元(课题)教学设计•4、课时教学设计(重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构思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方法;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准备课时教学评价和调控方案;编写教案(又叫教学计划)。•二、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1)设计准备;(2)设计教学目标;(3)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4)设计教学过程;(5)设计教学媒体;(6)设计整合、应用和反馈环节;7)设计总成与编制方案。•三、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统一原则•2、静态设计与动态
2、设计统一原则•3、理性与操作性、可行性统一原则•4、规范性与创造性统一原则•5、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原则•四、课时教学计划的设计一般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A:课题;B:教学目标;•C:教学重点和难点;D:课的类型(课型);E:教学方法;F:教学用具;•G:教学媒体;H:教学过程;•I:板书计划。•4.2.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的类型•1.传授新知识课。2.练习课。3.复习课。4.参观课•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1.组织教学•2.复习旧课,引入新课•引入新课的方法有:•A:直接引入(上课开门见山);B:直观引入(实验或教具);C:问题引入(复习或练习来提出问题);D:联系实际引入(密切生
3、活实际);E:故事引入等。•3.讲授新课•讲授新课一般求教师讲授为主,但从教学内容看,可以采用阅读法、课堂议论、课堂发问、课堂实验和课堂计算等形式。•4.巩固新课•巩固新课的形式有:•(1)课堂练习。A:课堂练习的重点是教材内容的重点,特别是那些易忘、易错的概念;B:练习的题目一般是课本上的练习题,因为这些知识属于基本技能和知识。C:练习必须以课内为主,力争课内解决问题。•(2)课堂总结。•课堂总结是指讲完一节课后进行的小结。5.布置作业6•4.2.3课堂教学语言•1.准确、科学。2.符合逻辑。•3.语言简练。4.生动、形象。•5.感情充分。6.抑扬顿挫。•4.2.4课前准备•1.备课(课堂教
4、学设计)•备课是教师的天职,任何教师都必须备课。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备课主要是对每堂课的教学准备或设计,由于知识本身是一个整体,每一知识点都是整个知识体系中有机部分。因此要通读教材,了解教学大纲对教材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全局性把握。•(1)钻研教材,分析教学内容•A: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和本章中占有重要地位)(以氧气为例)•B:知识结构(本节教材分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部分)•C:概念和知识的科学性(本节教材有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概念)•D: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难点:氧化反应。)•(2)分析学生的情况•A:向学校领导
5、、年级组、班主任了解。B:多接触学生,通过课前课后、课堂教学、化学实验、作业、练习、个别辅导、问卷调查等。•(3)确定教学目标•备课的核心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在深刻领会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它是一堂课教学质量的关键。•(4)组织教材,决策教学方案•A:必须注意逻辑系统并且要求突出重点。•B:必须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性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C:必须注意联系旧知识。•D:必须注意突破难点•(5)编写教案(教学设计方案)•2准备教学媒体•3熟悉教案•教案编写以后,不等于备课的完成,更重要的是熟悉教案,以便运用自如。•4.2.5上课•上课是教师把精心设计好的教案在课堂上实施
6、,以取得预想的教学效果。•1.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主体积极性•2.信息的及时反馈和调控•3.控制教学时间,提高效率•4.2.7课堂教学质量的分析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分析评价是指课堂教学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的价值评价。•分为:自我分析评价和他人分析评价二种•分析评价(评课)由下列几方面考虑•1.评教学目标;•2.评教学内容;•3.评教学原则与方法。•4.评运用实验教学的能力。6•5.评教态语言和感情。•(1):教态自然;(2):语言简练、准确、科学;•(3):符合逻辑;(4):生动、形象;•(5):感情充分;(6):声音抑扬顿挫•6.评教师的应变能力。•7.评教学效果。•通过:自评---
7、-互评----专家点评----总结----提高•教师评价采用教研活动的形式,学生评价用调查表、问卷等形式。•评课方法•1、教学目的与目标的评价(是否符合大纲的要求、是否切合实际、目标是否清晰具体等)•2、教学内容的评价(对教学中的原理、定义、重点、难点、深度、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等)•3、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评价(教师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课堂气氛、回答问题等方面)•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