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减量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尿激酶减量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ID:9564720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3

尿激酶减量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_第1页
尿激酶减量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_第2页
尿激酶减量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_第3页
尿激酶减量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尿激酶减量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尿激酶减量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关键词】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高龄患者;溶栓[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年龄≥70岁)的剂量、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高龄组28例(年龄≥70岁)使用减量尿激酶(UK)溶栓治疗,对照组30例(年龄<70岁)使用常规剂量尿激酶(UK)溶栓治疗,分别观察溶栓治疗的疗效和主要不良反应。结果高龄组与对照组溶栓治疗的疗效及主要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70岁)使用减量尿激酶(UK)溶栓治疗,疗效可靠且

2、较安全。  [关键词]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高龄患者;溶栓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doses,efficacyandsafetyofthrombolytictherapyyocardialinfarction.MethodsTheelderlygroupincluded28patientsbolytictherapybolytictherapyajorsideeffectsajorsideeffectsofthrombolytictherapybolytictherap

3、yyocardialinfarction.  [Key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死率也增高。静脉溶栓治疗是治疗AMI的重要方法之一,方便、有效,与非溶栓内科药物治疗患者相比,有一定的血管再通率,能够降低AMI的病死率。由于随年龄增长,溶栓治疗并发症也增加,主要是出血性事件增加,因此临床上一般选择年龄<70岁患者进行溶栓治疗[1]。本研究对年龄≥70岁患者进行尿激酶减量溶栓治疗(2/3常规剂量),以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减量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  选择2002年1月至2005年12

4、月在本院急诊和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共58例,患者均符合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标准[1],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两组。高龄组患者2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70~87岁,平均年龄(77.43±5.35)岁,病程2~14h,平均(5.86±2.94)h,其中MI部位:下壁10例,广泛前壁6例,前壁4例,前间壁8例。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症2例,心源性休克2例,心力衰竭6例,严重心律失常(室速、二至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5例;对照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

5、龄49~69岁,平均年龄(62.14±4.16)岁,病程2~14h,平均(6.07±3.09)h,其中MI部位下壁10例,广泛前壁7例,前壁5例,前间壁8例。合并高血压8例,糖尿病6例,高脂血症1例,心源性休克2例,心力衰竭4例,严重心律失常(室速、二至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6例。两组患者年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性别、梗死部位、合并症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溶栓禁忌证(近期活动性出血,出血倾向;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近6个月发生过脑血管意外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重高血

6、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所有患者溶栓前均记录12导联心电图、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和血型、备血,检测心肌酶谱,记录生命体征。  1.2方法  两组均选用南京大学制药厂生产的尿激酶粉针剂。高龄组给予尿激酶(1.5~2)×104U/kg,总量(75~125)×104U,平均(105.71±16.86)×104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30~60min内静脉注入;对照组给予尿激酶(2~3)×104U/kg,总量(150~200)×104U,平均(153.33±6.22)×104U,加入0.9%氯化

7、钠注射液中30~60min内静脉注入。所有患者自溶栓开始每0.5~1h记录12导联心电图1次,病情变化随时记录12导联心电图,每2~6h检测心肌酶谱1次,每10~30min检测血压1次,监测出凝血时间,询问胸痛变化,注意有无出血并发症。常规治疗包括休息、吸氧、护理和监测;解除疼痛(如吗啡、救心丸、硝酸酯类药物等);消除心律失常(如利多卡因、可达龙、阿托品等);使用抗凝药物(如阿斯匹林、波立维、肝素、低分子肝素等);减慢心率、减低耗氧、改善心肌重塑(如β受体阻滞剂、ACEi等);控制休克、心律失常等[1]。两组常规治疗无差

8、异。1.3疗效评定临床血管再通判断标准[1]:1.3.1自溶栓开始2h内胸痛较溶栓前迅速缓解或完全缓解。1.3.2自溶栓开始2h内抬高的ST段迅速回降>50%。1.3.3血清CK和CK-MB峰值分别前移至发病16h和14h内。1.3.4自溶栓开始2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以上四项中具备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判定为血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