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77685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8
《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减量溶栓临床评价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减量溶栓临床评价的论文【摘要】目的观察高龄(≥75岁)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尿激酶减量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82名高龄急性stemi患者中随机选取39例作为尿激酶减量溶栓组,给予标准剂量75%的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余43例作为高龄对照组仅给予保守治疗。同时选取低龄(<75岁)急性stemi患者45例,作为低龄溶栓组,给予标准剂量尿激酶溶栓,临床特征(除年龄外)与高龄溶栓组无统计学差异。分别观察三组血管再通率,心源性死亡等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
2、率及出血反应。结果高龄溶栓组临床血管再通率(56.4%)高于高龄对照组(14%),心源性死亡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出血风险无显著增加,6个月内心脏主要不良事件显著性降低。上述指标与低龄溶栓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龄急性stemi患者尿激酶减量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早期再灌注治疗是挽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1〕。静脉溶栓治疗由于其操作方便、经济、快速及易于在基层医学单位开展而更具推广意义〔2〕。但在临床工作中,作为急性心肌梗死
3、主要发病人群的老年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比例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尤其是≥75岁的高龄患者。这与高龄患者症状不典型、就诊延迟错过溶栓时间窗有一定关系,更多的是由于医生、病人及家属顾虑发生严重并发症(如颅内出血、室壁破裂等)风险增大而宁愿选择保守治疗〔3,4〕。.本文对≥75岁老年患者采用尿激酶减量溶栓治疗,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从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急诊和内科住院治疗的年龄75~84岁的急性stemi患者82例,均符合2004年acc/aha急性
4、心肌梗死治疗指南中诊断标准,有溶栓适应证而无禁忌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减量溶栓组(39人),其余43人仅给予常规保守治疗(高龄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危险因素、梗死部位及合并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同时选取年龄42~74岁的急性stemi患者45例,给予标准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作为低龄溶栓对照组。其临床特征与高龄溶栓组相比除年龄外均无显著差异,见表1。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一经确诊即给予休息、吸氧、生命征及心电监护、镇静、解除疼痛(吗啡、硝酸酯类等)、消除心律失常、纠正心衰、抗血栓及
5、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常规处理。在此基础上,高龄溶栓组给予标准剂量75%的尿激酶(南京大学制药厂生产)即(100~120)万u加入0.9%氯化钠100ml中,于30min内滴注完毕,低龄溶栓组给予标准剂量尿激酶150万u滴注。术前常规记录12导联心电图、心肌酶谱、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并备血。溶栓开始每0.5h记录12导联心电图1次,每2~4h检测心肌酶1次,询问症状变化,观察不良反应。高龄对照组除溶栓治疗外与溶栓组处理相同。表1病人分组情况 1.3观察指标比较各组临床血管
6、再通率,主要出血不良反应、平均住院时间、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病死率)。临床血管再通标准:(1)溶栓后2h内抬高的st段迅速下降≥50%。(2)胸痛(憋闷)自输入溶栓剂后2~3h内基本消失。(3)输注溶栓剂后2~3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4)血清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峰值在发病后14h以内或肌酸磷酸肌酶(ck)峰值在16h以内出现。具备上述4项中有2项或2项以上者考虑再通。但(2)、(3)项不能组合判定再通。再梗死定义:(1)再发的典型胸痛。(2)
7、特征性的新的心电图变化出现或心肌酶水平进一步升高〔5〕。出血不良判定按t1m1试验协作组的定义分为重度出血(脑出血或显著出血象伴有血红蛋白下降>50g/l)、中度出血(临床明显出血征象且血红蛋白下降30~50g/l)和轻微出血(临床明显出血征象且血红蛋白下降<30g/l)。 1.4随访病人出院后通过门诊、电话等方式对病人追踪评价,了解其自觉症状、体征并行12导联心电图、心脏b超检查。 1.5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分析均由spss13.0软件包完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t检验;
8、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出院时情况 2.1.1高龄减量溶栓组与高龄对照组结果比较血管再通率,溶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溶栓组心源性死亡率组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148)。心力衰竭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365)。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594)。溶栓组3例(7.7%)出现出血不良反应,均为轻度。其中皮肤黏膜瘀斑2例,大便隐血试验阳性1例,经暂停抗血栓治疗及对症保护胃黏膜治疗缓解,无颅内出血及因出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